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荷]冯客 日期:2017-03-10 10:42:48
《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是将近代中国的刑罚学、犯罪学、法制史、监狱学和监狱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第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在详尽地回顾近代欧美和日本刑罚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此书将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编织为一个有机的栩栩如生的整体。近代中国监狱内中外囚犯的职业训练、卫生指导、道德指导、暴乱与逃跑、死刑、外籍罪犯的待遇、监狱的建筑,乃至鲜为人知的监狱管理者的喜怒哀乐,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传统文化结构的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这些特性对民国时期的社会进程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目录:
鸣谢
说明
第一章 绪论
近代史上的监狱
国家统一、道德教育和社会凝聚力
中国监狱文化史
犯人难以理解的呼声
第一部分 现代刑法制度的出现
第二章 晚清监狱改良运动(1895-1911)
晚清帝国的监禁
现代化的里程碑:考察外国监狱
监狱改良运动
治外法权问题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晚清的司法改良
沈家本和监禁刑罚
小河滋次郎和监狱学知识的传播
习艺所和第一批模范监狱的出现
习艺所的教育使命
第一批模范监狱的出现
第三章 民国初年的地方监狱(1911-1927)
司法部与监狱改良
新的刑法案
监狱行政与警察
司法部和监狱改良
监狱规定和规则的出台
首都的犯罪:北京的犯罪和惩罚
外国犯人
京师第一监狱的教育使命
北京监狱系统的拓展
北京的刑事犯罪和惩罚
财产、性、犯罪和坐牢
犯人身份的验明,累犯的问题和体罚
狱吏和虐待犯人
监禁中的死亡
模范监狱的理想和现实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监狱:以奉天省和江苏省为例
新监的普及
犯人人数的确认和结构
判决类型
监狱内的惩罚
工作和职业培训
宗教和道德感化
狱吏
财政状况与慈善团体
逃犯与暴乱
毒品
县监改良
疾病与死亡
死刑
结论
第二部分 国民党统治下的科学、犯罪和惩罚
第四章 刑罚学(1927-949)
绪论
民国时期的刑罚学:监禁和监护
孙雄和芮佳瑞的教育使命
赵琛和独居监禁的优点
阶级制和奖赏制
自治的概念和假释的运用
用刑罚作为社会职责的培养手段
李剑华和苏联范例
工业的优越性:监狱中的劳动
监狱里的性行为
围墙和铁栅:监狱建筑无声的力量
任性的儿童:少年犯感化教育政策
最后的惩罚:对死刑的争论
第五章 犯罪学(1927-1949)
"人犯":犯罪学之兴起
犯罪学中的遗传、环境和个人责任
天生的犯人:优生学和犯罪生理学
量刑:监狱中的实地调查
犯罪的透明性:余秀豪和犯罪调查
犯罪的痕迹:犯人的身份、指纹和法医学
犯罪学和法医学
第三部分 国民党统治下的司法改良
第六章 南京政府十年的监狱改良(1927-937)
国民党统治下的司法行政部和刑罚管理
司法行政
监狱条例和规则
犯罪、惩罚和司法统计数字
监狱系统的膨胀
监狱系统的地区差异
监狱生活:南京政府十年时期的监狱
犯人的登记和确认
监狱劳动
开垦荒地
教育和改造
狱吏
监狱的拥挤状况和犯人的释放
越狱者和闹事者
犯人的不满
监狱的公共形象
疾病和死亡
政治犯和监狱系统
反省院
新监中的政治犯
县监的改良
湖南省和浙江省的监狱改良
监狱改良机构
自然灾害和县监
越狱
上海华德路监狱
工部局和华德路监狱
减刑、拥挤和司法主权的辩论
华德路监狱内的生活
厦门路监狱的外国犯人
第七章 战时的监狱系统(1937-1949)
被毁坏的监狱和被释放的犯人
死亡和破坏
释放犯人
重建和迁移监狱
战时的监狱改良
食物短缺、疾病和死亡
生产劳动运动
红十字会和战俘
犯人外役监和移垦
沦陷区的监狱
战后重建
发展和拥挤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提要
附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