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


作者:吴礼权  日期:2014-09-10 21:49:35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国度,而是一个人情大于法的国度。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以来法律制度就不健全,即使有些王朝制定了煌煌法典,但是,一遇到王侯将相,权贵达人,统统作废。在权力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社会土壤中,必然缺失公平与正义。为了弥补公平、正义之不足,就必然要仰赖仗义的行侠者替呼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弱者出头。于是,便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行事风范,最是底层最弱势民众所推崇的。自从太史公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以来,中国文学中侠客的形象在各体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尤其在小说中。武侠小说自古及今,都是中国民众的最爱,最能反映中国民众热爱侠客、推崇侠义的心理。荆轲是侠客,荆轲刺杀秦王是拚却一命酬知己,是义举。为义而行侠,岂能不深受中国人的推崇?所以,荆轲刺杀秦王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那种不畏强暴的英勇之举,那种为知己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侠义风骨,一直激励着中国古代无数的侠义之士为正义而前赴后继。荆轲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是远去的历史影像。再加上对于荆轲的历史记载,也仅止于《史记·游侠列传》中有关荆轲的一段文字,以及《战国策》中的相关记载。因此,荆轲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自然是见仁见智,在各人的心目中有所不同。古代小说《燕丹子》作为描写荆轲形象的唯一小说作品,只是提供了荆轲形象的一种模式。但因为篇幅的限制,《燕丹子》中所呈现的荆轲形象与《史记》、《战国策》所记载的荆轲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吴礼权教授的《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则不然,它是以长篇历史小说的规模,在史料的基础上踵事增华,生动地呈现了一个血肉丰富的刺客荆轲形象,再现了战国末期诸侯争霸、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表达力》、《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委婉修辞研究》等16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大学修辞学》等合著8种。学术论著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最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导。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文学创作方面,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亦有报道。另有历史类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著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另两部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4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归计
  1.风雪午后
  2.咸阳惊变
  3.鞫武之计
  第二章聚客
  1.鞫武荐贤
  2.双雄会
  3.兄弟同心
  第三章召田光
  1.客栈奇遇
  2.太子待客
  3.田光荐贤
  第四章荆轲受命
  1.召荆轲
  2.田光殉义第一章归计1.风雪午后2.咸阳惊变3.鞫武之计第二章聚客1.鞫武荐贤2.双雄会3.兄弟同心第三章召田光1.客栈奇遇2.太子待客3.田光荐贤第四章荆轲受命1.召荆轲2.田光殉义3.荆轲来见第五章山雨欲来1.樊将军来投2.华阳台之宴3.李牧之死第六章易水送别1.置酒交心2.樊将军授首3.风雪壮行第七章刺秦王1.阳翟争肉2.咸阳求托3.行刺秦王尾声太史公书立《刺客列传》,后史无有仿效者。非世无刺客也,史家为当权者忌之耳。于是刺客之传委于稗官之笔,唐有虬髯客、聂隐娘之传,事则奇矣,奈向壁虚构之说,虽一时能快读者之意,终非信史之列。吴礼权教授据《史记》、《通鉴》之信史,旁采《战国策》、《说苑》等相关资料,以当代通俗之语言,谱出荆轲可歌可泣之生涯,将刺客列传简要之短章,展为洋洋数十万字之长篇小说。记事确凿有据,描写会话则合情合理。使易水发立之凄景,图穷提囊之情状,皆历历在目。谓罗贯中《演义》之妙笔,复见于今世,当不为过也。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原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金文京
