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蔚 日期:2018-11-13 10:52:35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的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河北省的怀来县土木堡。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英宗本人于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事例。史家通常认为,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土木之变后,明朝再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远征。加上政治日趋腐败,此后,将士不敢再战,遭受重创的明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而土木之变后,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局势十分危急。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后来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于谦反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在本书中,不是单纯地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在历史中,背景才是主角”。所以,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人物与环境的关联上,如此,也是为了强调综合而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当历史人物处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中,有太多人在各种位置,为各种利益,发展出错综复杂却稳定的规则。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是一种自己的追求,都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多少可以责和非议的,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改写了历史。本书分为上下两编,选择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这两次著名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转衰的演变。在时间跨度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英宗和景帝两朝,自明朝建国.一直到明朝中期,凡与两次事变相关的边防、军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对明朝一些有特点的现象,如宦官、廷杖等,还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讲述,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再现这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的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河北省的怀来县土木堡。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英宗本人于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事例。
史家通常认为,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土木之变后,明朝再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远征。加上政治日趋腐败,此后,将士不敢再战,遭受重创的明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而土木之变后,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局势十分危急。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后来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于谦反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在本书中,不是单纯地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在历史中,背景才是主角”。所以,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人物与环境的关联上,如此,也是为了强调综合而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当历史人物处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中,有太多人在各种位置,为各种利益,发展出错综复杂却稳定的规则。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是一种自己的追求,都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多少可以责和非议的,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改写了历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选择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这两次著名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转衰的演变。在时间跨度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英宗和景帝两朝,自明朝建国.一直到明朝中期,凡与两次事变相关的边防、军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对明朝一些有特点的现象,如宦官、廷杖等,还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讲述,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再现这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