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景迁,陈信宏 日期:2014-03-26 18:08:28
本书以日志形式记述了18世纪一名叫胡若望的中国天主教徒在法国奇迹般的生活经历,并辅这一早期中外文化宗教交流的史事。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这个中国人的法兰西之旅充满艰辛手曲折,灵魂也备受煎熬,以致最后竟沦落到精神病院。本书再现了胡若望200多年前的奇遇,并试图对他的疑惑予以历史和文化的解释。
作者简介:
史景迁,世界著名汉学家。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模式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目录:
总序妙笔生花史景迁
序言
第一章疑问
第二章启程
第三章海上之旅
第四章上岸
第五章乡间
第六章巴黎
第七章奥尔良
第八章前往沙朗通的路上
第九章囚禁
第十章获释
第十一章返乡
参考文献
总序妙笔生花史景迁
序言
第一章疑问
第二章启程
第三章海上之旅
第四章上岸
第五章乡间
第六章巴黎
第七章奥尔良
第八章前往沙朗通的路上
第九章囚禁
第十章获释
第十一章返乡
参考文献
第一章疑问
1725年10月12日星期五
沙朗通,邻近巴黎
胡若望在接待厅门口停下脚步,望了望室内。接待厅里坐着十几个身穿教士服的男子。帮他着装并且把他从病房带出来的看护站在他身旁,以防他突然出现暴力举动。他们没有向他说明带他出来的原因,因为他听不懂法语,而他们也不会说中国话。
胡若望在沙朗通的精神病院待了两年半,身上的衣物已破烂不堪。他穿着一件肮脏褴褛的中国式上衣和一条衬裤,脚上套着一双霉烂的中国袜,蹬着破损的拖鞋,肩上围着一件破旧的欧式短上衣。他的一头黑色长发披散在肩上。“他的脸看起来像是从坟里挖出来的尸体一样,”接待厅里一位名叫戈维尔的教士,三天后这么写道,“由于他的体格和容貌也毫无特出之处,因此看起来比较像是个挨饿的流浪汉或乞丐,而不像是个中国读书人。”
当戈维尔神父喊出一句中文的问候语,胡若望的脸随即亮了起来,仿佛感受到了某种内在的满足。不过,他也同时看到了戈维尔身后的墙上,在许许多多的镀金框宗教画作之间,挂着一只大十字架。胡若望指向十字架,仿佛其他人都没有看到似的,接着随即跪了下去,并且俯伏在地,前额贴在地板上,然后又跪起来,再趴伏下去,如此连续五次。他向主耶稣敬拜完毕之后,便站起身来,向在场的每个人一一打躬作揖。经过这番折腾,他才在众人的敦促下坐了下来。
胡若望与戈维尔谈了一个多小时。戈维尔的中文说得相当流利,因为他以传教士的身份在中国住了二十三年,主要都在广州及其邻近地区。当时英国商人在广州地区都找不到愿意帮他们担任通译的中国人,于是戈维尔就扮演了这个角色。他问胡若望为何衣衫褴褛,为何身无分文,又为何没有履行他和傅圣泽神父的工作约定,而将胡若望从中国带到欧洲来的就是傅圣泽。胡若望口齿流利地仔细回答了每一个问题。最后,戈维尔问他有没有任何问题要问。
有的,胡若望说,他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把我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