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方奇 日期:2021-12-17 04:13:22
农民起义领袖白朗。
白朗(1873~1914),平顶山市宝丰县人,因身材高瘦,腿长行快,且以其名谐音而绰号“白狼”,宫方也诬称其为“狼匪”。
农民出身的白朗,青年时代曾投巡防营当兵,枪法颇精,胆略过人,后因“犯律潜逃”回乡。民国初年,河南农村连年荒旱,袁世凯表弟张镇芳于1912年3月任职河南都督,上任后横征暴敛,专务腹削,物价暴涨,民不聊生,人祸天灾交相煎迫,致使社会上饥民流离失所,乞丐成群,出现了“干百成群,揭竿起事”的局势。豫西一带山区,民情向称强悍,穷人求生不得,便纠众打家劫舍,俗称“拉杆”,为首的称“杆首”或“架杆”。据当时官方探报所载:1912年5月间,仅宝丰、鲁山、汝州一带著名的杆首就有24人。白朗从巡防营回到家乡之后,便“拉杆”起事成为啸聚山林的绿林头目。据记载,他性豪爽,善驭人,疏财仗义,是以能得众,奔走于汝、鲁、宝之间,结识豪侠,发展很快,但因武器缺乏,未能大举,乃将宝丰县长的儿子劫去勒赎,索价新式五响快枪十支,随后队伍很快得到发展。白朗以舞阳县母猪峡一带为基地,四处活动,并以“打富济贫”为旗号,鼓励穷人造翻,被裁士兵、游民、饥民等闻风归附。各地著名杆首如李鸿宾、宋老年、丁万松、宋一眼、王心传等各率所部与之合并,愿听指挥。到1913年春,各杆头在白朗领导下所带的人马共约两三干人,所着服装,错杂不一,时聚时散,飘忽无定,聚则成军,散则为农工商贩。由于“贫苦之家甘为窝主,乞丐游民愿作彼探”,白朗军消息灵通,神出鬼没,各县多次派兵围剿,都未能把他们镇压下去。相反,白朗却不时给各地方官吏和豪绅地主团练以打击。这时,白朗主要从事经济性的斗争,政治目标并不明确。
1913年5、6月间,袁世凯把驻在信阳的第六师调入湖北境内,仅留河南陆军第三旅王毓秀部在平汉路沿线设防,豫西南一带空虚。这时河南国民党人熊嗣鬻为了武装讨袁,与白朗联络。白朗一面委派熊赴南方联系反袁力量,一面借“二次革命”之说,号召群众乘机展开活动。高鑫、宋一眼等各杆数百人袭扰叶县、襄城等地,白朗亲率备杆一千余人南下,意图攻取唐县(今河南唐河)、泌阳。5月31日攻克唐县,旋即返回鲁山,奇袭攻取禹州城。之后又率军向西南方向发展,在豫西南和鄂北边境20多个州县辗转作战,采取灵活机动、避实击虚的战法,袭卢氏、破淅川、据枣阳、取宝丰,半年之内攻破10多个城镇,队伍发展到近万人,并打出“中华民国抚(扶)汉讨袁军”旗号,给北洋政府和豫鄂地方军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加紧对起义军进行镇压。11月,北洋政府调集军队3万多人,企图把白朗起义军围歼于豫西南地区。为打破“围剿”,白朗率主力于年底跳出包围圈,挺进京汉铁路以东,先后攻克豫东南的光山、光州(今河南潢川)、商城和皖西六安,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第一次“围剿”。起义军进据皖西后,北洋政府又调集军队2万多人进行“围剿”,企图把起义军围歼于霍丘、霍山、叶家集之间。白朗起义军声东击西,先克霍山,南攻英山,转北向西,突破重围,从信阳南部进取湖北老河口,又一次打破了北洋政府的“围剿”。
白朗起义异军突起,在1914年春发展到顶点,起义军发展至2万多人,成为国内一些大报纸的每日要闻之一,为全国各阶层、各派别(包括中华革命党人)所注目。袁世凯政府心劳日拙,动用北洋军数万,仍不能控制白朗军在广大地区策马长驱的局面。面对起义军的节节胜利,袁世凯决定对起义军发动更大规模的“围剿”,遂命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河南都督,赴信阳“督剿”。当段祺瑞调兵部署,计划进行八路“兜剿”之际,起义军作出了西征陕甘、伺机入川的决策。其时,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提出“驱走袁世凯”、“设立完美政府”的奋斗目标。1914年3月17日,起义军由荆紫关分路西进陕西。袁世凯先后调动北洋军和豫、鄂、陕、甘、川等省20万大军围追堵截。起义军29日攻占镇安,欲南下入川受阻,遂北出秦岭,渡渭水,连破渭北7州县,4月底由陕甘边境固关进入甘肃。5月4日破秦州(今天水)后,取道徽县入川,被川军所阻。转西破阶州(今武都),拟从碧口入川,又受阻。折向西北破岷州(今岷县)、洮州(今临潭东),引起当地藏民和回民的反抗,并在北洋政府军围追下陷入危困境地。自朗遂在洮州县署召开军事会议说:“我辈今日势成骑虎,进退两途,取决会议。”白瞎子高声叫道:“请大哥黄袍加身,事成则为明洪武,不成亦可为太平天国。”许多头目鼓掌赞成。但谋士中无一人响应,白朗亦不以为然。有人建议取道松藩攻成都,备首领多反对,而主张回河南。白朗军各级头目大都是河南人,长期苦战,不得休息,思乡心切。于是,白朗决定带队回河南家乡。5月末,白朗亲带前队3000多人由洮州出发,经漳县、宁远趋秦州,后队由李鸿宾、孙玉璋、尹老婆等率领相继出发。白朗军在漳县、宁远等地遭敌军截击,伤亡惨重,但终于突破敌军对岷洮地区的包围圈,于6月4日再占秦州。接着,经过几场激烈战斗,白朗军突破了北洋军在宝鸡附近的防线,进入陕西。后突围荆紫关,于6月底到达豫西地区。返豫后,队伍损失惨重,虽仍有数干人,但枪械弹药缺乏,战斗力大大削弱,无力与宫军公开对抗,只得分散为数股。8月初,白朗率领数百人在鲁山县石庄一带与敌军搏战,不幸负伤,数日后死去。宋老年等各杆也先后失败,部众瓦解星散。