  每次教授《史记·刺客列传》,常为荆轲刺秦王功亏一篑叹息不已。但现代学子对此了无兴趣,更遑论感动。虽说文学兴衰有其不得不变之势,然而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千太史公书立《刺客列传》,后史无有仿效者。非世无刺客也,史家为当权者忌之耳。于是刺客之传委于稗官之笔,唐有虬髯客、聂隐娘之传,事则奇矣,奈向壁虚构之说,虽一时能快读者之意,终非信史之列。吴礼权教授据《史记》、《通鉴》之信史,旁采《战国策》、《说苑》等相关资料,以当代通俗之语言,谱出荆轲可歌可泣之生涯,将<刺客列传>简要之短章,展为洋洋数十万字之长篇小说。记事确凿有据,描写会话则合情合理。使易水发立之凄景,图穷提囊之情状,皆历历在目。谓罗贯中《演义》之妙笔,复见于今世,当不为过也。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原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金文京
  每次教授《史记·刺客列传》,常为荆轲刺秦王功亏一篑叹息不已。但现代学子对此了无兴趣,更遑论感动。虽说文学兴衰有其不得不变之势,然而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千载感人。如何让新世代年轻人乐读古典文学,改编或改写不失为上策。复旦大学教授吴礼权博士以其钻研中国古典小说与修辞学的专业,2011年曾出版《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长篇历史小说,海峡两岸以繁简二体同步推出。其妙笔生花,情景理交融,让人真切感受到学者兼文人的高超功力。那时我就猜测,吴教授会不会来写「刺客荆轲」呢?今年四月初应邀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演讲,碰面时犹未听闻,竟然在七月要发行《易水悲风:刺客荆轲》了!保密程度媲美于刺秦王行动。六月初抢先拜读,依然文笔简洁朗畅,行云流水,令人佩服不已。
  荆轲刺秦的事迹虽令人感叹感慨,但毕竟有关荆轲其人的史料不多,除了太史公所作《刺客列传》以及《战国策》中有简略的记述外,剩下的也只有古代一部无名氏所作的小说《燕丹子》了。《燕丹子》虽浸染了古人的想象,但也不过寥寥三千余言而已。吴教授潜心战国史研究十余年,又有丰富的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因此他以战国末期的历史风云为背景,“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思接千古,奋飞想象的翅膀,展开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画卷,自然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刺客荆轲形象呈现于我们眼前。小说以洋洋近二十万言的篇幅,将现代小说的“对话叙事”手法与传统中国小说技巧有机融合,既生动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战国历史,又逼真地塑造出一代刺客荆轲的鲜活形象,从而给现代读者以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读后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刺客也是人,荆轲成为刺客也有自己的心路历程。
  吴教授自言不会武功,只是小时候略学过一点拳脚,但却像香港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一样,在小说中创造出许多“盖世武功”。我曾在“全球征联”活动中,以“五月桐花花飞五月雪”征求对联,相当轰动。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一种景观,就是每年五月油桐花开,恰似“五月飞雪”。没想到,在吴教授的笔下,“五月飞雪”却成了大侠田光的盖世神功。大家嘴上经常说到的成语或俗语“蜻蜓点水”、“乌云压顶”、“就坡下驴”等,在吴教授笔下也成了各路侠客的独门绝招。因此,读这部小说,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荆轲,还有刺客们炫技的刀光剑影,煞是好看。
  我与吴教授交心多年,深知其人品、文品,故郑重推荐,读者诸君欲提升人文素养、语言水平,这部《易水悲风:刺客荆轲》一定是要读的。
  ——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原东吴大学中文系主任许清云
  第五章山雨欲来
  1.樊将军来投
  秦王政十七年,燕王喜二十五年(公元230年)。九月初三,秋高气爽。一大早,太子丹就陪荆轲骑马出行。在燕都蓟城南郊,二人游猎到日中时分,已是大有收获。
  满载而归的路上,荆轲与太子丹骑在马上并排而行,一边走一边聊。聊着聊着,突然迎面一匹骏马飞奔而过,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
  “这人不知是何人?他骑的这匹马一定有来历,肯定是一匹千里良驹。”望着远去的那人那马,太子丹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道。
