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先辈的战场


作者:张黎明主编  日期:2021-12-17 04:13:49




  “落脚点”与“出发点”
  70年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刻,毛泽东同志在七大预备会上发表谈话指出:“历史的教训就是要我们谦虚谨慎。过去有的同志很急躁,希望革命明天就胜利。但是可惜没有胜利,一拖拖了10年。有了30万党员、几十万军队,头大了,急躁起来了,结果只剩了一个陕北。有人说,陕北这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七大在陕北开会,这是陕北人的光荣。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我们的一切工作在这里先行试验,在这里开七大,在这里解决历史问题。"
  这段谈话,让我父亲和他那些曾经参与创建陕甘根据地的战友们感慨万千。毛主席充分肯定了陕甘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十几块根据地中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说它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是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一直在寻找新的落脚点。从现在已经披露的文献看,这个落脚点至少改变过七八次。俄界会议时,中央还不了解陕甘根据地情况,对前途作了并不乐观的预测。翻过岷山到达甘南的哈达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大公报》上看到陕北红军的消息,喜出望外,这才确定“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毛泽东一路上看到不少由陕甘边苏维埃军委主席刘志丹和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签发的布告和标语,对此留下很深印象。据我父亲说,那时候陕甘红军已经知道了《八一宣言》的内容,张贴了许多抗日救亡标语。毛泽东后来在保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见到我父亲时,还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我父亲原来这么年轻。
  这是我父亲第一次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这次会议对他影响很深。会议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召开的。日本侵略军的不断挑衅,严重威胁着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统治地位,国民党当局在这种形势下不得不考虑调整对日政策;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蒋介石也作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方针转变。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目前形势和统一战线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三次发言,着重阐明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客观形势的变化,强调指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只有共产党有力量来领导,但是这样的领导还是要争取”。张闻天所作的《目前政治形势与一年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报告、周恩来作的关于联蒋抗日的发言,都给我父亲留下深刻印象,并促使他思考许多重大的政治问题。
  会议结束后,张闻天找我父亲谈话,让他重返关中担任关中特委书记。因为就在我父亲随军西征期间,关中根据地损失殆尽。这种局面对于中央在陕北立足是很不利的。我父亲重回关中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将关中苏区完全恢复,根据地的范围也扩大了许多。西安事变后,红军为了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行动,主力大部开赴关中,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关中的泾阳县云阳镇,当时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关中特委领导的各级地方党组织负责。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伯伯,在淳化县的桃渠园村与我父亲在一个院子里住了好几个月。西安事变的成功解决,让我父亲对中央在保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央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危机的能力充满信心。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在日本侵略军加紧进攻华北,威胁南京的形势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局面正式形成。在西北的红军主力在关中的泾阳县云阳镇举行誓师大会,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后又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下辖115师、120师、129师。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政府也得到国民政府承认,成为抗战时国民政府下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所以,几十年后,当我父亲主政广东时向小平伯伯汇报想在深圳、珠海创办出口加工区的想法,对起什么名字表示为难时,小平伯伯几乎是脱口而出:就叫特区吧,当年那个陕甘宁边区不就是特区嘛!