白朗起义历时三年,先后转战豫鄂皖陕甘五省,征程数千里。根据敌众我寡的特点,白朗采取避实击虚、声东击西、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攻破县城40余座和许多关隘,所到之处
“劫富济贫”,沉重打击了各地的封建势力,冲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起义军虽然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的口号,但仍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加上组织不严密,以及西征陕、甘的战略失策,以致重蹈中国历代农民战争长期流动作战的覆辙,最终难免失败的命运。但白朗起义军的英雄气概,将永远为后人所敬仰!
P57-59
本书的十位撰稿者都是对鹰城平顶山地方文化素有兴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平顶山这座‘新城”的原始面貌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整理出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史料,试图通过原生态的史料,理清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平顶山民俗民风的传承乃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互动关系。
史料梳理的结果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野心”太大了,且不说有些重要的文化遗迹或文献久已湮灭,即使现存的文化遗存,在短时间内要认真梳理完毕并呈现出来,也非易事。正在我们费尽心思、调整各自思路的关键时刻,中原文化记忆丛书编委会邀请我们参加“平顶山卷”的撰稿工作,并确定‘按十个板块分别展示各地文化遗存”的编撰思路,选择本地有影响的人、事、景、物等个案进行集中展示,从而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让读者通过“一斑”窥知地方“全豹”。
于是我们便在多次开会调研、讨论编撰大纲的基础上,确定了本书‘编委分头撰写、主编审定”的编撰工作思路。具体分工是:“谈古说今”由秦方奇撰写,“要事回放”由王宝郑撰写,“名人扫描”由袁桂娥撰写,“寻根问祖”由杨晓宇撰写,“古城印象”由赵广根撰写,“考古探密”由米柯莱撰写,“胜景掠影”由张国兴撰写,“名品荟萃”由王积宽撰写,“‘非遗’概览”由叶爱欣撰写,“城市名片”由史岑、秦方奇撰写,最后由秦方奇审定全部书稿。
就像怀胎生子要经过多方的呵护一样,本书的完成得到了丛书主编张新斌先生、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李喜婷副总编、郑州大学戴庞海先生的悉心指导,正是分享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丛书编委会的思想和方法论资源,本书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成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从孕育到成稿的每一步工作,都得到了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关怀口支持,唐飞部长、韩伟主任对本书编撰过程高度重视,并对书稿从推敲文字到选定图片都提出了宝贵意见,书稿中濡染的他们的智慧和见识,对我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冯俊杰先生的热心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著者
2009年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