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云雷 日期:2014-09-05 19:08:10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多灾多难的表现之一就是几千年来冤案不断。本书所涉及的仅仅是史书有所记载的重大案例。
本书所涉及的冤案主角,大多数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如果他们不是含冤受屈,过早失去生命,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可能还要光辉璀璨得多。因为他们蒙冤,使许多后来者面对专制噤若寒蝉,不敢有所言说,不敢有所行动,这又更加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奴化心理。以这些大冤案为视角,可以窥见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专制之黑暗,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由聪明而入糊涂的乡愿之徒。
关于读史的益处,前人见仁见智的论述多矣。史籍是真实的、庞导的纪录,一般说来它多以时间为序杂陈于读者面前,也或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主题,要之多是为全景式阅读而备。因此,对一个人来说,读史也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那么,换一个方式,比如把一些往事用一个关键词来串联,虽说整体收获远少于全景式的阅读,但围绕这个关键词的思索却能达到更深的程度。规模小了,收获也不能说没有,那就不妨尝试一下。
目录:
前言
壹冤沉江底:伍子胥之死
贰鸟尽弓藏:韩信之死
叁弓弦下的冤魂:岳飞之死
肆冤杀:明太祖的拔刺行动
伍自毁长城:袁崇焕之死
陆冤还是不冤
柒头颅掷处血斑斑:庄氏《明史》案
捌死里逃生:杨乃武与小白菜壹冤沉江底:伍子胥之死
为报父仇,伍子胥逃亡异地,反把他乡作故乡,一怒之下差点灭了自己的祖国楚国。他可以对楚王鞭尸,却不能不忠于他一手推上王位的吴王夫差,最终被逼自刎,沉冤江底。这是伍子胥个人的悲剧还是时代的悲剧?之所以先要哕嗦这一通,是因为必须要声明这第一个故事的性质:因为它太早,所以尽管很有趣,但可信度要打折扣。具体地说,它是共和元年之后、《春秋》纪事之前的西周末年的事情。无妄之灾
伍子胥姓伍名员,子胥是他的字。
如果没有那场无妄之灾,伍子胥是个快快乐乐的公子哥儿,而且不只是一般的公子哥儿,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楚国的高干子弟。身为高干子弟的伍子胥每天做的事情无非是舞舞剑,吹吹萧。有时候,伍子胥感到无聊,就出境旅游,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看异国的山水,结交异国的朋友。
从先祖伍举开始,伍家的人世世代代都是楚王的重臣。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被楚平王任命为太子建的太傅。在那个年代,太子太傅可是大官。如果太子建不出意外如期接班的话,伍奢就有可能被任命为令尹,也就是相国。
但是太子建的运气不怎么好,连带着伍奢的运气也就没有那么
伍奢有个很不好的副手费无忌。费无忌是个专门喜欢拍马逢迎、挑拨离问的小人。自古忠奸不两立,正直、善良的伍奢对小人费无忌自然也不会给好脸色看,而更令费无忌郁闷的是,太子建总是站在伍奢这一边儿,根本不把他这个太子少傅当回事。所以,费无忌很想教训一下伍奢和太子。但是楚平王非常信任太子和伍奢,费无忌一直没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