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文物局 日期:2014-08-19 12:49:07
2006年,淇县大马庄墓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之一,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4500平方米,清理古墓葬54座,灰坑7座,围墓沟1条。《河南省考古报告第9号淇县大马庄墓地》以墓葬为主要单位,系统地介绍了大马庄墓地的54座墓葬资料,尤其是从墓葬的形制、规格、年代和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考察豫北地区战国至汉代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河南省考古报告第9号淇县大马庄墓地》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者、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历史沿革
第三节发掘概况与资料整理
第二章墓葬资料
第一节壹号墓(M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节贰号墓(M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节叁号墓(M3)
(一)墓葬形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历史沿革
第三节发掘概况与资料整理
第二章墓葬资料
第一节壹号墓(M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节贰号墓(M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节叁号墓(M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节肆号墓(M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节伍号墓(M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六节陆号墓(M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七节柒号墓(M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八节捌号墓(M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九节玖号墓(M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节拾号墓(M10)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一节拾壹号墓(M1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二节拾贰号墓(M1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三节拾叁号墓(M1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四节拾肆号墓(M1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五节拾伍号墓(M1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六节拾陆号墓(M1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七节拾柒号墓(M1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八节拾捌号墓(M1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十九节拾玖号墓(M1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节贰拾号墓(M20)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一节贰拾壹号墓(M2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二节贰拾贰号墓(M2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三节贰拾叁号墓(M2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四节贰拾肆号墓(M2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五节贰拾伍号墓(M2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六节贰拾陆号墓(M2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七节贰拾柒号墓(M2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八节贰拾捌号墓(M2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二十九节贰拾玖号墓(M2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节叁拾号墓(M30)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一节叁拾壹号墓(M3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二节叁拾贰号墓(M3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三节叁拾叁号墓(M3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四节叁拾肆号墓(M3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五节叁拾伍号墓(M3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