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永禄 日期:2014-08-19 13:12:58
父亲是陕西关中一位极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农民。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千千万万淳朴勤劳的中国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他极不普通,是因为他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杆,利用学习、生活、工作、劳动之余,写日记,记账目,撰随笔,存家书,剪贴报刊,60多年如一日。眼前这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民家史》,更是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保存作品原貌。侯永禄编著的《农民家史》《农民家电》以时间的推移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全书从1869年侯风偕负责修建路井城墙开始写起,止笔千2004年12月24日,时间跨度长达135年。它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民以及他的家庭走过的艰辛道路,客观地再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雉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风云,时代变迁、民间疾苦、地方风俗,家庭悲欢……涵盖了父亲悲喜交加的一生,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呈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牡阔的一页。
作者简介:
侯永禄(1931-2005),曾用名侯永学,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人。1944年进入合阳县简易师范,1949年毕业回家务农。1954年路井农业合作社成立,担任会计。195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任生产队政治队长、大队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负责人、民办教师、大队合作医疗站负责人、火队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等。1981年12月任路一火队管理委员会主任。1984年4月至2001年,担任路一村“义务邮递员”。他坚持60余年写日记,记随笔,撰家史。由他的日记精选而成的25万字的《农民日记》一书,于2006年12月1日出版发行,好评如潮。
目录:
前言
家兴旺四世同堂遭攻城痛恨耿庄
生贵子天遂人愿闹分家恨地怨天
创家业心血劳干命归阴含恨九泉
受欺凌母寡儿单出不尽兵粮差款
下决心苦把书念为成家早定姻缘
免试升简易师范三姐病一命归天
为省钱下矿担炭写春联引起微澜
迎校庆画报得奖结新婚一切从简
放荒假提心吊胆迎解放拉锯作战
忙夏收母子遭难访故友返校赴韩
喜不久女娃命短要革命难离家园
迫无奈回家生产生引玲母女作难
多容让侄儿谋产为互助买牛驾辕