  “据说,千里马的肝非常美味。”
  荆轲似乎说得漫不经心,但太子丹却听得非常认真。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初五,一大早,太子丹与往常一样,前往荆轲的住所问候他。陪他用完早餐,告辞而出时,太子丹回头对荆轲说了一句:
  “大侠,今天不要走开,中午我请您过去喝酒,就咱们二人。”
  说完神秘地一笑,走了。
  荆轲觉得太子丹笑得诡秘,但也没多想什么。上午,荆轲没有出去,只在住所附近练了练功,看了一会儿花草。
  “大侠,太子殿子请您过去。”午饭时间快到时,太子丹差遣的一个小厮准时来请。
  平时三顿饭,都是太子丹亲自过来陪着吃,今天却郑重其事地请到太子那边吃,好像是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但是,荆轲是武人,没想那么多。于是,也没问小厮,就跟他来到了太子住所。
  太子丹早就等在门口了。二人相见互相施礼后,便携手入室。
  分宾主甫一坐定,酒菜就陆续摆了上来。太子丹首先给荆轲斟了一盏酒,然后自己再斟了一盏,举盏在手,说道:
  “平时一直怠慢大侠,都是粗食淡饭,也没什么美味佳肴招待。所幸大侠也不嫌怠慢,多所宽容。今日,设法得一美味,所以要请大侠过来尝尝。”
  说到此,太子丹对一旁侍立的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立即退出。太子丹见此,说道:
  “大侠,丹先敬您一盏。”
  荆轲见太子丹先喝了,遂也爽快地一仰脖子,一盏酒也进了肚里。
  接着,太子丹又开始给荆轲斟第二盏酒。刚斟好,小厮领着一位厨子进来了。只见那厨子手里捧着一个木盘,上面遮盖了一层布,还热气腾腾地冒着烟。荆轲看太子丹与厨子都显得神秘兮兮的,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里虽有疑问,但却冷眼旁观,并不追问。
  厨子轻手轻脚地弯腰走到太子丹与荆轲共食的食案前,先慢慢地跪下,然后把盘子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荆轲的面前,最后才慢慢地揭去上面遮盖的一层布。这一下,荆轲终于看清楚了,不禁莞尔一笑道:
  “殿下,荆轲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食物呢,原来不就是一盘牛肝吗?难道这牛肝与一般的牛肝有什么不同吗?”
  “大侠,您再仔细看看。”太子丹微笑地望着荆轲说道。
  荆轲遂又低头仔细地向盘中看了看,然后以不容置疑地口气说道:
  “殿下,这确实是牛肝啊!荆轲以前也吃过,并不怎么可口。”
  厨子这时憋不住了,脱口而出道:
  “这是千里马的活肝。是太子殿下花尽府中所有黄金搜求来的。”
  荆轲一听,顿时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望着太子丹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太子丹对厨子挥了挥手,厨子便起身退了出去。
  看着厨子远去的背影,荆轲这才从吃惊中慢慢清醒过来。良久,望着太子丹认真地问道:
  “殿下,这果真是千里马的肝吗?”
  “当然是。大侠不记得了吗,那天我们出郊游猎,看到一人骑了一匹骏马飞驰而过,丹感叹其马有千里之能,大侠说千里马的肝是天下美味。所以,丹回来后就派人出去搜求千里马,侥幸重金购回。今日早上送到,上午活杀后取肝,蒸熟奉上。”
  荆轲一听,立即感动得热泪盈眶。良久,起身绕席,伏地向太子丹称谢道:
  “殿下待轲恩义如此,轲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得殿下之恩于万一。”
  太子丹一见,连忙起身扶起荆轲。二人礼让了好一会,这才重新坐回席上。
  “大侠,快趁热吃!”太子丹热情地劝着。
  荆轲望了望太子丹,小心翼翼地从盘中掰了一块送到嘴里,还没来得及细嚼,品出什么味道就吞了下去。然后,一个劲地夸说:
  “美味,美味,天下美味!”
  太子丹看了,不禁莞尔一笑,道:
  “大侠,要醮着酱吃,才是美味。”
  于是,宾主相视一笑,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喝了大约有一个时辰,马肝已吃尽,一坛酒也快喝空。就在这时,太傅鞫武急急进来。
  太子丹见他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的样子,便急切地问道:
  “太傅有什么急事吗?”
  鞫武见荆轲居上席巍然端坐,犹豫了一下。太子丹心知其意,立即说道:
  “丹与大侠每日同案而食,同席而眠,情同手足,彼此没有什么秘密。太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鞫武见太子丹这样说,遂开口说道:
  “刚才府前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想求见太子殿下。门者问他是什么人,他执意不肯说。武到府前相探,开始他也不肯说,后来知武乃太子太傅,这才肯透露了点消息,说他是秦国大将,名叫樊于期,因为得罪了秦王,所以潜逃在外多年。今听说太子礼贤下士,招求天下侠士,故相投。”
  “樊于期?丹在秦国多年,未曾听说有一个叫樊于期的大将啊!”太子丹颇感困惑。
  “秦国的将军成百上千,武不可能都知道,但秦国有名的大将,还是能数得出来的。所以,武进一步试探。最后,他附耳对武说,他其实是叫桓齮。”
  “桓齮?”太子丹一听,差点从席上跳了起来。
  “太子殿下知道他吗?”鞫武看太子丹的反应如此强烈,遂好奇地问道。
  “何止是知道,丹还与他一起喝过酒呢?”
