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晓荣 日期:2017-03-05 14:52:30
本书以“深描”的物的历史民族志叙事,透过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在百年历史进程中社会生命的载浮载沉,探究在长时段的物质文化实践中大社会的结构变迁、工厂的转型和工人个体命运之间交织互动的复杂关系,深入体察工人群体在卷入现代化洪流中的际遇、认知、渴求、阵痛与选择,从中洞见物象流变背后的心志。本书不仅是对物象变迁的人类学学理剖析,还包含了作者的社会关怀,这是本书研究的内在冲动和主要旨趣。
作者简介
赵晓荣,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博士后,云南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第2章 近代云南的社会与历史场景
2.1 水电站兴建的历史背景
2.2 水电站兴建的社会思潮
2.3 水电站兴建的地缘基础
2.4 小结
第3章 实业救国与文化自觉
3.1 义利天下与自觉办电
3.2 商会组织与股份办电
3.3 治水工程与生态水电
3.4 小结
第4章 石刻与水电
4.1 全球招标与全国招聘 (清末民初)
4.2 合力造电与灿亿万年
4.3 石刻记忆与流芳后世
4.4 小结
第5章 油灯与电灯
5.1 民间惯习与电灯认知
5.2 市场促销与政府推广
5.3 制度管理与神仙管理
5.4 小结
第6章 国家命运与工人身份
6.1 抗战西迁和水电支援
6.2 黄金时代与百年大计
6.3 “文化大革命”场域与工人保机器
6.4 公家人与松毛饭
6.5 小结
第7章 制度变迁与传统再造
7.1 单位制改革与集体行动
7.2 风水树与隐秘信仰
7.3 圆通天地与半工半农
7.4 水电博物馆与文化资本
7.5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钟摆运动”中的“意义理性”
8.2 传世主义向现世主义的文化转向
附 录 主体间际分享:“他群”“我群”互动的田野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