染重病查田定产解愁容喜生胜天前言家兴旺四世同堂 遭攻城痛恨耿庄生贵子天遂人愿 闹分家恨地怨天创家业心血劳干 命归阴含恨九泉受欺凌母寡儿单 出不尽兵粮差款下决心苦把书念 为成家早定姻缘免试升简易师范 三姐病一命归天为省钱下矿担炭 写春联引起微澜迎校庆画报得奖 结新婚一切从简放荒假提心吊胆 迎解放拉锯作战忙夏收母子遭难 访故友返校赴韩喜不久女娃命短 要革命难离家园迫无奈回家生产 生引玲母女作难多容让侄儿谋产 为互助买牛驾辕染重病查田定产 解愁容喜生胜天破迷信庙底刨砖 卖余粮荣当模范初级社生活改善 新会计外地参观获荣誉开会西安 生西玲家务不管高级社热火朝天 入了党方遂心愿喂幼畜多挣工分 合中校激励青年买车子骑上白山 忙乱中分配错算管丰胜忙忙乱乱 破常规样样大办公社化一夜实现 共产风谁能扭转浮夸风妨碍生产 修水利收益未见受警告心内不安 百亩方割麦大战紧任务收购鲜蛋 低标准苦渡难关生万胜多灾多难 想给人擦泪不干分大队机构再变 医疗队救娃命还散食堂遂人心愿 凭人手推碾十年拾瓜皮遭人下看 翻深沟拉煤带炭开荒地白自流汗 为生活啥活都干栽红薯大战抗旱 编快板劝导青年拉沙子埝下遇险 考中学引玲为难铁门槛名升实免 生争胜棉籽粒选做绝育带头领先 干重活痔疮常犯回农村引玲入团 赴杨谈永禄参观担水茅再臭不嫌 任会计分文不沾助热闹父女上演 来社教干部胆寒棉绒厂未能如愿 红卫兵开始造翻大学校林场兴办 小胜天北京串联治癔病竟去西安 盖厦房全家动员愿教学却难长远 嫁引玲一切从简保健室只是过站 不上任党籍暂缓转户口亲情不断 治腿病步行回转医疗站苦心钻研 想招工让人为先轮换工未曾挖炭 带炭路竟出危险转韩城吃苦在前 赴合阳介绍经验大修建户户通电 灭虫害苦战干旱当干部不讲情面 下了台心地坦然面粉厂蓬勃发展 大兵团千人农建打界墙快速作战 画冬子喜把军参盖厦房力尽汗干 写协议遂了心愿母病危立坐不安 办丧事尽量从俭三上台也无怨言 结新婚双双喜欢考大学丰万领先 升高中争胜居前树形象修饰门面 愿知青返回家园纠三案转移重点 迎春节全家团圆替门槛赵妈升天 生孙孙爷婆喜欢上大学兄争弟赶 赴西安实习电算退补助信寄校园 议分家心惊梦幻闹返工责任谁担 过三年春节纪念引双孙兰州游玩 大包干农民喜欢母猝逝秀春怜念 姐打墙兄弟大干女盖屋费心帮办 儿结婚修渠流汗垫大坡多受刁难 下台后乐送报刊领文凭四子齐全 挣工资父母去韩盖新房八方支援 添外孙竟被罚款避暑热甥舅游览 度冬寒父母来兰改大门坡平路宽 生双孙跟心如愿为转正刻苦钻研 转户口遂人心愿结新婚万胜最难 放彩电乡亲爱看引侯炜父母来兰 一个娃四人同管娃半岁下棋消遣 出成果刻苦钻研庆春节不回家园 来兰州姐妹相连过生日特别喜欢 回夏收左右为难忙夏收多方支援 忆结婚照相留念调新任姐嫂喜欢 赴北京报奖游玩迎中秋兰州月圆 庆春节全家团圆众兄弟学习参观 坐飞机邀游蓝天乖争胜喜结良缘 慈赵妈永续香烟集资金忙买彩电 坐飞机延安回还列金榜江晖领先 三进京丰胜钻研盖门房西玲大干 生双孙二赴延安迎夏收丰胜回还 游北京胜天照管众儿女奋发向前 老两口心情舒坦搭炉子度过冬寒 迎春节热火朝天为调动累坏胜天 获文凭李萍领先孙上学设法提前 棉交售避免罚款卖西瓜比屎还贱 磨粉机才能挣钱春上春格外喜欢 喜又喜热泪不断找工作深圳历险 治腿疼两次赴韩忙夏收随即赴兰 小侯炜喜把书念节连节丝路灯展 乐又乐旅游提干负轻伤总想隐瞒 编快板总结全年天气暖方回家园 心舒畅喜讯频传勤织布腿疼渐减 学习好分配西安瓜果会一厢情愿 砖界墙两家修建住新楼意足心满 迎双节乐庆团圆对征联上当受骗 去烦扰喜迎元旦行门户接二连三 庆新春欢歌笑颜引赵腾父母作难 升职称丰胜钻研金水沟高桥庆典 建党节再当模范过暑假兄弟铺院 上大学江涛如愿立墓碑菊兰病患 盖学校永禄捐款闲不住织布纺线 学愚公开荒流汗原姓侯心中坦然 结新婚盛况空前下暴雨淹没棉田 遭地震返回故园年迈人相继归天 《合阳报》刊登照片祭先祖远去塔前 换支书声震半县观葬礼大开服界 忙夏收阴雨连绵骂龙王气破肝胆 趁开会兰州游玩骨肉情深厚浓酽 自来水清澈甘甜庆金婚喜地欢天 闹元宵国泰民安写遗嘱以防突然 学车子时续时断盖柴舍因陋就简 遇良机前赴朝鲜避冷冬二老去韩 因工作引玲遇险老两口异地过年 亲戚情不能冷淡写家书情寄延安 拓巷道重新通电送报刊永禄遇犬 上大学亮艳登攀选代表民主自愿 写征文名扬校园西安市多处探看 古城墙喜观灯展大裁员下岗伤感 小装修实用美观简易房兄弟自建 胜玲会合家宣言苹果地你忙我乱 特产税强征蛮干煤气灶快速简便 安电话要在节前看六姨却把病染 害大病忙去西安养病体快速去韩 小侯炜会写稿件上电视侯亮畅谈 染病患菊兰熬煎度暑假万胜苦干 