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海原史话


作者:主编田玉龙  日期:2021-12-17 04:11:14




  第二回 汉刺史雄兵出石门唐公主盛装过他楼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新朝经昆阳大战后,元气大伤,濒临土崩瓦解。纵观天下,刘秀认为恢复刘氏大汉的时机已到,便与心腹大将冯异、邓禹商议,统兵伐谋,先后灭了绿林、赤眉两支势力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登基,史称汉光武帝。汉业虽继,天下尚未统一,公孙述雄踞成都称孤道寡,隗嚣尚在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南面为王,窦融占据河西拥兵自重。
  西汉更始元年(23年),隗嚣派马援为使,往成都联络公孙述。马援乃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王莽称帝时,做过新城太守,后归附割据陇西的隗嚣。马援奉命一路风尘,到了成都,向公孙述转陈了隗嚣之意。公孙述听了哈哈大笑,虽说对隗嚣出言轻蔑、睥视,但对马援颇为识赏敬重,他说:“将军足智多谋,武艺超群。我欲封你为兵马大将军,镇守川蜀,共享荣华,不知意下如何?”马援见公孙述举止傲慢,气量狭小,不足为谋,婉言辞归。不日回到陇西,见了隗嚣,禀呈道:“公孙述一介匹夫,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毫无远虑近谋不说,且傲慢自大,难成大器。哪堪与刘秀相比。刘秀乃高祖一脉宗亲,英武睿达,礼贤下士,英名博望。主公雄踞西北,不如与刘秀联盟,共图大业。”隗嚣面有喜色,复派马援前往洛阳,去见刘秀。
  马援领命日夜兼程赶到洛阳,来见光武帝。光武帝大喜,亲自将马援迎至宫中,待为上宾,笑道:“将军千里迢迢,往返侍主,甚为劳苦,乃当今难得之忠臣义士。”马援笑日:“天下未定,明主择贤臣而辅,贤臣投英主而侍。陛下乃一代明主,盛待末将,如故交密友,可钦可敬。”刘秀笑道:“将军虽非故交,乃天下英俊豪杰。”马援道:“如今天下纷争,英雄如云,割地称王不相为谋,今陛下雄才大略,天地归倾,乃中兴之主也。”两人酣饮对聊,纵论天下大事,俱叹相见恨晚。马援暗自赞叹:“真英主也!”定要力谏隗嚣归顺东汉,向刘秀称臣。
  却说马援出使洛阳的消息传到河西,让窦融心神不宁,他正在为河西前途一筹莫展,举棋不定,心想:“不知刘秀待人城府谋略可否容得异己,不如邀请马援到凉州一叙,再做计较。”马援见了窦融,将洛阳之行一一细述,窦融越听越喜道:“我等偏据西北一隅弹丸之地,难能称雄。今有如此英明天子,何不面北而臣!”遂修书刘秀,归顺东汉,被封为凉州牧。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派使臣分头往成都、天水,要求公孙述、隗嚣归附汉朝。岂料公孙述、隗嚣不但不归顺,却互相策动举兵向东,公孙述兵出南郡(今湖北荆州),隗嚣进攻关中。两股兵势尚未会师,就被征西大将军冯异中途截杀,隗嚣溃不成军,只得投靠公孙述。
  建武八年(32年),汉光武帝御驾亲征,讨伐隗嚣。光武帝在长安整备军马,直逼高平。凉州牧窦融率河西酒泉、金城、张掖、武威、敦煌五郡太守及西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车五千余辆,浩浩荡荡于会州(今甘肃靖远)渡过黄河,经今海原,沿干盐池、西安州、红羊、李俊一线平缓的丝绸古道,过石门关天险,与光武帝会于高平第一城下,将高平围得水泄不通。城中守将站在城头,见汉军黑压压一片,自知难保,于是开城投降。光武帝在高平举行盛大宴会,待窦融以殊礼。任其弟窦友为奉车都尉,从弟窦士为太中大夫。双方遂一同进军,隗嚣兵溃大败,城邑皆降。刘秀因功封窦融为安丰侯,食安丰、阳泉、寥、安风四县,封其弟窦友为显亲侯,诸将也得到封赏。封赏完毕,刘秀率众东归,窦融等西还故地。之后隗嚣忧郁病重而亡,其子隗纯接受招抚,归顺了东汉。P14-15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方志办规划编修的“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的一个分册,从创意、指导思想到篇目设计、取材范围等,均按区方志办的指导安排进行。
  史话编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按照自治区方志办的要求,《海原史话》的编写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海原地方历史文化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以着力营造“和谐海原”为己任,挖掘海原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阐释海原历史文化,增强史话的可读性。
  海原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创造了灿烂的“菜园文化”。海原县地处秦长城之外,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地带,秦汉时被称为“化外之地”,隋唐时曾陷于吐蕃近百年,宋夏时属西夏南疆,明代又成了防御蒙元的“边墙”前沿,孕育了海原县的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特色,特别是西夏文化独领风骚。古丝绸之路北道从海原穿境而过,道路两旁石窟众多,“丝路文化”为史话增色。蒙古征夏,传说成吉思汗在海原去世,又为海原增加了神秘的历史文化元素。元代以后“回回”入居,海原成为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地之一,海原的回乡文化氛围浓郁,特别是优美的海原“花儿”唱响西北,走向全国,海原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儿故乡”。海原大地震,惨绝人寰,人类浩劫,为海原烙上了深深的“地震文化”印记。回民反清斗争前赴后继,回族人民不畏强暴,反歧视、反压迫、反迫害的精神可歌可泣。西征红军的足迹踏遍海原,回汉人民拥护红军、热爱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海原县回汉和谐相处,民族团结以史为证,有迹可循。
