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仁灏 日期:2014-08-28 08:39:33
金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女真人是中华民族先民的一支,这是教科书上说的。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现在对金国和女真人都还存有误解。由张仁灏编著的《金国虎啸》要从一个新的角度说说金国和女真人,让大家知道,女真这个民族能文能武,主动向先进史化学习,很优秀。
《金国虎啸》主要内容为四叔,女真好儿郎,中书令的噩梦,闲来无事,宗磐的心里话,金兀术动手了,原野,堂弟,祁州,骠骑上将军的野心,撼山易,金皇笑了,张觉的儿子等。
作者简介:
张仁灏,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小受父亲影响喜爱文学,大学中文系毕业,先谋生于黄海之滨,后混迹于锦城之内。作刀笔吏多年,恨不能脱身。酷爱文史,常作文寄傲,有《散打三国》和武侠小说《金刀》出版。《散打三国》曾被译为韩文出版。
目录:
乱世书生枢密使大人父皇出使大齐国淮西军皇帝的铁后台令生的梦想钦差大臣金兵金将太原之伤燕京契丹人没死心胡里改的猛安哥哥金国之虎上京飞雪哥们儿金皇的图腾国师太傅家的客人强弱按出虎水的渔翁辽国的铁汉春暖花开传说中的二帝四叔女真好儿郎中书令的噩梦闲来无事宗磐的心里话金兀术动手了原野堂弟祁州骠骑上将军的野心撼山易金皇笑了张觉的儿子回家后记 乱世书生翰林学士王高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山西人,如果金兵不来,他们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山西。
金兵围攻太原那年,王高十二岁,正一门心思念书。听说来了金兵,父母本不打算走。金兵来之前,辽国的骑兵常来袭扰,早就习惯了。但金兵呼啸而来,从太原逃下来的人说:“金兵太凶了,宋兵和辽兵加起来都不是对手。”父亲思前想后,觉得太原迟早要被金兵攻下,便带着一家人逃到陕西,在富平安了新家。
金兵破了太原,消息传来,富平人心也有些不稳。王高开始觉得念书没啥用。他对父亲说:“国难当头,我想弃文从武。”父亲却要王高安心念书,王高问:“读书能把金兵赶走吗?”父亲说:“舞枪弄棍,你不是这块料。打金兵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你万事莫问,只管念书。”父亲说一不二,王高只好埋头念书。他记性好、悟性强,十七岁就中了秀才。
父亲喜上眉梢,摆了二十桌请客。乡亲们正吃得高兴,一个外乡人骑着一头大青骡跑到村东头,高喊:“快跑呀,金兵来了。”众乡亲一哄而散,王高掉头就跑,跟着父母一溜烟翻过秦岭,跑到四川绵竹。
父母惊魂未定,日夜打听陕西的战况。好在陕西的兵不孬,朝廷也铁了心要守住秦岭,派了枢密院的大官张浚到陕西督战。一场恶战后,宋兵竞在富平大败金兵,消息传来,一家人提着的心才放下来,决定留在绵竹。
秦岭以北杀声震天,秦岭以南王高读书不辍。五年过去,陕西的金兵终于被赶跑了,王高也考中了举人。
父亲老泪纵横,说:“儿子,金兵被赶走了,你也出息了,真是双喜临门,你的一位老祖宗要是知道了,在天之灵也会开口笑呢。”王高问:“哪一位老祖宗?”父亲说:“说出来吓你一跳,就是北宋大文豪王安石。”王高大吃一惊,将信将疑。父亲又说:“千真万确,你我都是王安石的后人。”王高说:“爹,咱祖宗如此显赫,为啥不早点告诉我,让我高兴高兴呢?”父亲说:“爹不说,是怕你打小自以为是名门之后,骄傲自满,不好好念书。再说曾祖父小时候家穷,没念上书,爷爷也没念书,爹也没念书,王家连续三代断了书香,不好意思提起老祖宗啊。”父亲又说:“你中了举人,王家书香又续上了,爹总算松了口气。”父亲这次没有请客,他在家里摆上先祖王安石的灵位,带着王高磕了三个响头,祈求文豪在天之灵保佑王高考中进士。
王高去杭州赴考,父亲把他送到了长江边。王高踏上小舟,父亲站在码头上说:“儿。爹也不指望你一步登天,但如果你真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中了进士,朝廷重用你,你只管去效力,家里的事不用管。”江风吹拂着父亲斑白的头发,王高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父亲,他鼻子一酸。
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高来到杭州。
赶走了金兵,川陕宣抚使张浚,也从陕西悄悄回到了杭州,并被任命为大宋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
这是1135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五年的同一天。
鸿运高照,王高顺利考取进士。张浚正在物色人才,宴请新科进士,想趁机看看有没有立马可用之人。席间听说王高是四川绵竹人,便问他住哪个村,壬高说住桥西村,张浚说,我也是绵竹人,小时就住在桥东村,和你家仅一桥之隔。
原来和枢密使大人是老乡,喝过同一条河的水,缘分哪。不仅如此,王高知道过去五年,张浚都在陕西督战,而富平大捷使他名扬天下。王高便说,曾在富平住过五年,还在富平考取了秀才,金兵来了,才离开富平,自己前脚刚走,大人后脚就去了,竟与大人擦肩而过。
张浚越听越吃惊,心里渐渐有了想法: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是个人才,我得重用。
在张浚的关照下,王高在官场如鱼得水。他先在枢密院历练了几个月,又转入鸿胪寺专门打点和金国人的往来文书,他很快就会认女真字,会说女真话,他的悟性令张浚都暗暗称奇。
和张浚混熟了,他又有意无意地透露,王安石是他的先祖,说自己要以先祖为榜样,效忠朝廷。张浚听了,不由对他这个名门之后刮目相看,很快就把这桩事儿禀报了皇上赵构。
赵构二话不说将王高点进了翰林院。
王高便在大宋皇帝的直接领导下干活了。他白天在翰林院上班,晚上在西湖边读书。
三月的夜晚,微风习习,月亮倒映湖水,被风吹得如梦如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高又想起了父亲。
离家三年了,战事已经缓和下来,他很想衣锦还家,让父亲知道,儿子真的出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