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宝珠 日期:2018-11-13 10:58:53
北宋东京参照后周的都城构建规划进行建设、充实、完善,使城市迅速摆脱旧貌,另换新颜。只要人们把隋唐时期的都城长安、洛阳,与北宋的东京稍作对比,这一点就会清楚的。
隋唐的都城,实行着坊、市分离的制度,坊为居住区,市为交易区,坊、市各有围墙,墙四周各开坊市之门,一般居民与中下级官僚均不得临街开门。坊、市有了围墙,实际上是一座座小城安放在大城之内,如长安108坊,东西两个市,形成大城套小城的格局,是一种封建堡垒式的封闭型城市。东西两个市,每市约占两个坊的面积,这说明城市的交易区是非常狭小的,这是当时城市经济不甚发展的表现。尽管从唐前期到唐后期,情况略有变化,交易地方略有
扩大,但城市格局基本如此。
宋代的东京,自后周世宗拓宽街道开始,临街的坊墙已被拆掉,允许人户临街修盖凉棚、起楼阁,实际上就是准许临街开店、面街而居。坊墙既已破坏,人户沿街贸易,坊、市分离的格局已逐渐结束,变为坊、市合一,交易区扩大到全城的各个角落,变成一个敞开型的封建商业城市。日本学者称之为“近代型”,我们可以认为与近代型的市容面貌基本一致,或者说这个市容面貌从宋代开始形成。东京是中国古代zui早形成的敞开型城市,因而具有典型的历史意
义,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这一历史性变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证实了商品经济在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上述新的市容面貌的zui终形成,从五代末到北宋初,大约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不可能是一下子就建好的。北宋真宗、仁宗时,东京街道两旁的“侵街”现象日益严重起来,商贩摊点到处拥挤不堪,“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大街小巷酒店充斥,全城已有70家正店和万家左右的脚店。城南半部的汴河、惠民河沿线及城北半部的几条主要大街和坊巷,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区。人们看到的《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这一情况,则是北宋中期到北宋末期间已经充分发展起来的市容面貌。如州桥以南的御街两旁,酒楼、饭店、香药铺、果子铺等互相交错,一直到南薰门里;州桥以东到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铺、彩帛铺、温州漆器铺等;州桥以西为西大街,两边有珠子铺、妓馆等。其他还有马行街、牛行街、踊路街等,都是繁华的商业街。
商品经济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其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冲破种种顽固阻力,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北宋以前及宋初的夜禁慢慢减退,而代之以繁荣的夜市,如御街州桥、朱雀门、龙津桥一带,“街心市井,至夜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