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英時等 日期:2017-02-16 20:30:32
1919年的五四運動以其無可抑遏的能量全面批判傳統、引介新思潮,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新面貌。其衝擊之深,影響之遠,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開啟後代思想之先河。
在二十世紀尾聲將盡、世界局勢重大轉變而各種僵固的意識形態紛紛走向修正調整之際,今年適逢「五四」八十周年,我們顯然需要從新角度、新視野來理、詮釋解「五四」。
過去,「五四」以民主、科學、民族主義、反傳統主義展現其核心理念,人們依此構築出「五四」的基本圖像。但今天,有了相當的縱深,我們不能認為單憑這些理念與圖像便足以解釋「五四」的全貌;我們必須正視「五四」意蘊的複雜性,多層面地探討「五四」的實質,如此,才可能發現「五四」當代圖像及其世界性意義 ——相互激盪的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懷疑精神與宗教精神、個人主義與群體意識。從而了解五四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它的思想世界是由很多變動的心靈社群構成。這是八十周年之時,我們擺脫了教條與意識形態之爭之後,對五四所應有的新認識,這也是本書出版的目的。 作者简介
本書收錄兩岸及海外佑名學者論文八篇,作者分別是:余英時、張灝、王元化、林毓生、王汎森、歐陽哲生、劉軍寧、秦暉。
目录:
前言 i
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 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余英時 1
重訪五四:論五四思想的兩歧性 張灝 33
對於五四的再認識答客問 王元化 67
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 林毓生 87
思潮與社會條件 ── 新文化運動中的兩個例子 王汎森 103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 ── 以「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儒學關係為中心 歐陽哲生 145
回歸個人:重申個人主義 劉軍寧 183
從大共同體本位走向公民社會 ── 傳統中國社會及其現代演進的再認識 秦暉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