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小英 日期:2021-12-17 04:13:21
走街串巷卖花人
北京人爱美。老北京的妇女爱戴花。因此几乎一年四季北京都有推车挑担走街串巷的卖花人。
那时,小贩在街巷中吆喝着卖的花有三种。
一是鲜花。按季节,春夏之交卖夹竹桃、含羞草、茉莉、晚香玉、西番莲等。秋季卖桂花、菊花,还有指甲草、鸡冠花、“死不了”等。
再就是胸花。也是春夏之交,卖的胸花有玉兰花苞、茉莉花。玉兰花苞有奇香,茉莉花的香昧也很浓郁。因这在当时是较高档次的花,所以小贩对花格外经心,不推车,不担担,而是挎个竹篮,篮内放块冰,冰上放几个小铁匣子,花装在匣子里。铁匣外面还蒙层湿布,为的是防止匣内鲜花锈黄。小贩串配胸花的技巧很高。胸花的骨架用极细的铜丝编成,有两头、三头、五头等规格,每个签头上插一朵花。有钱人家的妇女,将胸花佩在旗袍的领口或左胸前的袢上,既可以起装饰作用,又可抵销汗昧儿。胸花价钱不菲,一般人家的妇女是买不起的。
还有就是绢花。这是假花,到腊月快过年时上市。小贩卖绢花,用上开门的纸盒子盛着,盒子内插着供花(八仙人、福禄寿三星等),是除夕夜请神时插在供桌上的吉祥物。还有福寿字的绒花,大红的颜色,是老年妇女戴在纂后的装饰物。另外就是绢做的石榴花,老年妇女戴在纂后,希冀今后的日子像盛开的石榴花一样红红火火。
磨剪子来抢菜刀
“磨剪————子来,抢————菜————刀————!”这是磨刀剪的工匠肩扛板凳,边走边吆喝着招揽生意。也有吹铜号或打犁铧片儿的。一听到这吆喝或响器声,胡同里的主妇们就会把使钝了的剪子、菜刀拿出来请工匠来磨,来抢。
工匠干活时畸在板凳上。板凳的一头绑着磨刀石。因磨刀剪时须在石头上淋水,所以板凳腿上要挂个小铁桶,里面盛水,冬天要往水里加点儿盐,以防冻冰。扳凳的一边还挂一嘟噜旧布条子,那是用来试剪子刃的。
经过工匠手的剪子,要两片剪刃合在一起松紧适度,紧而不涩,松而不旷,用破布试刃口,手腕不感到较劲,轻轻一剪,布条就断,这就是合格了。
菜刀的刃钝了要抢薄。抢刀的工具是一根一尺多长的铁杆,两头装有横握把。铁杆中间嵌一把优质钢的抢刀,实际是个钢刨子,用它把菜刀的两面刃刮薄,再在石头上磨锋利。
工匠除在街巷流动揽活儿外,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定期到诸如羊肉床子、猪肉杠,裁缝铺子、大商号磨刀剪,按月结帐。现在磨刀剪的工匠很少见到了。
拉洋车
绝迹多年的人力车近年又出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但作用却是大不相同了。南京夫子庙的黄包车,不是为代步而设,而是为怀旧而设。那些着统一服装,操着和“小苏北”相似的口音向游客讲解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的黄包车夫们,口气中削满是东道主的老道。北京地坛的一家老北京餐馆也特意在百米远处设洋车夫免费拉食客前往。那洋车夫白洋布、黑檐帽,地一溜小跑,引得站在餐馆前肩搭白毛巾的店小二高声请好,一声洪亮的“里面请”,顺着食客进门,由外向里传递进去,凭空搅出百年前的恍惚。然而近年来绝迹多年的人力车又出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但作用却是大不相同了。南京夫子庙的黄包车,不是为代步而设,而是为怀旧而设。那些着统一服装,操着和“小苏北”相似的口音向游客讲解历吏典故和风土人情的黄包车夫们,口气中倒满是东道主的老道。北京地坛的一家老北京餐馆也特意在百米远处设洋车夫免费拉食客前往。那洋车夫白洋布、黑檐帽地一溜小跑,引得站在餐馆前肩搭白毛巾的店小二高声请好,一声洪亮的“里面请”,顺着食客进门,由外向里传递进去,凭空搅出百年前的恍惚。然而近年来绝迹多年的人力车叉出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但作用却是大不相同了。南京夫子庙的黄包车,不是为代步而设,而是为怀旧而设。那些着统一服装,操首和“小苏北”相似的口音向游客讲解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的黄包车夫们,口气中倒满是东道主的老道。北京地坛的一家老北京餐馆也特意在百米远处设洋车夫免费拉良客前往。那洋车夫白洋布、黑檐帽地一溜小跑,引得站在餐馆前肩搭白毛巾的店小二高声请好,一声洪亮的“里面请”,顺着食客进门,由外向里传递进去,凭空搅出百年前的恍惚。
贫富皆宜逗蛐蛐
蛐蛐儿是蟋蟀的俗称,也称促织。老北京城里不论是王孙贵族、知名人士,还是平民百姓甚至儿童少年,都有养蛐蛐儿的嗜好。
