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萍 日期:2021-12-17 04:12:38
1月3日欧阳修对散文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贡献?
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可以说是中唐古文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种发展,它的领导人物欧阳修,被称为宋代的韩愈。
北宋开国100年内,文章体裁仍沿袭五代余习,骈辞俪句。欧阳修考取进士后,与尹洙、梅尧臣等一起,提倡写平实朴素的诗文,并补缀、校订韩愈的文集,加以推广,于是古文运动得以开展起来。
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文学革新的理论,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是内容,是金玉, “文”是形式,是金玉的光辉,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在“道”的基础上,追求表达的完美。他的“道”,又要求针对现实,有感而发。
在创作实践中,欧阳修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尤以散文为著。他的散文,建立了一种平易通畅又婉曲多姿的风格,开创了古代散文的新局面。抒情写景散文,如著名的《醉翁亭记》,用优美的笔调、流畅的语言描写了山间四时和朝暮的景色,客人和太守游乐的情景,表达他摆脱约束、从容闲适的情趣,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议论文如《新五代史·伶官传》,通过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典型事例,说明国家兴衰非因天命,实由人事之理,叙事简明生动,说理深入浅出,行文虽短,然发人深省。
欧阳修倡导的平易畅达的散文风格,为众多后人一脉相承下来,如明代归有光、清代桐城派,因此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月4日《木兰诗》是如何引人人胜的?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堪称乐府诗中的“双璧”。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历来有争议,但一般认为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它叙述的是脍炙人口的木兰从军的故事,用引人入胜的笔墨,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女性。木兰是个普通的女子,又是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不仅“弯弓征战学男儿”,解除年老父亲的忧患,而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巾帼压倒须眉,建立了赫赫战功,最后又鄙弃荣华,谢绝封赏,宁肯回到亲人身边,重叙天伦之乐。在木兰身上,汇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而又淳朴的美德,同时,她乔装10年,驰骋沙场的奇迹般的经历和洋溢全诗的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又无不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木兰诗》是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结合的一个范例。
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陈排比来描述行动情态,神气跃然;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的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本色;而贯穿全诗的排比句,更增添了语言的活泼明快,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1月5日“三曹”和“建安七子”指的是谁?东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年号叫“建安”,曹操在此时掌握政权。建安时期和这稍前及稍后一段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建安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鲁迅称其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即文学有了自身独立的价值。主要代表作家即“三曹”————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应埸、刘桢七人。
曹操是个睥睨一世、敢说敢为的大政治家,他的诗慷慨悲凉、气魄雄伟,用词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苦寒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曹丕的优秀诗篇有《燕歌行》两首和《杂诗》两首。 《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备受注意。风格上曹丕之诗有所修饰,但自然清丽,感情委婉细致,音调和谐流转。
曹植的生活与创作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以曹丕即位为界。前期诗歌中,《送应氏》描绘洛阳荒芜的景象,表现了对战乱的感慨; 《白马篇》则以高昂豪迈的词句,抒发自己“捐躯赴国难”的志向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怒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既重修饰,又保持刚健明朗之风。曹植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
曹丕最早提出“建安七子”的说法。“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在诗歌上写五言诗为主,神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东汉后期兴盛起来的五言诗更臻于完美。建安七子的作品失传过多,是一憾事。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