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思勉 日期:2016-09-05 19:14:55
《三国史话》的大家风范,首先体现在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还表现在一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观点。它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然而通俗中却包含着渊博的知识,是小中见大、通俗中见高雅的典范。
本书简介:
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风捉影势在必然,而历史却要真凭实据,谨慎从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全书史料扎实而精确,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叙述清楚,见解独到而精辟。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著名历史学家。生于江苏武进,幼年系统阅读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二十三岁后专治史学。1905年起开始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等校任教。1914年至1919年,先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后又于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即现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1949年以后院系调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
目录:
楔子宦官
外戚
黄巾
历史和文学
后汉的地理
董卓的扰乱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真相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替魏武帝辩诬
从曹操到司马懿
替魏延辩诬
姜维和钟会楔子宦官外戚黄巾历史和文学后汉的地理董卓的扰乱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曹孟德移驾幸许都袁绍和曹操的战争赤壁之战的真相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替魏武帝辩诬从曹操到司马懿替魏延辩诬姜维和钟会附录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司马懿如何人司马氏之兴亡晋代豪门斗富袁曹成败论魏武帝曹嵩之死诸葛亮南征考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孙策欲袭许三国之校事前言《三国史话》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然而通俗中却包含着渊博的知识。例如《宦官》一篇,作者首先从解释“宦”字入手,根据先秦典籍《礼记》的记载,指出“宦”字开始并非指被阉割之人,而是与学有关。“宦”字的古义,是“学”和“仕”,而“学”和“仕”本身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古代,有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那件事的机关里,且办事且学习而得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是学。”后来出现了在办事机构中或无所事事,或只为长官办私事的现象,等于是养闲人,于是“宦”便有了“养”的意思。皇帝所养的办事之人,便是宦官。在东汉光武帝之前,宦官不一定都是阉割过的人;只是到光武帝之后,宦官才悉用阉人。这个论述过程,不仅需要广博的史料运用,还需要运用训诂学手段。研究古书中词义被称为训诂学,其特点往往与艰深枯燥连在一起。而吕先生却把文字训诂运用得生动活泼,使人读起来既长知识,又兴趣盎然,非史学大家很难达到这个高度。小中见大,通俗中见高雅,《三国史话》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当今社会,有的人以庸俗媚俗为美,蔑视嘲笑高雅;有的自封“大师”,把高雅庸俗化,这都反映出对真正高雅的浅陋与无知。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大家,但应该形成人人都以大家为榜样,向大家方向努力的风气,只有这样,我们文化发展的前景才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