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汎森 日期:2017-02-16 20:22:56
本书探讨了从道光到1930年代约一百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对这一段历史中比较为人所忽略的层面做了一些研究。
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旧典范的危机”,作者考察了方东树、邵懿辰、汪士铎、太谷学派等各层知识分子的种种变化,以描绘出晚清内部的思潮变动,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细察说明“从道光以来,中国思想界便进入不安定期,每一种学问都因内外的挑战,而产生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它们催化了后来一些范畴性的转变。”以此为张本,作者在第二部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复杂关系,在第三部分 “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中,讨论了后科举时代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些知识分子建立新“学术社会”的努力以及这个新“学术社会”的命运……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云林人,一九五八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特聘研究员,其间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并于二○○四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编《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时代:张灏院士七秩祝寿论文集》(台北:联经,2007)等书。
目录:
自 序
第一编 旧典范的危机
方东树与汉学的衰退3
清季的社会政治与经典诠释──邵懿辰与《礼经通论》
道咸年间民间性儒家学派──太谷学派的研究
汪悔翁与《乙丙日记》──兼论清季历史的潜流
清末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以章太炎为例
第二编 传统与现代的辩证
从传统到反传统──两个思想脉胳的分析
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因素──兼论思想的本质与思想的功能
近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政治化
“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戊戌前后的几种日本因素
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
反西化的西方主义与反传统的传统主义──刘师培与“社会主义讲习会”
思潮与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个例子
近代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转变
第三编 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
一个新学术观点的形成──从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到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
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点的影响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
价值与事实的分离?──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
“主义崇拜”与近代中国学术社会的命运──以陈寅恪为中心的考察
附录
思想史与生活史有交集吗?──读“傅斯年档案”
傅斯年与陈寅恪──介绍史语所收藏的一批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