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灿 日期:2018-11-13 10:48:05
康熙《含山县志》是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修钞本,是含山县志第三次志本,它以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七月含山县令牟蓁主修本为主本,以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知县朱长泰主修版本为佐本,两本编纂参合而成。纂修始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成于季夏。清入主中原,定鼎之初,天下太平,康熙特诏令各府州县广开志载。含山原属和州,古历阳界(今和县),地处长江北岸,江淮要冲。三国时,曾为吴魏百战地,是历史兵家必争之地。又与金陵隔江相对,也是明初定鼎金陵的京畿要地。县境四面环山,山峦矗立,形势险要,历史名胜众多。从《朱志》本到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经历三十多年,其问户口增损,田赋变动,社会衍化,历史演变均需再修志书。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时任含山县知县的赵灿,属当时科第名流,有中原耆宿美誉,掌县志主修,监修为儒学教谕林搏云、训导吴自立,延请含山贡生学士中之优秀者唐廷伯、王畿、钟彝、张于甲、毛振华、唐廷对等,又以县典史官李钰为督修,因此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内容基本完善,资料较为翔实。然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因历经战乱,县无存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特遴选本县林头镇工于书法小楷的许业熙老先生按金陵图书馆藏书《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手抄,由于出自一人手笔,又未加以细校,讹误疏漏在所难免,且多处有未解之疑。
康熙《含山县志》按旧志体例编写,结构严谨,但文字艰深,语言晦涩,其序言及篇前小序为骈体文,成语典故较多,给断句及理解句意增添了难度,错漏之处,多采取理校、本校的方法予以解决,至于无法疏通者,暂付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