  “那殿下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喽?”鞫武进一步追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太傅鞫武,又看了看荆轲,然后从容说道:
  “秦王嬴政六年,韩、赵、魏、卫、楚五国联合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出兵后,五国停止了进攻。但是,秦国却乘机攻下了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河内。嬴政七年,秦相吕不韦认为五国伐秦,主谋是赵。遂派大将蒙骜与张唐督兵五万伐赵。兵出三日后,吕不韦又令长安君成蟜与桓齮率兵五万为后援。蒙骜兵出函谷关后,前军取道上党,径直进攻庆都。而长安君所率五万之师,则驻扎于屯留。”
  荆轲那时因为以剑术而说卫君不听,负气离开了卫国,所以不知后来发生的事情。听太子丹说到五国伐秦后的事情,产生了兴趣,遂连忙追问道:
  “那赵国怎么应付?”
  太子丹见荆轲对这段历史也有兴趣,遂连忙接着往下说道:
  “赵王闻听秦国大兵来犯,立即遣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迎击秦兵。由于秦兵人少,尧山一仗,秦师未能取胜。蒙骜遂派张唐督兵到屯留催取长安君成蟜与桓齮率领的五万后援。当时,成蟜年方十七岁,对军旅之事并不熟悉,遂召桓齮密议。桓齮对蒙骜与张唐等人对长安君颐指气使而心有不平,加之他早就听闻吕不韦纳妾盗国之事,更是义愤填膺。于是,便乘机向长安君进言道:‘今秦王非先王之骨肉,惟君乃嫡子。’又说吕不韦此次出兵,目标不是赵国,而是想借机除掉长安君,以绝后患。长安君问他,当前情势如何处置。”
  “桓齮怎么说?”荆轲又急切地问道。
  “桓齮献计说:‘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而君手握重兵,若传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宫闱之诈,臣民谁不愿奉嫡嗣者。’长安君一听,觉得有理。心想,此乃天赐良机,何不放手一搏?如果成功,秦国便是自己的了。于是,长安君成蟜就采纳了桓齮的计谋,让桓齮对前来催兵的张唐使者说,大军不日就将移营驰援。”
  “结果怎么样?”鞫武对这一段的内幕不甚清楚,只有当时身在秦都咸阳的太子丹最清楚了,所以当太子丹说到长安君谋反的事,他也来了兴趣,急忙追问道。
  “桓齮不仅在张唐使者走后没立即率兵往庆都驰援蒙骜,反而替长安君草拟了一篇讨伐吕不韦的檄文。结果,蒙骜所率之师孤立无援,最后蒙骜自己也战死于庆都。”
  “那后来呢?”荆轲也追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荆轲,又望了望鞫武,继续说道:
  “有关吕不韦进妾之事,秦国很多人早就有所耳闻。等到长安君的檄文四下传布,大家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时,就更加确信实有其事。虽然很多秦国将领因为畏惧吕不韦的权势而不敢立即起兵响应长安君,但对朝廷未来的走势都持观望态度。张唐见长安君谋反已成事实,遂策马飞奔,星夜赶往咸阳告变。秦王闻报大怒,乃与吕不韦计议,派大将王翦率十万大兵往屯留征讨长安君成蟜。最终,长安君投降了赵国,手下的军官大多被秦王诛杀。”
  “那主谋桓齮怎么逃过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桓齮为谋反的主谋,当时我在咸阳时都没听说过。只是前年听说他战败潜逃了,才陆续有人揭出他的老底。”
  “那桓齮真算是幸运。”鞫武感叹道。
  太子丹看了看鞫武,说道:
  “何止是幸运!秦王嬴政十年,吕不韦和嫪毐失势后,桓齮还被秦王提拔为大将军,齐国与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嬴政十一年,秦王令王翦为主将、桓齮为副将、杨端为末将,三军并为一军,攻打赵国邺邑。虽然夺取九座城邑,但未攻下邺邑。后来,还是桓齮攻下了邺城。王翦又派他攻打栎阳,也攻下了。从此,桓齮便成了常胜将军,声势如日中天。嬴政十三年,秦王又派桓齮率兵伐赵,攻打赵之平阳邑。结果,杀赵将扈辄,斩赵师之首十万。但是,嬴政十四年,他再次伐赵时,却被赵将李牧打败。”
  “殿下刚才说桓齮是秦国的常胜将军,怎么会被赵将李牧打败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太子丹看了看荆轲,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桓齮杀扈辄,斩赵师十万之后,自以为天下无敌,遂萌生了骄傲情绪。平阳战役结束不久,也就是秦王嬴政十四年初,桓齮未请示秦王,就擅自率兵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然后兵指赵都邯郸。赵王见情势危急,星夜遣将奔赴代地雁门郡,调回老将李牧,并加封其为大将军,令其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师。”
  对于这次战争,鞫武与荆轲虽然都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细节。唯有太子丹掌握密报,知道详情。于是,二人便不约而同地问道:
  “结果怎么样?”
