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雪妮 日期:2020-11-06 01:41:52
本书围绕“汉”“和”两种书写系统中的文学文本,探究日本古代知识阶层与唐代长安都城的交错关系,阐释都城在东亚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书期望从东亚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都城”的研究视域出发,在“东亚都城时代”形成与解体的背景中,发掘长安都城空间在日本的复制与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引起的连锁性反映。在横向轴上,本书选取了汉诗、日记、说话、绘卷、物语等文类,通过探讨不同文类在表现长安都城上的等级关系,深度剖析了汉文学与假名文学这两种不同书写载体中“长安表述”之差异。在纵向轴上,重点探讨了八至十三世纪日本人对长安都市景观的认知流变,指出了宫廷官僚与寺院僧侣等不同阶层对长安的知识储备与传播途径,考察了古代日本人的都城思想与中国观。 书稿共分为七章,**章稽考了《怀风藻》中具有长安体验的诗人及诗作。第二章研究了“敕撰三集”对长安的消极书写。第三章指出了《本朝无题诗》中“长安=平安京右京”模式的建立,实际上展现了日本人的都城观——即平安京是囊括唐长安、洛阳两大都城的巨大存在。第四章讨论了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长安叙事,如何在日本文学中衍生出了“遣唐使在长安遭受迫害”这一母题。第五、六章分别以《吉备大臣入唐绘卷》和《弘法大师行状绘》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世绘卷中的长安图像。第七章以《松浦宫物语》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物语中的长安地名和地理想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