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锡剧史话


作者:钱惠荣  日期:2016-08-03 21:58:03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锡剧的发展历程,即锡剧从“对子戏”发展到“同场戏”“文戏”,并在新时期迸发生机,重现繁荣。书中介绍了锡剧界的重要艺人、重要剧作以及锡剧的艺术特征等,书稿内容全面,图文并茂,为我们认识锡剧、欣赏锡剧提供了详尽而生动的资料。 
  作者简介:
  钱惠荣,江苏省无锡市艺术研究所原所长,曾整理改编经典锡剧《珍珠塔》,编写无锡戏曲手稿,是不懈探求、振兴锡剧的剧作家。
  目录:
  序/1
  一锡剧起源/1
  1.锡剧发源地——严家桥/1
  2.早期滩簧界三祖师/2
  3.“对子戏”的“正梁”——《庵堂相会》/11
  二“同场戏”时期的锡剧发展/16
  1.“对子戏”发展为“同场戏”/19
  2.服装、布景的变化/22
  3.美国胜利唱机公司灌制锡剧唱片/25
  4.周甫艺到锡帮挖男花旦/26
  5.李廷秀收了女徒弟/29
  6.袁仁仪病逝于上海/32
  7.“同场戏”的“正梁”——《珍珠塔》/35
  三锡剧的“文戏”时代/42
  1.“无锡文戏”之由来/42序/1
  一锡剧起源/1
  1.锡剧发源地——严家桥/1
  2.早期滩簧界三祖师/2
  3.“对子戏”的“正梁”——《庵堂相会》/11
  二“同场戏”时期的锡剧发展/16
  1.“对子戏”发展为“同场戏”/19
  2.服装、布景的变化/22
  3.美国胜利唱机公司灌制锡剧唱片/25
  4.周甫艺到锡帮挖男花旦/26
  5.李廷秀收了女徒弟/29
  6.袁仁仪病逝于上海/32
  7.“同场戏”的“正梁”——《珍珠塔》/35
  三锡剧的“文戏”时代/42
  1.“无锡文戏”之由来/42
  2.锡剧里的“第一只猴子”/66
  3.双旦之殒/67
  四“切口”、“韵脚”和主要曲调/73
  1.锡剧的“切口”/73
  2.锡剧的“韵脚”/76
  3.锡剧的主要曲调/79
  五《珍珠塔》在新时代大放异彩/87
  1.《珍珠塔》拍电影了/87
  2.《珍珠塔》演进了中南海/90
  3.叶圣陶观看《珍珠塔》并赋诗/93
  4.《珍珠塔》里的“姑母”和“方卿”/94
  六锡剧的唱片和电影/104
  1.几张锡剧唱片/104
  2.十部锡剧电影/107
  七太湖“红梅”展新姿/110
  1.星光璀璨/110
  2.花开七度的江苏省锡剧节/127
  3.锡剧清芬:“太湖雅韵”演唱会与“红领巾锡剧院”/130
  4.新时代的锡剧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135
  主要参考文献/138
  后记/140前言序
  赵沅
  20世纪50年代初,我来无锡工作,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一个甲子过去了,新朋皆成老友。感叹,欣赏,愿友谊长存!钱惠荣,即其中之一也。
  来无锡,自然而然要接触锡剧,认识、探讨、熟悉、研究之,参加一些艺术活动。
  江苏建省后,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曾临时抽调我与当时的常州市文化局局长陈方树参与对锡剧的普查,两人分别随剧团在四方走动。一个月里我竟看了70出大、小序
  赵沅
   