  “李牧率雁门边关守军主力与赵王从邯郸派出的军队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桓齮所率十万秦师相遇,双方形成对峙态势。李牧是赵国名将,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认为,秦师在连续获胜的情况下,士气可用,在心理上占有优势。如果赵师现在仓促迎战,胜算不大。于是,就采取了坚垒固守的战略,让士兵挖沟筑垒,拒不应战,以避敌锐气,俟其斗志消磨殆尽时,再伺机反攻。”
  “桓齮是常胜将军,难道就不能识破李牧的计谋吗?”荆轲问道。
  “当然识得破。桓齮一看李牧的阵势,就知道他这是在学昔日赵国老将廉颇以坚垒而拒秦将王龁的老招。于是,就率主力佯攻肥下,诱使赵师出兵救援,然后在赵师移动中歼灭之。李牧知其用意,所以当秦师抵肥下,赵将赵葱请求李牧发兵驰援时,李牧不为所动。相反,李牧却趁秦师主力外移,大营空虚之机,一举袭占了其后方阵地,不仅歼灭了其留守兵力,而且缴获了其全部辎重。”
  “那桓齮怎么办?”荆轲紧张地问道。
  “桓齮闻讯,立即回师。但是,李牧早就预料到,并布好了局。他将赵师主力隐藏于两翼,小股军队置于正面。当秦军主力与这小股赵军相遇时,赵国两翼主力立即形成合围之势。结果,赵师以逸待劳,一举歼灭了十万秦师。桓齮只率少数亲随突围而出。此次战役不仅使赵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秦国将领心里投下了阴影。正因为如此,桓齮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徘徊彷徨而不敢回到秦国。最终只得选择潜逃,而不知所终。”
  “那今天他怎么会出现在燕国太子府了呢?”荆轲不解地问道。
  “这个,丹就不清楚了。”太子丹摇了摇头,一脸茫然地说道。
  “武可以回答。”
  “那太傅赶快说说看。”太子丹与荆轲几乎异口同声地催促道。
  “刚才在府前,樊将军已经略有透露,说秦王听说他战败,非常震怒。战败后,他虽犹豫过是否回到秦国,但一听说秦王震怒,只能选择潜逃不归了。可是,秦王知道后,却将他的父母并全宗族的人统统杀害,并且悬赏捉拿他。于是,他只得化名樊于期,在山东五国间流浪。他之所以不敢公开投靠山东五国之君,就是考虑大家不敢得罪秦王。所以,这才犹豫着选择投靠太子殿下。”
  “既然是这样有名的秦国大将,而且是自己投到太子门下,何不网罗?”荆轲脱口而出。
  鞫武听荆轲这样说,几乎也是脱口而出道:
  “太子殿下,这个千万使不得。”
  “为什么?”太子丹问道。
  “樊于期,不是别人,他就是秦王恨得牙痒的败将、叛将桓齮啊!殿下若是收留他,岂不是得罪秦王,惹火烧身吗?”
  “太傅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桓齮是丹的故人,有难相投,丹岂能拒人于门外呢?再说,即使与桓齮素昧平生,他信任丹,丹也不能不讲义气而伸手拉他一把啊!”