  1937年7月初,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在云阳发布命令,要求关中特委选派干部战士加入红二方面军。我父亲接到命令后,立即紧急动员,从关中各部队和游击队中挑选了五百多名优秀的干部战士,组成一个补充团,由我父亲的老部下、老战友,关中分区司令员郭炳坤叔叔亲自带队,将这些优秀的关中子弟兵编入贺龙伯伯的部队,这时候红军总指挥部已经发布命令,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这个补充团因此成为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补充的第一批兵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伯伯接到报告后表扬了关中特委。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的三个师,都是从关中地区开赴抗日前线的。其中129师从三原县出发,120师、115师从我的家乡富平县庄里镇出发。在解放战争时期,我父亲与彭德怀伯伯、贺龙伯伯这两位他尊敬的师长和战友共同驰骋在西北战场,他们对八路军刚成立时在关中的岁月记忆深刻,许多年后,贺龙伯伯还对富平的锅盔和石子馍赞不绝口。
  P4-7
  今人感悟先辈 历史告诉未来
  3500万人,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的人数,这更是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永远铭记、永远心痛的数字。
  70多年前,在日本法西斯的铁蹄下,中国大地变成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
  在这民族危急关头,“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己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军民不畏强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之中。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大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英雄凯歌。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共产党人始终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既要客观反映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也要正确反映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战场。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如何来展示中共在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如何来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朽功勋,这个沉重而又严肃的课题已历史地推倒了我们面前。
  2014年8月15日,组织决定,我从新民晚报社调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正巧,那天是69年前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9月3日晚,我在电视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顷刻,产生了火花,找到了灵感……
  策划展览是纪念馆的常规项目,可是对于我一个刚刚进门的文博新兵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要求我在短时期内必须完成由新闻人向文博人的角色转换。
  于是,我第一次充当策展人,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策划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抗日战争文物图片展”,同时,我想利用自己近30年新闻记者生涯所积累的人脉关系,邀请中共著名抗日将领后人重回党的诞生地,共同缅怀先辈的战场,热忱讴歌不朽的抗战精神。
  抗战史料的采撷挖掘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碌、充实。不过,无情的时光却给我留下了残酷的现实。很多年前,我在青年报、新民晚报工作时,曾作为特派记者独家采访了一批闻名全国的抗日老战士、老英雄,如今,他们中的萧华、王平、陈锡联、萧克、李德生、张廷发、方强、曾思玉、李水清、高厚良、张铚秀、郭林祥等开国将军先后驾鹤西去。他们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眼前闪现,遗憾的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
  很快,我们策划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方案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新民晚报社领导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今年1月,还被列入上海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
  方案被批准后,我和我的同事们的首要任务是联系中共著名抗日将领的后人。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上北京、下深圳,登门拜访,发送邀请函,电话、邮件、短信沟通联络,目的是要在第一时间将主办方的意图告诉给大家……
  所有反馈的消息让我非常感动,备受鼓舞。德高望重的王定国阿姨、郝治萍阿姨、齐心阿姨、王新兰阿姨、楚青阿姨等革命前辈得知这次活动后,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鼓励!老人们还表达了一个共同心愿:虽然我们老了,不能亲自赴会,来纪念和见证我们共产党人在全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但是,我们的心是与大家连在一起的。
  忘不了,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习仲勋同志之子习远平都是亲自撰文,几易其稿,对文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名称等都认真核实,多次给我打电话、发邮件修改稿件,力求将先辈们最准确、最真实、最难忘、最精彩的历史呈现给广大读者;
  忘不了,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将军为活动送来了50枚中国八路军研究会制作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将军不顾年过七旬,在四川休假还为活动四处联络,甘当志愿者;
  忘不了,朱德元帅外孙刘建将军是第一个完稿的,同时积极为活动出谋划策,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帮助我电话联络有关后人参加活动,叶剑英元帅女儿叶向真主动询问要不要她来安排赴京采访记者的住宿;