  20世纪50年代初,我来无锡工作,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一个甲子过去了,新朋皆成老友。感叹,欣赏,愿友谊长存!钱惠荣,即其中之一也。
  来无锡,自然而然要接触锡剧,认识、探讨、熟悉、研究之,参加一些艺术活动。
  江苏建省后,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曾临时抽调我与当时的常州市文化局局长陈方树参与对锡剧的普查,两人分别随剧团在四方走动。一个月里我竟看了70出大、小剧目的演出,调研民间职业剧团的巡回演出情况,当时这70出戏皆为传统剧目,不能公演,只在内部演出。总的印象是,锡剧家底厚实,剧团巡回演出很辛苦,在一个地方演出几天就要转移,流动性大,很多剧场条件简陋。几对夫妻合住一房,帐子紧挨着帐子,以帐为壑,帐内是自己的天地,不闻帐外的事,这样的房间我也住过。演出时没有扩音设备,演员在旷野露天的舞台练就了金嗓子,金坛一女演员嗓音高亢惊人。
  我向省领导汇报了情况,同时进行研究,提了若干建议:民间职业剧团应定点归市、县,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改人、改戏、改制,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创编现代戏,从政治、艺术、文化各方面提高演员的水平;剧团多为有班主的“共和班”,工资的发放形式多种多样,在演出淡季演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必须逐步改革;改善各地剧场的设施,给剧团提供方便,私营剧场也需改造;等等。
  建议被采纳后,在无锡我就按照这些路子开展工作。1955年,在无锡登记的有11个剧团,我逐步将其按剧种合并为锡剧团、沪剧团、越剧团和滑稽戏剧团,将苏剧团与昆剧团送去苏州市,将淮剧团送去盐城地区,派干部进剧团,加强组织、领导。这时,锡剧团在无锡市分布较密集,有无锡市锡剧团和无锡、江阴、宜兴的三个县级剧团。当时全国的锡剧团多达31个,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这三省一市。锡剧与越剧、黄梅戏成为华东三大剧种。
  我与当时无锡市锡剧团里的几位主要演员算得上同龄人,在这艺术的长河里,一道翻滚跌爬,君喜我喜,君忧我忧,同呼吸、共命运,风风雨雨跋涉了十多年。我至今仍与一些锡剧演员频繁交往,彼此情感真挚。
  惠荣在锡剧的艺术园地里耕耘了一辈子,数十年如一日,进行学术研究,整“旧”创“新”,颇有建树,已成研究锡剧的专家。人称“十年磨一剑,剑在匣中鸣”,如今《锡剧史话》要出版了,犹如剑出鞘,可喜可贺。惠荣写作《锡剧史话》时,一天交给我手稿复印本,约我写序,我一口答应。我与惠荣相识正好60年,彼此知根知底,肝胆相照。
  在贯彻党的文艺方针上,惠荣身体力行。他认真记录老艺人王嘉大、匡耀良、过昭容等在内部演唱的一些折子戏。他还整理出一部《珍珠塔》,边进行演出边听取意见,反复推敲,三易其稿。该剧后来成为无锡市锡剧院久演不衰的剧目,还出了单行本。1959年,“方卿”唱道情,唱到北京城,曾进中南海演出。
  惠荣对锡剧方方面面的研究和思考,既广且深。读《锡剧史话》,我了解到不少闻所未闻的人和事,乃为之写序。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源于太湖之滨的山歌、小调、民间说唱,在发展成为戏曲后,有无锡滩簧、常州滩簧之分。清代末期,无锡滩簧进入上海,在民国时期与常州滩簧逐渐融合,抗战前后进入“文戏”时期,又被称为“无锡文戏”“常锡文戏”。新中国成立初期,它们一度被称为“常锡剧”或“锡剧”。1950年,在苏南行政公署举办的民间艺人讲习班上,艺人们多次提出意见,要求统一名称,1955年江苏省文化局将其定名为“锡剧”。
  锡剧在太湖之滨得到推广后,从广大的苏南地区流传到苏北地区以及相邻的浙江、安徽和上海市,成为流布三省一市的地方剧种。1983年,参加江苏省锡剧协会(后因归江苏省戏剧家协会领导而改称锡剧研究会)的有31个锡剧剧团。1954年9月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举行后,锡剧与越剧、黄梅戏成为华东地区三大剧种。此次戏曲演出之前,正值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国务院调江苏省锡剧团进京,为“两会”的部分代表演出了锡剧《双推磨》《庵堂相会》等剧目,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观后赋诗一首:
  太湖一枝梅,蓓蕾土中埋,
  春风伏地起,红花向阳开。
  此后,人们便以“太湖红梅”来赞誉锡剧。
  “红梅”绽开了,这枝“红梅”从太湖滩走进上海滩,历经风雨,有关它的往事,你愿意知道一些吗?







阅读提示:锡剧史话的作者是钱惠荣,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锡剧史话下载地址

上一本:宣汉罗家坝
下一本:1914青岛的陷落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