  在全区史话编写培训会上,《宁夏史话》特邀编审、地方志专家吴忠礼同志也殷切希望,宁夏地方史话编写要勇于创新,他特别希望市县两级中力争有两三个地方的地方史话能够尝试以“章回演义体”编写,丰富史话编写体例,为“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增色。我们用半年的时间将海原县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后,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尝试以章回演义体,编写出了《海原史话》的初步回目和范文,上报自治区方志办后,得到方志办领导的肯定,从而增强了我们写好《海原史话》的信心。章回演义体编写方法,要求史话编写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地方历史知识储备,还要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鉴于海原县志办编辑人员青黄不接的现实,为了写好《海原史话》,我们特邀了海原籍作家王鸿九、杨志云、马风义等进入编写组,由王鸿九同志担任《海原史话》初稿总纂工作。
  《海原史话》初稿完成后,我们并没有急于报送自治区方志办审阅,而是在兄弟县市史话陆续完成编写任务的情况下,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修改完善。其间,我们完成了续修《海原县志》出版工作,还按照县委、政府安排,先后编写或参与编写了《花儿故乡》《奇迹之乡》《红军西征在海原》《蒙元文化与海原》《海原大地震1920》《文化海原》等海原历史文化图书。特别是深入开展了海原县红色革命遗迹(遗址)普查工作,更加丰富了《海原史话》的创作素材。在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中,我们将党史资料与地方口碑资料相对照,不仅使史话的故事更加生动鲜活,而且将一些历史事件在不同地方史料中的不当记载予以更正。对一些敏感的历史问题,如张国焘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和海打战役计划过程中的是与非,我们运用了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进一步探求了这段历史。对辖境内屡屡发生的回民反压迫斗争,我们也没有因其敏感,将其绕过不写,而是充分运用地方史料,结合口碑资料,对历次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客观剖析,用生动感人故事情节,突出“官逼民反”的斗争本质和回族爱国爱教、热爱和平,自古与汉民和谐相处的历史事实。
  《海原史话》稿经先后六次修改,几经曲折,最终定稿,历时五个年头。内容共计正文54回,插入历史文化图片320余张,共计50多万字。按照隔代写史的传统,史话下限为1949年。
  《海原史话》顺利完稿,除编写人员付出辛勤汗水外,还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自治区方志办领导多次过问并指导《海原史话》编写工作;历任县领导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史志工作,激发了我们开展史志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海原县政府将史志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史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县志办原副主任刘华、李进兴两位同志,撰写了大量研究海原历史地理文化的文章,为《海原史话》编写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吴忠礼、陆雏成、田玉福、刘华、张明鹏、王晓华等同志对《海原史话》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审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完善意见。特别是年届七旬的农民作家王鸿九同志,辞掉了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一心投入《海原史话》的编写创作工作之中,令人感动,他作为《海原史话》初稿的总纂,在编写生动的史话故事的同时,还撰写了大量的诗词和花儿歌赋,将海原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为《海原史话》增添了色彩。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何新宇同志为我们提供自己保存的部分党史图片,李进兴、王恒德等同志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图片。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在《海原史话》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历史图书和文史资料(见参考文献),在此对这些史料的作者(或编者)深表感谢。
  由于地处偏狭,史料珍稀,加之编写人员知识文化水平所限,《海原史话》在史料运用中,难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错误之处也是在所难免,为此我们诚惶诚恐,恭请各级领导、史志同仁、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二〇一五年八月







阅读提示:海原史话的作者是主编田玉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海原史话下载地址

上一本:长安向西罗马向东
下一本:齐鲁文化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