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达远 日期:2020-12-11 03:05:07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影响,导致中国历史叙述“权重”发生偏移,以19世纪中叶以来通商开埠为基础的东西关系“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研究恢复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的“大陆史观”之后,“过渡地带”作为中国历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视。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以地缘与空间视角下的农耕、游牧与绿洲互动为切入点,在“长时段”的眼光下,“西北”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发生了“巨变”,“长城-天山走廊”的形成为理解“中国”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的影响,导致中国历史的权重发生偏移,以200余年通商开埠为基础的“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的中国亚洲内陆边疆恢复出“大陆史观”之后,中国历史的书写再次发生变化。海洋史观的“中心与边缘”与大陆史观的“中心与边缘”不重合,导致“中国”的意义需要再次定义。在海洋与大陆的双重视角下需要对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历史话语与书写进行深入反思。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阐释了在内陆史观下中国的区域发展的模式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