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广阔 日期:2021-12-14 09:15:1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考古发现与文献传说相互印证的案例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的古代文明研究也逐渐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持。20世纪以来,中原以殷墟、二里头、郑州商城等为代表的重要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使得晚商的历史成为信史,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观点成为学界共识。本书作者以三十余年来发掘的第一手考古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以及夏商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变格局,深入剖析了黄河流域各文化系统的互动与交流,探讨了中原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原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袁广阔,1963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2006年获郑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系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石器考古和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已出版专著8部,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光明日报》《中原文物》等报刊发表考古简报、研究论文80余篇。1996年参加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辉县孟庄》《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科研项目。主持发掘的辉县孟庄遗址和焦作府城遗址,分别被评为1994年、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参与主编的《二十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被评为1996—1997年度优秀图书奖、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辉县孟庄》被评为2002—2003年度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被评为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