  见太子丹说得振振有词,慷慨激昂,鞫武急了。可是,一急,反而说不出话了。
  太子丹见此,连忙起身,要到府前迎接樊将军。
  鞫武看太子丹已经被“义气”二字糊了心窍,失去了理智。遂情急之下,双膝跪地,向前一把拉住太子丹的衣裾,说道:
  “殿下,请让鞫武把话说完。”
  太子丹见自己的老师如此,只得停下来,扶起鞫武,说道:
  “太傅,您有话就说吧。不能让樊将军在府前等候太久,那样不合待贤之道。”
  “武以为,殿下往府前迎接樊将军没有问题,招待他喝盏酒也没问题。只要谨慎而不露出风声,相信秦王也不会知道。但是,与他见过之后,希望殿下急遣其往匈奴以灭口。然后,西约三晋,南联齐、楚,北讲和于单于,则燕无忧矣。若殿下必以义气为重,结一人之交,而不顾国家之大害,则是行危而求安,造祸而求福,此所谓‘资怨而助祸’也。望殿下三思!”
  太子丹听了鞫武一番陈说,犹豫了一下。但是,当他抬眼望了一眼荆轲后,仿佛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什么,遂径直到府前迎接樊于期,并将之待为上宾。
  2.华阳台之宴
  太子丹拒绝了太傅鞫武的谏议,执意收留了秦国叛将樊于期(桓齮)之后,鞫武对燕国的前途更加悲观了。不过,尽管太子丹一意孤行,重用荆轲等武士,不听劝谏,但是鞫武仍没有抛弃太子丹,抛弃燕国的想法,而是每日通过各种管道搜集情报,了解秦国的一举一动。可惜,太子丹不能体会到他这片老臣爱国的苦心。
  就在鞫武日夜为燕国的前途忧心忡忡之时,太子丹却天天侍候着荆轲以及夏扶、宋意、秦舞阳等人吃喝游乐。对于樊于期,也是厚赏厚遇有余。
  秦王嬴政十八年,燕王喜二十六年(公元229年)八月初八,太子丹在华阳之台宴请宾客,除了樊于期和荆轲两位首席嘉宾外,还有所养的死士夏扶、宋意、秦舞阳,以及荆轲的朋友、击筑高手高渐离。
  午时刚到,宴席就已经摆好,太子府的乐队也早已分两列侍立台下。因为今天是太子丹十日一次的大宴,所以就显得格外隆重。
  当受邀嘉宾陆续拾级登台时,乐队开始演奏起欢快的迎宾曲: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时当仲秋,天高气爽,华阳台周围的丹桂正是飘香之时。伴随着习习秋风,一阵阵清香不时送到华阳台上,直沁人心脾。太子丹喜逐颜开,热情招呼着每一位嘉宾入席。
  荆轲还是一如既往,毫不谦让地居上席坐下。樊于期则坐于荆轲之左,太子丹坐于荆轲之右。荆轲俨然就是全场最尊贵的人物。太子府中的宴集随时都有可能举行,大家经常聚会,看惯了这种排场,也了解荆轲的作派,所以大家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他有僭越或是不妥。
  待大家都已坐定,太子丹亲自执壶,从荆轲开始,长跽膝行,依次给大家斟酒。然后举盏,一一敬劝,礼数非常周致。
  酒过三巡,大家都已耳热面赤。这时,太子丹对台下一招手,立即有两个眉清目秀的小厮“噔”、“噔”、“噔”拾级上台,一前一后,动作非常协调地抬着一架古琴放到了嘉宾席前。
  酒席是由两排食案相对组成。太子丹与荆轲等人所坐的那排,是华阳台坐北朝南的位置;夏扶等人所坐的那排,则正好是与太子丹等相向的坐南朝北的位置。古琴所摆放的位置正好打横,在两排食案的左侧,也就是华阳台的西侧位置。坐在这个位置面向两排嘉宾弹琴,既能让每一位嘉宾都能侧身看到弹琴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又能藉助西风将琴声更好地传到每一位嘉宾的耳中。
  琴刚摆好,就见上来一位婷婷袅袅的女子,一袭白色的长裾,伴随着一阵香气,飘飘欲仙地从客人面前飘过。当她在琴前坐定时,大家终于看清了她的面目。只见她发似泼漆,云髻峨峨;眉似两弯新月,又如初春柳枝上新抽出的两片叶牙;明眸忽闪,恰似两汪清澈见底的甘泉,波光粼粼;鼻直唇红,齿如瓠犀,颈似蝤蛴,肩若削成,腰如束素。身材修短合度,肤色犹如凝脂。
