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杰 日期:2014-08-19 12:39:49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其巨大而深远的社会历史影响,成为学术研究重点关注的课题。《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作者高杰经过20年的苦苦追索,寻访此次会议的参加者,考证会议的具体历史细节,形成本部迄今该研究领域最为详尽缜密的书稿。本部书稿分为实况再现、专题研究、未竟思绪三辑,它发掘了许多历史细节,破解了众多历史迷题,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情景进行了较为真实的还原。
目录:
第一辑实况再现
一、座谈会总体情况及相关问题说明
二、时序风物、会场布置与作息时间
三、毛泽东入场及开幕《引言》
四、大会发言人员与发言方式
五、5月2日第一次大会讨论
六、休会期间小组讨论
七、《解放日报》特辟专栏参与讨论
八、5月16日第二次大会讨论
九、5月23日第三次大会讨论(提纲)
十、毛泽东的《结论》讲话(提纲)
十一、《讲话》在另外两种语境中的不同言说(存目)
十二、讨论中不确定内容考察(存目)
第二辑专题研究
一、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历史诸问题新说第一辑 实况再现
一、座谈会总体情况及相关问题说明
二、时序风物、会场布置与作息时间
三、毛泽东入场及开幕《引言》
四、大会发言人员与发言方式
五、5月2日第一次大会讨论
六、休会期间小组讨论
七、《解放日报》特辟专栏参与讨论
八、5月16日第二次大会讨论
九、5月23日第三次大会讨论(提纲)
十、毛泽东的《结论》讲话(提纲)
十一、《讲话》在另外两种语境中的不同言说(存目)
十二、讨论中不确定内容考察(存目)
第二辑 专题研究
一、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历史诸问题新说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三、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决策过程考辨
四、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
五、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人员考订
六、《讲话》公开发表过程的历史内情探析
七、周扬与《讲话》权威性的确立
第三辑 未竞思绪
一、《讲话》文本解析(提纲)
二、《讲话》修订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修改(提纲)
三、《讲话》原始口述版考察(线索)
四、《讲话》中所提八个文艺学方面的问题(线索)
五、《讲话》研究断想辑存(提纲)
六、陈云与《讲话》文本的形成(提纲)
七、关于丁玲在座谈会上发言的确定(提纲)
八、关于艾思奇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提纲)
九、关于周文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提纲)
十、关于刘白羽谈文艺座谈会的几点失实之处(提纲)
十一、座谈会前毛泽东找去谈话的人(线索)
十二、整个座谈会实况一文需要改进的问题(提纲)
十三、延安文艺座谈会系列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摘要
十四、座谈会发言者可联系的同期文献、文章索引
代跋:生命有多深,思想有多高
第一辑实况再现
一、座谈会总体情况及相关问题说明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总体情况如下:被邀请的文艺家约70余人,加上会议规定的部分文化艺术和宣传单位必须参加者,全体正式与会代表约l00余人;由全体与会者参加的讨论会共三次;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毛泽东做了《引言》演讲;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与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休会期间,与会代表比较集中的单位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以下简称文抗)、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简称边区文协)等均组织召开了小组讨论会;在整个会议期问,《解放Et报》文艺版特辟“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会议议题的讨论;在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中约有40余人次在大会上发了言。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第一,毛泽东的《引言》演讲与《结论》演讲,后来被辑在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但是就“实况”而言,人们所看到的公开出版的《讲话》与座谈会上的演讲内容是有区别的,本文将对未载入《讲话》文本的演讲内容作出力所能及的钩沉。第二,就“实况”而言,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人次、发言次序和发言内容等问题,是最难恢复还原到历史情境中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