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江干街巷文化撷英


作者:郑桂岚  日期:2021-12-17 04:13:49




  水陆码头小上海
  宋知文
  如果说是黄浦江上来回穿梭的商船和辐射内陆的交通,成就了世界大都市————上海。那么,具有同样水陆交通优势的七堡老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也有一个“小上海”的名头。
  七堡曾因江而名,也因商而兴。
  天蒙蒙亮,微曦中一艘二桅大船缓缓地靠上盘头。未及停稳,就有心急的船客从船上跳落码头。而后,船上的旅客蜂拥而下,盘头上一下嘈杂起来,挑担的、背篓的、提箱的、推羊角车的,大家争先恐后,匆匆往岸上赶去。
  翻过江堤,不远处就是七堡老镇的南街。天虽未亮透,但店铺的早市已然热闹起来。茶店里,赶早的茶客已坐了六成,茶店倌来回穿梭,忙着为茶客端茶续水。油条摊前飘起了油锅的青烟,烧饼炉子炉火通红。旁边的面店里,已有十来个老食客扑在桌子边,“呼啦呼啦”地吃起了头汤面。豆腐店里,煮浆锅里的豆浆“扑哧扑哧”地翻滚着,旁边早有几大袋点过浆的豆花在“滴答滴答”地滴水。
  街道两边的排门还在“啪啪”地卸着,船上下来的客商穿过街巷,来到大王庙前。这里是七堡老街的中心,人声鼎沸。东西南北的街道两边,挤满了各式小摊,大多是四乡八村的乡民将自己的鸡鸭蔬菜挑到这里来交易,然后换些豆腐或者油盐酱醋回家。
  船上下来的客商有的走进刚落下排门的店里谈生意,有的挤进乡民的摊位里找个空位摆起了小摊子,还有的从镇后的横路一直往西,穿五福凉亭,沿御道进太平门到杭州城内做生意去了。
  早先,七堡也被叫做“凤山盘头”。“盘头”是钱塘江上特有的水利设施。一为消减钱塘江大潮的威力,二来平时也可作船的靠泊使用。那时钱塘江上的杭州段除南星桥“浙江第一码头”外,就只有七堡这码头。江南余姚、慈溪、绍兴方向的客商如果想来杭州,这里无疑是一条捷径。所以,宁波的水产商,余姚、慈溪的盐商,绍兴华舍的绸布商,大多从这里进出,然后中转到杭嘉湖一带。
  1932年修通的杭海路穿镇而过,老镇因此增添了更大的经济活力,这里成了江南客商去上海乃至整个杭嘉湖地区的交通要道,加上当时正逢钱塘江对岸坍江,江南不少人口纷纷逃荒迁移到这里。七堡成了杭城东部的一个商业重镇。
  现在,在一些祖居七堡的老人口中,还时常能听到“盐商木客”的新名词。关于这个新名词,八十开外的张关泉大爷解释说:“以前七堡两样生意做得最大,就是盐和木材。那时我们叫做这两样生意的人为‘盐商木客’。”
  “螺丝门外盐担儿”。过去杭城螺丝门外的城东沿江地区,因海潮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海水,使居住在江边的人们多了一门谋生的职业————晒盐。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下沙、萧山还存有零星的盐田。按那时人们的说法,江边滩涂上晒制的盐白净、干燥、味鲜,属于上等货。七堡位居地理之利,产销两旺。钱塘江南北所产的盐大多汇聚到这里,然后销往杭州以及杭嘉湖地区。
  提起盐业,张大爷唠起了旧事:“那辰光七堡的盐生意做得蛮大。江边有专门的盐码头,码头上每天有盐船进出,相当热闹。我们那时的人,还都挑过私盐……”
  所谓“挑私盐”,是当时七堡周围人们特有的一门职业。自古以来,盐业都属官府管制,民间禁止参与,这就决定了盐业交易的利润丰厚稳定。于是一些乡民铤而走险,纷纷参与其中。不过受当时条件限制,老百姓也只有肩背担挑地做些小生意,这就是“挑私盐”。尽管是小打小闹的苦力活,但官府为了控制这门特殊的行业,还是把这种民间的生意定性为走私,甚至专门成立了“盐务警察”来查缉。乡民俗称这支队伍为“盐兵”。
  说起“挑私盐”,张大爷顿时激动起来。“和我一般大的有几个没挑过私盐的?那都是没办法啊!像我们没田没地的,要么给人家打‘长年’(长工),要么就是挑私盐。尽管有时要拼了性命,但也只得去做。运气好,碰不到盐兵,一趟能赚几个铜钿;运气不好碰到了盐兵,轻的盐担被没收,重的被盐兵枪把子打一顿,我的堂伯就是被盐兵打死的……”
  七堡过去还有一门生意做得蛮大,那就是木材。钱塘江上游富阳、桐庐、建德等地的木材通过钱塘江放木排下来,到了七堡靠岸。“那辰光江边都是木排,连绵几里。街上多数是盐商和木材商。大家便叫他们‘盐商木客’。”
  盐商木客的云集给七堡老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外来客商的流动也给这里的商家带来了先进的经商理念。钱太潮南货店是当时七堡老镇上最大的一家南货店,店内货源充足,品类齐全,生意甚为兴隆。南货店老板还想出一个办法————给街上的各商户及附近村坊上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发放“金折”。所谓“金折”,就像现在的信用卡,凭“金折”可以到店里任意消费,到八月半或者年底结清。其经商的理念在当时实属超前和难得。
  张大爷说:“别看那时的七堡不大,但当时旅店就有大同、黎明两家,说明来往的客商有点多的!”
  外来人口和南北客商的不断涌入,使得老镇的规模进一步地扩大。1945年,老镇的繁华达到了鼎盛时期。七堡成了杭城东部的商贸重镇。上午菜市,秧苗市;下午鱼鲜市,夜里看戏听书的散出来,卖梨膏糖的小热昏,各式的吃食摊还要闹上一闹。当时,街道两旁布店、茶店、酒店、药店、旅店、豆腐店、剃头店、箍桶店样样齐全。三教九流、看相算命,香烟馄饨小食摊、缝衣修鞋刨甘蔗,五花八门无一不足。每逢过节,新春三天,各家各户都把八仙桌搬到门口的街边,供来往行人喝茶打牌娱乐,像煞了沙地里的“小上海”!
  P21-26







阅读提示:江干街巷文化撷英的作者是郑桂岚,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江干街巷文化撷英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金银器
下一本:塔吉克族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