  忘不了,刘伯承元帅长子刘太行将军、贺龙元帅女儿贺晓明、萧华上将之女萧雨、袁国平烈士之子袁振威将军、左权烈士之女左太北、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光、董必武之子董良羽、王树声大将之女王四毛、罗炳辉烈士之子罗新安、聂荣臻元帅之女聂力中将、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粟裕大将之子粟寒生、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萧劲光大将之女萧凯等大哥、大姐们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70多年前,在敌后抗战的岁月里,哪里最苦、哪个最累、哪里最需求、哪里最危险,那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我认真阅读着一篇篇抗日将领后人撰写的稿件,有关先辈们抗日故事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有关他们的理想、信仰、奉献和牺牲都深深打动了我,作为晚辈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份震撼、这份感动运用大众传播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因为在我周身的细胞中也存有红色基因,我的父辈也是这支民族救亡大军中冲锋陷阵的一名战士。
  受邀请参加“先辈的战场”特别报道的30位作者平均年龄73岁,年龄最大的是刘少奇同志女儿刘爱琴和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大,今年都是88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习仲勋同志之子习远平,今年59岁。他们中既有共和国的部长和将军,也有学校的教师、医院的大夫、媒体的记者、军队机关的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等。如今,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离职或退休。
  对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策划组织的中共著名抗日将领后人重返党的诞生地、共同缅怀先辈战场的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很有意义,所以,每一个受邀请的家庭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都千方百计调整时间、克服困难积极参加。
  个别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或是公务活动自己不能前往上海赴会的,都委托了家人代表出席。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次活动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时间举行的一次有特殊意义的座谈会。
  更令我感动的是,我的老娘家一一《新民晚报》的兄弟姐妹们,与我一起策划组织了“先辈的战场”特别报道,我也有幸重操旧业,又过了一把当编辑的“瘾”。为此,报社总编辑陈启伟、副总编辑朱国顺等领导还跨部门、跨条线地选调采编业务骨干组成报道团队,由沈月明、王欣领衔,大家不辞辛劳,有序推进,这使我感受到了娘家人的热情与温暖,更感受到了主流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保障“8·15”活动顺利进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和有关处室高度重视,全力支持。胡劲军局长、褚晓波副局长等多次参与方案细化,进行现场办公。
  今年5月中旬,经《新民晚报》副刊编辑徐婉青牵线搭桥,花甲之年的知名篆刻艺术家杨忠明先生,专程找到我的办公室,主动请战。他不顾天气炎热,时间紧张,放下原先手中所有活,连续几十天挑灯夜战,匠心独运、饱含深情地创作精刻了30位中共著名抗日将领肖像印,并捐赠其后人,方寸间尽显英雄风采,形象凝炼、隽永传神。以刀耕石,以印传情,忠明先生想用这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对开国元勋和民族英雄们的崇拜与敬仰。
  8月15日上午,中共著名抗日将领后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有幸主持了这次特别难忘,特别有意义的座谈会,我先后邀请了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代表八路军后人发言、陈毅元帅之子陈吴苏代表新四军后人发言、习仲勋同志之子习远平代表抗日根据地后人发言、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光代表革命英烈后人发言。随后,朱德元帅外孙刘建、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袁国平烈士之子袁振威、叶剑英元帅之女叶向真、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等中共著名抗日将领后人先后发言……
  会上,萧劲光大将女婿、著名画家李海涛还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捐赠了画作。
  受邀出席座谈会的还有王树声之女王四毛、毛泽东外孙王效芝、任弼时之女任远芳、刘伯承之子刘太行、刘少奇之女刘潇潇、萧华之女萧雨、萧克之子萧星华、萧劲光之女萧凯、罗荣桓之女罗北捷、罗炳辉之子罗新安、黄克诚之子黄煦、粟裕之子粟寒生、张云逸之媳曹莉冬、谭政之媳宋梅、彭德怀侄外孙女张晨、徐向前曾外孙女鲁小英等。
  时针己跨过12点钟,可座谈会现场依然发言踊跃,气氛庄重、热烈。此刻,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大姐给我出了个“金点子”:宣布与会者全体起立,向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和遇难的同胞们默哀!座谈会这才标上了句号。
  最后,我还要诚挚地感谢这次活动的协办单位————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和他的团队。
  让今人感悟先辈,让历史告诉未来。今天《新民晚报》32个版面强势推出了“先辈的战场”特别报道,作为这次报道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我并不感到轻松,甚至心中存有一丝紧张与不安:这段惊天动地的抗战历史,这批受人敬仰的抗日英雄,在我们的报道中,是否再现了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是否有一些精彩、鲜活的故事和情节,因为种种原因而遗漏?一些革命前辈和后人对我们的期许和委托,我们又兑现了多少?
  今天,我们承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在此,我恳请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
  2015年8月15日







阅读提示:先辈的战场的作者是张黎明主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先辈的战场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通史大讲堂
下一本:中国金银器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