  正当大家都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太子丹向她点了点头。只见她嫣然一笑,两颊立见一对浅浅的酒窝。接着,抬臂挥袖,举皓腕,出素手,轻抚琴弦,启朱唇,缦声喝道: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太子丹美人抚琴唱出的这首曲子,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路遇一位女子而情思难遏的故事。这女子美丽动人,是他钟情已久的对象。但是,他只是一个温饱都没有着落的樵夫,而她则是一位即将被人迎娶的嫁娘。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从自己面前飘然而去,想着这辈子永远与这位姑娘无缘,男子不禁悲从中来,惆怅失落之情犹如眼前浩渺无际、滚滚东去的江水,于是放歌一曲,将自己满腹的愁绪尽情渲泄而出。
  这首民歌虽是抒发失恋男子的无限哀愁,但往往都是由女子演唱,诸侯各国的青楼酒馆都能听到。虽是一首烂熟的流行之曲,大家行走江湖,不知听过多少遍,但是今天由太子丹美人抚弦缦声唱出,人人都觉得韵味无穷,击节叹赏。到底是因为歌唱得好,还是琴弹得好,抑或是人长得好,让人欲说已忘言。
  正当大家如醉如痴之时,太子丹向那女子招了招手。女子连忙提裾起立,小步快趋地来到太子丹席前跪下。太子丹指了指面前的酒壶,对她说道:
  “快给诸位嘉宾斟酒。”
  女子于是抬袖露出白如柔荑的一双小手,执壶长跽膝行。按照太子丹指定的顺序,女子首先来到荆轲面前,恭恭敬敬地给他斟了一盏酒,然后小心翼翼地端起,慢慢地举过头顶,送到荆轲面前。
  荆轲并没有立即接盏饮酒,而是痴痴地看着女子端着酒盏的那双白嫩细巧的小手。太子丹从旁看见,遂轻声提醒道:
  “大侠,请饮酒。”
  荆轲听到太子丹的声音,侧身看了一下太子丹,然后仍然眼睛紧盯着女子的那双手,脱口而出道:
  “好手琴!”
  然后,才接盏饮酒。
  太子丹一听,以为荆轲是说女子一双好手弹得一曲好琴。于是,待她执壶给所有嘉宾斟完一轮酒后,又让她重回琴前,再抚琴而歌一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首秦国的民歌,太子丹在秦国为人质而郁闷时,最爱听这首情歌。它写一位男子痴情爱着一位女子的故事,将晚秋“蒹葭苍苍”的景色与主人公思念情人意乱情迷的幻觉交织在一起,以朦胧的意象与变态的心理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对女子情真意切的深情,让人十分感动。虽说它是一首秦国民歌,但却流播于诸侯各国,是大小青楼酒馆歌女必唱的保留歌曲。在座的除了太子丹,虽说都是武夫,但毕竟都是男人。面对太子丹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看她那忘情深情的演奏,即使听不懂其中的歌词,也能从曲调中感受到那种凄切缠绵的情韵,酒不醉人人自醉。
  荆轲是否从中听出这种韵味,不得而知。但是,女子抚琴而歌时,他是一直专注地看着她抚琴时勾、剔、抹、挑等每一个动作,看得如醉如痴。太子丹以为荆轲真的懂琴,沉醉于琴声的旋律之中。于是,待一曲终了,立即让那弹琴的女子将琴送上。可是,当那女子捧琴跪于前时,荆轲却良久没有伸手去接琴,而是直勾勾地看着她的手。
  太子丹见此,立即明白荆轲之意,原来他不是喜欢女子所弹的琴,而是女子本人。于是,令她放下古琴,将她一把送入荆轲的怀中。
  在座诸位嘉宾一见,不禁大吃一惊,太子竟然将自己心爱的美人就这样送给荆轲了?