六节叁拾陆号墓(M3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七节叁拾柒号墓(M3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八节叁拾捌号墓(M3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十九节叁拾玖号墓(M3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节肆拾号墓(M40)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一节肆拾壹号墓(M4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二节肆拾贰号墓(M4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三节肆拾叁号墓(M4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四节肆拾肆号墓(M4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五节肆拾伍号墓(M4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六节肆拾陆号墓(M4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七节肆拾柒号墓(M4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八节肆拾捌号墓(M4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四十九节肆拾玖号墓(M4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十节伍拾号墓(M50)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十一节伍拾壹号墓(M5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十二节伍拾贰号墓(M5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十三节伍拾叁号墓(M5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十四节伍拾肆号墓(M5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五十五节围墓沟(G1)
(一)形制
(二)出土器物
第三章初步研究
第一节墓葬形制类型分析
第二节出土器物类型分析
(一)陶瓷器
(二)铜器
(三)铁器
(四)玉、石、骨器
第三节墓葬的分期及年代
第四节墓地布局与性质分析
第五节相关问题探讨
附表
后记
插图
目录:
图一淇县大马庄墓地位置图
图二淇县大马庄墓地Ⅰ区遗迹分布图
图三淇县大马庄墓地Ⅱ区遗迹分布图
图四M1平、剖面图
图五M1出土石肛塞
图六M2平、剖面图
图七M2出土器物
图八M3平、剖面图
图九M3出土铁铲
图一○M4平、剖面图
图一一M4出土陶壶、铁器残片
图一二M5平、剖面图
图一三M6平、剖面图
图一四M6出土陶壶
图一五M7平、剖面图
图一六M7出土陶罐、空心砖拓片
图一七M8平、剖面图
图一八M8出土陶豆、陶壶
图一九M9平、剖面图
图二○M9出土陶器
图二一M10平、剖面图
图二二M10出土器物
图二三M10陶豆盘内刻划文字拓片
图二四M11平、剖面图
图二五M12平、剖面图
图二六M13平、剖面图
图二七M14平、剖面图
图二八M15平、剖面图
图二九M16平、剖面图
图三○M16出土陶壶
图三一M17平、剖面图
图三二M18平、剖面图
图三三M18出土器物
图三四M19平、剖面图
图三五M20平、剖面图
图三六M21平、剖面图
图三七M21出土陶器
图三八M22平、剖面图
图三九M22出土陶器
图四○M22出土器物
图四一M22出土铜镜拓片
图四二M23平、剖面图
图四三M24平、剖面图
图四四M24出土陶器
图四五M25平、剖面图
图四六M25出土陶器
图四七M26平、剖面图及铜钱拓片
图四八M27平、剖面图
图四九M27出土陶器
图五○M28平、剖面图
图五一M29平、剖面图
图五二M29出土陶器
图五三M30平、剖面图
图五四M31平、剖面图
图五五M31出土器物
图五六M32平、剖面图
图五七M33平、剖面图
图五八M33出土陶器
图五九M34平、剖面图
图六○M34出土陶器
图六一M35平、剖面图
图六二M36平、剖面图
图六三M36出土陶器
图六四M36出土陶器
图六五M36出土物陶罐肩部模印文字及铜钱拓片
图六六M37平、剖面图
图六七M37出土陶器
图六八M37出土铜钱拓片
图六九M38平、剖面图
图七○M38出土陶器
图七一M38出土陶器
图七二M38出土器物
图七三AM38出土陶仓房(M38:8)
图七三BM38出土陶仓房(M38:8)拓片
图七四M39平、剖面图
图七五M39出土陶器
图七六M39出土陶器
图七七M39出土器物
图七八M39出土铜钱
图七九M40平、剖面图
图八○M40出土陶器
图八一M40出土陶、铁器
图八二M40出土器物
图八三M41平、剖面图
图八四M41出土陶器
图八五M41出土器物
图八六M42平、剖面图
图八七M42出土器物
图八八M43平、剖面图
图八九M43出土器物
图九○M43出土器物
图九一M43出土器物
图九二M43出土铜钱拓本
图九三M44平、剖面图
图九四M44出土陶器
图九五M44出土陶器
图九六M45平、剖面图
图九七M45出土陶器(一)
图九八M45出土陶器(二)
图九九M45出土铁器、陶器
图一○○M45出土铜钱拓片
图一○一M46平、剖面图
图一○二M46出土器物
图一○三M46出土陶器
图一○四M46出土陶仓房
图一○五M46:15陶仓房拓片
图一○六M46出土陶器
图一○七M46出土铜车马器、铁器
图一○八M47平、剖面图
图一○九M47出土陶器
图一一○M47出土陶器、铜器
图一一一M47出土铜、铁器
图一一二M48平、剖面图
图一一三M48出土陶器
图一一四M48出土陶、铜、铁器
图一一五M48出土铜钱
图一一六M48出土铜钱
图一一七M49平、剖面图
图一一八M49出土陶器(一)
图一一九M49出土陶器(二)
图一二○M49出土陶器(三)
图一二一M49出土陶器(四)
图一二二M49出土陶器(五)
图一二三M49出土陶器(六)
图一二四M49出土陶、铜器
图一二五M49出土铜钱
图一二六陶器纹饰拓片
图一二七M50平、剖面图
