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嘉亮 日期:2021-12-17 04:14:05
中国酒文化
老百姓有一首名之日《酒》的打油诗:“说起酒来酒字能,五谷杂粮酿造成。虽然不是无价宝,当今皇上饮三盅。”又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可见,酒已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成为婚庆、祝寿、年节、聚会、祭祀、家宴、国宴等必不可少的玉液琼浆。我国是酒的三大故乡之一(另有古希腊、古埃及),中国水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
近来,在陕西临潼白家村,考古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酿酒工具“滤缸”。这说明早在8000年前,老祖宗就已经发明了酿酒法。研究还表明:早在人类始祖类人猿阶段————约60万年前,就产生了“猿酒”。猿猴以野果为生,它们将吃剩的果实、果皮无意中扔进岩石缝中。这些野果腐烂时产生野生酵母菌,使果实中的糖分自然发酵,变成酒浆————这便是“猿酒”————一种天然果子酒。猿猴闻到酒香,争抢进食,吃了兴奋舒坦……慢慢还领悟到,把野果扔在原来有酒的地方,学会了制造方法。晋代江统在《酒诰》中说:“酒之所兴,肇之上皇,成于帝女。”————是说酒的发明,始于三皇五帝,成于黄帝之女。他还说杜康是酿酒大师。《战国策》中说:“……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酣之。”可见仪狄、杜康是酿酒专家————但不是酒的发明者。
“酒池肉林”是形容穷奢极欲有名的典故:“(帝纣)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人生四戒则为“酒色财气”,————轻则毁誉伤身,重则败家害命。曹操在《短歌行》中求贤若渴————渴如美酒的赞歌《短歌行》,成为千古绝唱: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呜,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鸟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王翰的《凉州词》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人称诗仙,仙从何来?饮酒飘飘欲仙也!有诗圣杜甫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长安放归故里后,“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借酒浇愁。认为:人生快事莫过于置酒会友,写了许多怀才不遇、极能表现他个性的咏酒诗篇,借酒劲把“天生我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穷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斤恣欢谑。
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P13-15
《夕花夕拾》————文化历史漫谈,终于杀青付梓,使我梦想成真,但愿良师益友和读者朋友能够喜欢。
2008年10月15日,侯嘉亮著作博客在新浪网安家。我已经出版发行的五本书《智慧于斯》、《专家谈健康住宅》、《健康住宅生活指南》、《铁道兵之子》和《夕花夕拾————文化历史知识漫谈》,均选自我的新浪博客里的文章。当然,转载的许多好文章,就无权选人,欢迎读者朋友们点击浏览。
我出生在山东高密北乡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祖父粗通文墨。在祖父的背上就学会了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日用杂字》,至今还能郎朗上口;
“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你若待知道,听我诌一篇。开冻先出粪,制下镢和锨。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拴。抬在南场里,倒碎使车搬……”祖父教会我的第一首歌曲是《苏武牧羊》: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装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子,你赶快带上他逃命去吧!”于是,俺娘连夜带着我去青岛投奔了俺姨家。我8岁流浪青岛街头,卖过香烟,捡过破烂,讨过饭,当过学徒……饱尝世间炎凉。
我自小乐于听俺爷爷和俺娘讲故事。在青岛,一有空我便到东镇南山市场说书棚外或大窑沟市场三路书场的窗外,蹭听说书故事。有个说西河大鼓的小嫂儿叫安庆萍,其父三弦伴奏,爷俩红遍岛城!我的西河大鼓《杨家将》和评书《三侠剑》、《水浒》、《七侠五义》等都是从那里偷学来的。大学三年的暑假,饭后乘凉,我是俺大侯家场院里最受欢迎的人。我把学来的这些评书绘声绘色地讲给乡亲们听,一炮打红!亭口村王学忠同学代表全村请我去说书,还管饭!终因大侯家村不放告终。
尽管我酷爱文学历史,可天不遂人愿。1960年,我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第二志愿是山东大学新闻系,因为分数不够,被分配到济南铁道学院建筑系学了理科。毕业后又被铁道兵看中,当兵20年。1983年集体转业北京城建集团,直到退休。
老领导王衍志的一件事令我没齿难忘。文革期间,他在铁一师二团任总工程师。团党委讨论要树立某营的一位女技术员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主要事迹是在一次大爆破中,施工人员还没有全部撤离现场,一个战士便按下了起爆电闸————生死关头,这位女技术员一个箭步冲上去急忙断开电闸,营救了数十人的生命!王总发言说:“电闸一合上的瞬间,就爆炸了一一你再拉开电闸有什么用……”会场一片哗然……政委顿时下不了台,便扣帽子,打棍子,组织围攻王总,硬使这位女技术员当上了标兵……受到批判的王总至今也没想明白……我也是一头雾水。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我国第二代领导人定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六代领导人确定“树立科学发展观”。一个民族只有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弘扬历史文化,才能振兴中华。因为,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和政治势力都篡改不了的。
拙著《夕花夕拾》中“秦始皇缘何入不了历代帝王庙?”“郑成功‘反满复明’与大清的来历”,记述的正是我与二位知名学者的辩论一一如何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吗?”“武大郎卖的是烧饼?还是馒头?”“徐福建立了日本国,他是日本开国君主神武天皇”,记述的则是在下对历史真迹的探讨,去伪存真的呐喊。
我在工地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直到退休后才回归到我所热爱的文化历史浩瀚炯海。我开始仔细阅读四大名著,购买了二十四史,研讨《资治通鉴》,最早从黑市购买了禁书《金瓶梅》阅读。
我曾经向《咬文嚼字》杂志以“支票大写与‘剥皮囊草’”为题投稿。《咬文嚼字》却在2004年12期上发表拙文时把标题改为“大写数字的来历”,招来了一场学术争论。对此,《咬文嚼字》已发电子邮件向我道歉。并于2007年8期上发表拙文“‘记帐’与‘记数’”,为这场争论画上句号。(详见我的博客“大写数字始于武则天的说法可休矣”)————本书“大写数字(包括六段文章)”讲述的是同一件事。
“胜者王侯,败则贼”。统治者无一不在粉饰自己创造的史书,存在许多水分。例如:司马迁只因为别人说了句真话,就被宫刑,差点儿丢了脑袋。但是,真正的史实只有一个,是任何御用文人和任何统治者都无法改变的。历史迟早会真相大白。
追求真理,不说假话,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书的初衷。有不妥或商榷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最后,我还要感谢国家一级书法家天津王文彪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绿叶红花,蓬荜生辉,相得益彰。
作者
2016年5月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