  正当大家惊讶得张大嘴巴时,荆轲却轻轻推开那美人,漫不经心似地对太子丹说道:
  “只爱其手而已。”
  太子丹一听,不禁一愣,其他宾客也为之一愣,原来荆轲是个恋手癖。
  太子丹犹豫了一下,然后对台下招了一下手,立即上来一个亲随。太子丹叫过那亲随,对他附耳说了一句后,他就带着太子丹的美人下台了。
  众人不解,不知道太子丹接下来要怎样奉承荆轲。于是,都静待事态发展,目送着那美人走下华阳台下,无心再饮酒。
  大约过了烙十张大饼的功夫,一个小厮手托一个玉盘,上面盖了一层红色的绸布,从华阳台下拾级而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玉盘托到太子丹面前,跪下禀道:
  “殿下,您要的东西在这,请过目!”
  太子丹摆摆手,说道:
  “还是请大侠过目吧。”
  小厮遂长跽膝行到荆轲面前,将玉盘双手举过头顶,请他过目。
  就在荆轲伸手要去揭开红绸布,去看盘中之物的同时,除了太子丹,几乎所有在场宾客都情不自禁地长跽而起,秦舞阳甚至还站了起来。当荆轲终于揭开那覆盘的红绸布时,大家不禁惊呆了,原来那是太子丹美人的一双手啊!
  荆轲看了一眼,重新盖上红绸布,挥了挥手,让小厮拿了下去。然后,端起面前的酒盏,一饮而尽,丝毫看不出他的表情是喜还是悲。
  秦舞阳等人看了,不禁跌坐在席上,久久回不过神来。
  太子丹见大家如此神情,一仰脖子,将面前的那盏酒一饮而尽。良久,看看荆轲,看看樊于期,又扫视了一下对面的夏扶等人,稳了稳情绪,开口说道:
  “诸位怎么不喝?莫非今天酒不好?”
  说着,太子丹对台下一招手,道:
  “来一坛秦国烧。”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一个小厮抱着一大坛秦国烧上来了。
  等小厮开坛将酒倒入一个铜酒壶后,太子丹亲自上前,执壶在手,从荆轲开始,依次给大家斟酒。然后,自己也斟了一盏,端起来,说道:
  “今日华阳台与诸位相聚,务须尽欢。来来来,干了!”
  太子丹说完,自己先一仰脖子喝干了。他这是有意要打破沉闷,消除大家心中的阴影,在纵酒中忘却刚才美人之手的事。大家虽遵命喝干了自己盏中的酒,但喝酒的气氛仍然没有调动起来。
  见此,太子丹突然灵机一动,一边对着台下一招手,招来一个小厮给大家斟酒,一边径直坐到刚才美人弹过的那张琴前,抚琴唱道: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殽既将,
  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
  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
  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
  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厘尔女士,
  厘尔女士,从以子孙。
  太子丹的琴声与吟唱,一下子调动起大家的兴趣。他们从未想到,太子丹竟有如此才艺。惊喜之余,又听太子丹所唱的歌词是给大家祝福的,更是为之感动。于是,刚才玉盘盛手的阴影顿时一扫而尽,酒兴顿起。
  太子丹见此,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一曲既终,又弹了一曲抒写遇人之乐的「唐风」: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太子丹一曲未竟,一直不露声色的荆轲突然长跽而起,高声说道:
  “殿下说得好:‘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来来来,喝!”
  说着,一仰脖子,就将满满一盏酒一饮而尽。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席上一跃而起,并顺手从腰间抽出长剑,伴着太子丹琴声的节奏,在华阳台上舞了起来。
  樊于期一见荆轲舞剑,遂也兴之所致,从席上一跃而起,抽剑与荆轲对舞,形成格斗之势。太子丹一见,立即换了一首「秦风」的曲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高渐离见此,立即抱筑而起,击筑与太子丹同奏。一时间,华阳台上琴筑同奏,长剑上下翻飞,叮当作响。
  琴筑同奏结束,荆轲与樊于期的长剑格斗也戛然而止。大家重又回到食案前,大盏喝酒。最后,全部醉倒在华阳台上。
  







阅读提示:易水悲风:刺客荆轲的作者是吴礼权,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易水悲风:刺客荆轲下载地址

上一本:镜花水月:游士孔子
下一本:远水孤云:说客苏秦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