贺生日四世同天迎国庆畅游洽川 治结石西京医院得稿费先给婆钱 立功奖接连不断改称呼真情体现 常游转身心康健欢庆宴涵盈月满 磨粉机西玲心酸五月底小型团圆 儿童节记者访谈影碟机舍得花钱 走亲戚诚心一片吃羊肉路人争羡 贺寿辰国庆月圆安暖炉防止冬寒 写家书喜讯频传踏辣子爱心无限 过春节忆苦思甜找工作东跑西颠 看同学叙旧感叹北戴河疗养休闲 中科院工作遂愿游京城五人相见 修道路二老捐款敬神佛悲老悯残 闹元宵秧歌汇演遭“非典”国遇 劫难题金榜外出游览迁新居宽敞舒坦 爱电影侯亮考研过暑假合家团圆 拿稿费欣喜万千写小说连续出版 记日记直到永远 陕西省合阳县西南部的乳罗山下有座路井城。相传因当地挖出的水井,甘甜清澈如露水一般,故名“露井”。城内有十多条巷,住着数百户人家,大多以务农为生。城墙修筑于1869年,由后新庄巷的侯风偕负责修建。形状如扇子,西北角为扇柄,共开东西南北四个大城门。城门用砖垒,城门洞上外边各有四个大字。东门为“金带东绕”,南门为“铁岭南横”,西门为“卤川西l临”,北门为“罗云北锁”。内边各有二字,依此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城墙东南角上有个转角楼,离老远便能望见,是路井城最明显的标记。城外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中间有座坐北向南的九郎庙。南面有条南街,南端有个城门,上有石刻的“露井镇”三个大字。每逢农历一日、七日,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来赶集上会。由于地平井浅,人们都还安居乐业。据说侯风偕为了以后让本巷人出城下地方便起见,在修城时于后新庄巷的东头城墙里暗中修了个小城门洞,外面用土挡住,人们看不见。后新庄巷有两口水井,东头路北一口,中间路南一口。巷里的人家大多住在路北边。路南边只住三几户人家。东头一户。西头一户。中间井西边一户。井边这一户就是一生勤劳为人忠厚善良的侯迁善家。这是一座有三间门房、三间上房、东西两边各五间厦房的四合院。东边背墙是全部以砖做到顶的。当时在全巷还算是很不差的住房。迁善上有婶娘,下有儿孙,是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婶娘一生无儿无女,早年丧夫,守寡多年,经常烧香敬佛,居住在城南的佛庙“四圣宫”内。孙儿和孙媳们称她为“烧香婆”。迁善的女人李氏是李家坡人,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生于1887年,起名连科,成年后学做木匠活。娶妻高氏,系南街村人,生于1888年。婚后1916年生下一女名冬芳,后出嫁于本村东靳巷靳荣家。1922年生一男孩起名高南,1923年又生一女名秋芳。二儿子生于1895年农历五月十六日,起名润科,成年后学做铁匠活。娶妻贺氏,名冰质,系西尚村贺幸儿之大女,贺庚寅之妹,生于1900年三月三日。婚后1917年秋,生大女菊芳,后连生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均未活多久便夭亡了。只有一个叫坤绪的起了名字,其余三个连名字也未起。1923年正月生一女名贞芳,1925年九月二十二日又生一女名京芳。迁善和两个儿子种着六七十亩地,除秋麦两料大忙季节全家总动员、投入紧张的收麦种秋和收秋种麦外,其余农闲时节。每年正月一过初五,连科的斧头锯锯声,润科的风箱铁锤声,便都叮当叮当、呼啦呼啦响开了。他自己也推着车车卖开粳糕了。因他卖的粳糕铲得多,价合宜,熟人能赊欠或少给钱,所以卖得快,生意特别红火。农业上打的粮食多,副业上收入的钱也不少。兄弟们齐心协力,妯娌们和睦相处,全家四辈十多口人真是四世同堂。家业兴旺。巷院中流传着一句话是“八百家若不发,那才是没天理呢!”迁善看人家财东家有字号名,如本巷的“敬盛隆”、“三兴合”,便找读书人也给家庭起了个堂名叫“庆宜堂”。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