图一二八M50出土器物
图一二九M50出土陶器
图一三○M50出土铜钱
图一三一M51平、剖面图
图一三二M51出土器物
图一三三M51出土铜器
图一三四M52平、剖面图
图一三五M52出土陶器
图一三六M52出土铜钱
图一三七M53平、剖面图
图一三八M53出土器物
图一三九M54平、剖面图
图一四○M54出土陶器(一)
图一四一M54出土陶器(二)
图一四二G1平、剖面图
图一四三G1出土器物
图一四四G1出土云纹瓦当(G1:1)拓片
彩版
目录:
彩版一大马庄墓地全景及发掘现场
彩版二墓地勘探及发掘工作场景
彩版三专家、学者考察大马庄墓地
彩版四墓地Ⅰ、Ⅱ区发掘现场
彩版五M7、M31全景
彩版六M18、M25全景
彩版七M33、M34全景
彩版八战国并穴合葬墓(M12与M13、M18与M19)
彩版九M22、M36全景
彩版一○M39、M45全景
彩版一一M49墓道、封门及墓室
彩版一二M53、M54全景
彩版一三陶房仓(M38:8)
彩版一四陶房仓(M46:15)
彩版一五墓地出土陶器
彩版一六墓地出土铜、陶器
图版
目录:
图版一M1、M2全景
图版二M3、M4全景
图版三M5、M6全景
图版四M8、M9全景
图版五M10、M11全景
图版六M14、M15全景
图版七M16、M17全景
图版八M20、M21全景
图版九M23、M24全景
图版一○M27、M28全景
图版一一M29、M30全景
图版一二M32、M35全景
图版一三M37、M38全景
图版一四M40、M41全景
图版一五M42、M43全景
图版一六M44、M46全景
图版一七M47、M48全景
图版一八M50、M51全景
图版一九M52、G1全景
图版二○M1、M2出土器物
图版二一M4、M6、M8、M9出土陶器
图版二二M10、M16、M24出土器物
图版二三M18、M21、M25、M27出土器物
图版二四墓葬出土器物
图版二五M22出土陶器
图版二六M22出土陶器
图版二七M22、M36出土陶、铁器
图版二八M36出土陶器
图版二九M37、M38出土陶器
图版三○M38出土陶器
图版三一M38、M39出土陶器
图版三二M39出土陶器
图版三三M39出土陶器
图版三四M40出土陶器
图版三五M40出土陶器
图版三六M41出土陶器
图版三七M41、M43出土器物
图版三八M43出土陶器
图版三九M43出土陶器
图版四○M43出土铜、铁器
图版四一M44出土陶器
图版四二M44、M45出土器物
图版四三M45出土陶器
图版四四M45出土陶器
图版四五M45、M46出土陶器
图版四六M46出土陶器
图版四七M46出土器物
图版四八M47出土陶器
图版四九M47出土铜器
图版五○M48出土陶器
图版五一M48出土器物
图版五二M49出土陶壶
图版五三M49出土陶壶、罐
图版五四M49出土陶壶、罐
图版五五M49出土陶器
图版五六M49出土器物
图版五七M49、M50出土铜、铁器
图版五八M50出土陶器
图版五九M50出土陶器
图版六○M51出土陶、铜器
图版六一M51、M52出土器物
图版六二M52、M53出土器物
图版六三M54出土陶器
图版六四M54出土陶器
图版六五墓葬出土陶器组合及瓷罐
图版六六墓葬出土陶器组合
图版六七陶器模印纹饰
图版六八陶器纹饰、横印文字
图版六九陶器纹饰
图版七○陶灶线刻纹饰
图版七一M43石门拓片
图版七二M49石门拓片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30′05″~35°48′26″和东经113°59′23″~114°17′54″。西依太行山与林州市相接,东临淇河与浚县相邻,北与鹤壁市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人,辖朝歌镇、高村镇、北阳镇、桥盟乡、庙口乡、黄洞乡、西岗乡、铁西区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县城而过。
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西北部为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原和泊洼,北、东、南三面环水,辖内河流均向东南汇集。西部山区海拔高程多在100~1000米,最高1019米。东部平原、泊洼地区高在百米以下,最低海拔63.8米,高低差距955.2米。地面坡度分平坦、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峭坡七种,均因山丘平泊的变化而变化。
淇县地处北温带,境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6.7℃,6月平均最高气温32.1℃,1月平均最低气温-0.8℃。
淇县境内水力资源充沛,地下水总储量为3亿立方米,地表水的年利用量为1500万立方米,境内拥有夺丰、红卫两座中型水库。全县主要河流有15条,总长222.9公里。淇河为其境内最大河流,水质常年达一级标准,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石、木鱼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现已探明石灰岩储量6亿吨、白云岩储量2亿吨、玄武岩储量1亿吨、花岗岩储量7000万吨、地下煤储量2000万吨。
淇县的自然植被分布于山丘区,面积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9.48%。人工植被主要分布于平原、泊洼和丘陵大部分地区。山区的人工植被较少。人工植被共49.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5.4%。主要植物均系高等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4个门类114个科、300多个属、416个种。
淇县境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梨、柿子、核桃、花椒等优质农副产品。
农作物以粮食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菌类作物等为主。畜牧业生产发达。
第二节历史沿革
淇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其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古代文明的出现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