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创造『传统』


作者:江湄  日期:2017-02-16 20:59:54




  本书具体考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诠释和重构,着力揭示其背后的现实关怀、思想意图,分析他们怎样用“新知”阐释“旧学”、依“旧学”吸收“新知”,从而实现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作者简介
  女,1987年入兰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供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至今,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和教学领域是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史学理论。

目录:
  各章 内容提要
  自序
  导论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与“传统”的创造
  一 “传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 平视“五四”与“晚清”
  三 思想史研究和超越五四的中国新文化
  第一章 梁启超的“学术”观念及其儒学性格
  一 晚清今文经学对儒家“大学”之道的回归
  二 学术、人才、风俗与政治
  三 “科学之上不可不更有身心之学以为之原”
  四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五 结语
  第二章 “事上磨炼”的“新道学”
  ——五四后梁启超对儒学与儒学史的重构及其思想意图
  一 引言
  二 “日损之道”与“日益之学”
  三 梁启超的“新文化运动”方案
  四 孔学本意: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宗教
  五 回到“晚明”去
  六 从戴震、颜李到阳明学
  七 余论
  第三章 “新史学”之“新”义
  ——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
  一 以“佛之说因果”明“人群进化之因果”
  二 “人类将来之进化当由何途?当以何为归宿?”
  三 “回心”之变与“适时”之变
  四 “因果之义,晰言之当云因缘果报”
  五 结语
  第四章 “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
  一 从章 太炎为魏晋士风翻案说起
  二 “学术”以“真理”为归趣
  三 “学术”与“成德”
  四 不以“真谛”坏“俗谛”
  五 “分异政俗,无令干位”
  六 结语:“齐物”的世界
  第五章 章 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考论(上)
  ——以《春秋》学三变为中心
  ——引论
  二 《春秋》“义经而体史”
  三 孔子诚不制“礼”
  四 “疑古”思潮及其对《春秋》《左传》的科学研究
  五 孔子的“史识”
  六 小结:“六经”是孔子“良史之学”
  第六章 章 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考论(下)
  ——兼论章 太炎“经学”观念及其变化
  一 《周易》中的“历史哲学”
  二 孔子“删诗之志”
  三 孔子“序《书传》”
  四 孔子“立于《礼》”
  五 取消“经学”的“经学”观念
  六 “六经皆史,微有语病”
  七 总论
  第七章 胡适的“幽灵”
  ——胡适研究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思想动态
  一 五四启蒙运动的“急先锋”
  二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知”
  三 从“启蒙先师”到“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四 “反思现代性”境域中的胡适
  五 余论:如何超越胡适式“自由主义”及其
  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第八章 “具体而微的哥白尼革命”
  ——胡适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再造”
  一引言
  二 人本主义和理智主义的“中国根底”
  三 宋代新儒学的“主内派”和“主外派”
  四 清代的“新经学”与“新理学”
  五 从“中国哲学史”到“中古思想史”
  六 以“中年的见解”重写“中国古代思想史”
  七 超越胡适式“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附录一 傅斯年的“中国大历史”
  附录二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意识的变迁与分歧
  一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批判:中国现代文化“主体”的
  挺立与空心化
  二 20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保守心态
  三 市场化时代的文化价值危机
  四 “中国现代性”与“中国文化”
  五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认同
  六 我们是否有能力重提20世纪80年代的关切
  ——中国现代文化形态及其主体的重建?
  参考文献







阅读提示:创造『传统』的作者是江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创造『传统』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下一本:地方商绅、国家政权与近代潮汕社会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