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星星 日期:2017-02-16 20:49:24
毕星星的文字老道、凝练、幽默、传神,可谓熔美文与批评于一炉,合叙事与思辨于一身。他的写作领域上触民国,下抵当今,参照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活经验,观察现实别有一种沧桑意味。
本书编选毕星星读史随笔精华,无论对乡村嬗变的呐喊、对公民社会的谏言,还是对“左”的流毒的反思,都映照出一个读史者的良知与真知。
作者简介
毕星星,生于1948年,山西临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
“愿所有的爱书人,能在我的倾诉里,找到理解,找到衷曲。看到无奈的眼神,也看到顽强的不灭的心火。守好自己的困局就不错了,我庆幸,我清醒着呢。”
——毕星星
目录:
目 录
前 言1
第 壹 辑 警钟为荒诞而鸣1
旋生旋灭的《民国暂行报律》2
谁能想到冼星海出身疍民6
秋瑾与铁姑娘队9
1951年的上下级关系12
1958年一个乡村的红色编写团19
种出来个忠诚22
“不须放屁”难倒全国人民25
下落不明的杧果33
文化工作危险论的源流36
美女何以去杀猪40
与吴钩谈清代禁戏44
样板戏的同辈近亲47
所谓十年磨一戏50
样板戏的改名行动55
样板戏的笑话58
复排革命样板戏必须不走样吗61
一个人的地震记忆66
拷问牺牲78
1985年的“按得票多少为序”87
恶师三人行96
第 贰 辑 寻找书写的意义105
孙中山在松江的马桶事件106
“五四”运动中的警察执法109
遥想当年中国科学社113
钱穆、钱伟长叔侄记忆里万恶的“旧社会”116
读《高岗传》122
“谁的语录,我儿的语录”127
《三上桃峰》和它的作者们131
北岛的“卧底”话题144
《中国在梁庄》的超越常规写作152
冷眼平心看大家156
一个年代的背影161
出一本收版税的书165
寻找纪实书写的意义169
第 叁 辑 我们默认了什么173
可怕的吃饱穿暖174
要在“无意于感人”180
西部劳模现象的另一种思考187
想一想我们默认什么193
哪里去了,中国大学生197
国家庆典:仪式表达要不要创新201
摸一摸奥巴马的头204
领导讲话的文体属性208
特权写作的标本211
蹲点“三同”的历史命运216
梁中堂和他的计划生育特区220
我为什么在城里随地吐痰22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大革命”记忆227
公审公判大会请选别的地方230
尊重穷人是正派社会的修养品格233
乡村裂变的缩影236
后 记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