蛐蛐儿有自己捉的,也有买的。北京卖蛐蛐儿的地方很多,白塔寺、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以及北新桥、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天桥、琉璃厂、果子市等地,都有卖蛐蛐儿的摊贩。买蛐蛐儿要懂得蛐蛐儿的分类。以颜色来鉴别,“青为上,黄次之,赤次之,黑叉次之,白色为下”。此外,蛐蛐儿的优劣还应从头、牙、项、翅、脚、皮、内、须这八令方面来全面鉴定。
养蛐蛐儿的器具以罐儿为主,一个好的蛐蛐儿罐儿,主人视同古玩珍宝。罐儿分养盆、起盆、斗盆三种。养盆高约20厘米,直径约 5厘米,上下一般粗,盆底为白沙细底,这是蛐蛐儿的住房。起盆是携带蛐蛐儿参加斗局时用的,盆腔矮扁,携带方便。斗盆是斗蛐蛐儿时用的,形状与起盆相仿,但比起盆大,盆底粗糙,有特制的细道道,便于蛐蛐儿搏斗时蹬踹。
斗蛐蛐儿是一乐儿。斗之前,要比较蛐蛐儿的个头大小,不是同一等级的,不能相斗。北京斗蛐蛐儿分上、中、下三等,也下赌注,有赌钱的,有不赌钱的。不赌钱的,输赢只是几斤点心或水果。小孩儿斗蛐蛐儿是下等,几个小孩儿各抱自己的蛐蛐儿罐儿,蹲在树下斗,输赢只是弹脑门儿或玻璃球儿、香烟画片儿而已。
旧城的十大杠房
杠房这个行业,在旧京存在了多年。老北京人办丧事,出壤时用杠夫抬棺,抬杠的人数是有一定规制的,如帝王出喽用一百二十八人扛,四分角各用三十二人抬。朝臣包括王爷女臣按典礼规定最高者可用八十人杠,或六十四扛、四十八杠。下面贫富不同,用扛人数也有别 巨富人家用六十四杠,富户人家用十六杠或二十四杠,也有用三十二杠、四十八杠的。小户人家一般用八人杠,也叫“小抬“,即棺材的前后各四人抬。不管是官还是民,都不能越过规定。
大杠房是指能承办皇家、王公大臣丧仪的杠房,不是小杠铺。旧京城中有“十大杠房”,这就是北新桥的永利杠房,它资本雄厚,历史悠久,清时京师出皇杠,王公家办丧事,都让永利出杠;西四牌楼南缸瓦市日升杠房,军阀吴佩孚死时,就是用日升的六十四人杠出的殡;再就是西华门外德兴、德胜、兴胜杠房,后门和兴杠房,东城灯市口永畦杠房,鼓楼大街信义杠房,西单牌楼同顺杠房,西四小吉杠房。这些杠房也都出售棺材,租赁执事。
这十大杠房和旧京其他杠房、杠铺一样,随着历电的前进,殡仪制度的改革,解放后就都日渐衰落、消失了。
源顺镖局响城
源顺镙局创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是当时闻名京师的镖局之一。源顺镖局的创始人是王五。王五名正谊,字子斌,回族,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生于沦州。出身寒微,家境清苦。自幼拜沦州“成兴镖局”名镖师双刀李凤岗为师学艺。进京办源顺镖局,又拜“昆仑派”的“山西董”为师改学单刀。王五使用的单刀大而宽,所以江湖上称他“女刀王五”。
源顺镖局旧址在崇文区西半壁街13号,坐南朝北。原有房屋三十多间,分外柜旁、内柜房和练功棚等。原门前右上角高竖一面写有“源顺镖局”四个大字的杏黄旗。进门两厢各设一个柜旁,门道两旁设长板凳,东、西墙壁上悬挂“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门洞内壁面上方有两块小匾,一为“尚武”,一为“济贫”,均为百姓昕赠。
大刀王五武艺高强,镖局内的三四十位镖师也个个身怀绝技。镖局师法颇严,平日有镖走镖,无镖在家练功习武,互教互学,并定期考试。保镖护资乃镖行正业。除保镖外,王五还广交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清未“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幼年曾拜王五学艺健身,两人有师徒之情。“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王五曾冒死相救,但因当局防范甚严,未能如愿。谭嗣同被害后,王五又冒着风险为谭收尸,并运回湖南浏阳安葬。
1900年“庚子事变”时,义和团大师兄张德成等,久幕大刀王五大名,亲自登门拜会王五,请其出山,共举灭洋大旗。义和团失败后,由于当地“混混儿”告密,王五被清政府逮捕,后被转送到八国联军的德国人手里,在前门外东护城河沿英勇就义,时年五十六岁。
王五遇难后,镖局随之关闭,王五亲属花尽积蓄,陷入困境,只好用镖局房屋开客店度日,王五的后人直到20世纪末,一直住在当年镖局的内柜房。当年大刀王五使用的红木八仙桌和太师椅“德容感化”匾颈等,也一直保存。现他们已经搬出这昕宅院。而争里面极杂乱地盖了许多临时房屋,三四十户本地人和外地人住在里面。匾额和大刀王五用过的桌椅也已不知去向。
P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