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建川 日期:2017-02-16 20:57:15
本书以历时性的时代变迁为线索,以典型的教科书文本为依据,从世界、日本与中国的三维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日本从古代至现代的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历史性考察,从教科书的角度深入分析日本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教科书中,对于异国形象的创造,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能体现教育者从国家、社会或是族群的角度对“他者”的思辨过程,也更能对尚处于低幼年龄阶段的儿童释放出一种强制性的、显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是加入了文化和情感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的集体意识的表现,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衍变的。“中国”作为日本人无法忽略的“他者”,在日本构建自身文化定位以及近代性经验时提供了自我确认的想象资源,而这样的想象资源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和建构方式,都与日本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也深刻反映出中国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中国人在世界、日本和中国这三个不同而又紧密相关的“文化语境”中的社会基础、实力和地位。 作者简介
谭建川,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教科书的中国形象的概念与问题
第二节 中国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古代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华夷秩序”与中日关系
第二节 “文化母国”的典籍传入及衍变
第三节 “往来物”的中国形象
第四节 古代日本人的中国形象与文化认同
第三章 “翻译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东西方文明撞击下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翻译教科书时代”
第三节 明治初期日本教科书中的“中国”
第四节 西化风潮中的中国形象转型
第四章 “儒教主义”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自由民权运动与儒教主义的复活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转变与教科书内容的调整
第三节 “儒教主义”教科书中的“中国”
第四节 “儒教中国”的“回归”与“文化亚洲主义”
第五章 检定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东亚格局的变动与蔑华意识的确立
第二节 国家主义教育与教科书检定制度
第三节 检定教科书中的“中国”
第四节 甲午战争之后中日形象的塑造方式
第六章 国定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军国主义教育与教科书国定制度
第三节 国定教科书中的“中国”
第四节 20世纪前期的中国形象与日本“自画像”
第七章 战后检定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涂墨”教科书与“中国题材”的处理
第二节 中国形象的重塑与教科书问题
第三节 “东京书籍”版社会教科书中的“中国”
第四节 战后“断裂”的中国形象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