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克明 日期:2014-11-21 11:07:33
“深挖洞”,这个曾经席卷神州大地,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缘何而起,当年盛况,后来发展,未来走势……应是人们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挖洞”的背后》以翔实的史料、精巧的构思、生动的笔触,对新中国的“深挖洞”作了全景式的记述,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深挖洞”的纪实作品,也是一部系统介绍防空防灾知识的科普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作者长期在施工部队和总部机关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采访了众多的人物,亲历了重大的事件,使得本书更具真实性、权威性和时代感。
作者简介:
谭克明(晓坛、克明)重庆长寿人。1955年12月生,1973年12月入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国防大学基本系。现就职于解放军总参谋部,大校军衔。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参加撰写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国陆军》、《二十一世纪初期军队建设发展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目录:
第一章毛泽东提出“深挖洞”
第二章挖洞溯源
第三章挖洞百态
第四章挖洞评说
第五章山底洞人
第六章挖洞转变
第七章洞为媒
第八章洞天变换
第九章科技兴洞
第十章洞天降龙
第十一章洞天禁忌
第十二章洞人有才
第十三章洞天护航
第十四章洞天文化
第十五章洞人历难第一章毛泽东提出“深挖洞”
第二章挖洞溯源
第三章挖洞百态
第四章挖洞评说
第五章山底洞人
第六章挖洞转变
第七章洞为媒
第八章洞天变换
第九章科技兴洞
第十章洞天降龙
第十一章洞天禁忌
第十二章洞人有才
第十三章洞天护航
第十四章洞天文化
第十五章洞人历难
第十六章寓“洞”于教
第十七章依法治洞
第十八章洞天延伸
第十九章别有洞天
第二十章洞天盘点
第二十一章挖洞之最
附录
后记第一章毛泽东提出“深挖洞”
(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毛泽东为中国人民遮风避雨的伟岸身躯,深感严重的战争压力。
毛泽东,这位从人民战争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他藐视任何侵略者。在他的眼里,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他曾站在时代的巅峰气吞八荒地说过:“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太阳系说来,还算是一件大事,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足见一代伟人的宏伟气魄和英雄胆略。但他对战争一旦突然袭来,原子弹—旦掉下来,如何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如何保存反侵略战争的潜力,—直进行着战略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事待举、百废待兴,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异常险恶。美国企图控制中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采取封锁敌视的政策。蒋介石集团盘踞在台湾及其沿海岛屿,伺机窜犯大陆。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尽陕恢复被战争摧毁的经济,我们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坚定不移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毛泽东从当时的全球战略格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中国革命同苏联关系符合逻辑的发展。
古往今来,战争与和平,都是涉及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是制约一个国家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乃至影响国家内外政策、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和基本依据。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一个致力于和平建设的政党、一个在国际敌对势力严重威胁之下的国家,不能不考虑自己所处的安全环境,不能不对此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否则就会招致被动挨打、甚至亡国灭种的灾难。
毛泽东洞悉国际形势,在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判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新的中苏条约,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进行工作,一方面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帝国主义阵营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制止战争危险,使第三次世界大战避免爆发的斗争力量发展得很快,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觉悟程度正在提高。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继续团结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并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至鸭绿江边。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希望再卷入一场战争。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利益正日益遭受损害。朝鲜政府也恳请中国出兵援助,共同反对美国侵略。唇亡则齿寒。毛泽东为此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中国安全和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指出:“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但毛泽东这时更多地认为大仗一时打不起来,中国可以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
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分析,认为战争的威胁处于次要方面,战争威胁的来源,主要来自美国和台湾蒋介石集团。随着我军在东南沿海地区军事力量的加强,战争“可以避免”、“可能推迟”。但同时也指出,只要帝国主义好战分子还存在,就应当看到战争的可能性,就应当有随时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如果不足够地估计到这个方面,也是非常危险的。深谙马列主义的毛泽东,看问题从来都是两分法。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反动势力联合反华的形势,我国东、西、南、北都受到军事威胁,毛泽东对战争形势又不得不作出新的判断。
东面,美帝国主义认为中国大陆处于政治和经济困难时期,有机可乘,便支持台湾国民党集团对大陆进行空中和地面的袭扰行动。造成东南沿海地区十分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
西面,麦克马洪线,风云突变。印度自恃有美、苏撑腰,中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台湾又在着手反攻大陆,认为进行军事冒险的机会到了,从1959年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不断在我边境地区制造武装冲突事件。1962年10月在中印边境全线发动向中国的进攻,毛泽东不得不根据情况,部署一定的力量来反击印军的挑衅,保卫西部边境的安全。
南面,1961年,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是美国企图以越南做跳板侵略中国。到了1964年8月,美国又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对北越进行疯狂的轰炸和袭击,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户破则堂危。毛泽东又不得不作出了援越抗美的部署。
北面,中苏关系从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裂痕在逐步加深。苏联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开始在军事上对中国施行高压政策。1958年苏联提出了与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毛泽东的拒绝。1960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造成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损失。在施用政治和经济压力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苏联便开始对中国搞一些小动作。1962年,苏联在我国新疆策动了暴动事件,胁迫伊宁、塔城地区6万余边民外逃。接着,在中苏边境增加了兵力部署,使毛泽东感到北面军事威胁在增大。
两个超级大国同时施压,中国四面受敌,使毛泽东为中国人民遮风避雨的伟岸身躯深感严重的战争压力。看起来战争是不可避免了,必须提醒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增强备战的紧迫感。1964年10月22E1,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批示: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立足于早打、大打、打原子战争。
(二)中国人的头上始终悬着核大棒。毛泽东从最坏的可能
出发,号召多准备几手,一个个战备措施出台。
在台湾海峡的另一面,蒋介石集团也在勾画它的生存发展战略。他想偏安一隅,但毛泽东“_定要解放台湾”,使他不得不寻求美国人的保护;他还想反攻大陆,但力所难及,又不得不仰仗美国佬撑腰。于是,他也采取“一边倒”的战略。不过,毛泽东的“一边倒”,是独立自主的一边倒,如果谁想借机控制中国,就敢于与他决裂,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蒋介石的“一边倒”,却是挟洋自重、仰人鼻息。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一系列加强援台法案。一时间台湾海峡战云密布,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据美国政府已解密的总统批准的NSC-162/2号文件称,美国要继续进行遏制政策,但却要更依赖战略空军的威力。不久,美国战略空军司柯斯蒂·梅勒将军便明目张胆地向全球吼叫:“在朝鲜没有适合于战略空军的目标,然而我会在中国适当的地方如满洲和俄国南部投下几枚核炸弹。在这些‘扑克游戏’中,我们应该下大赌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上将在美台条约送交参院投票表决时,说得更直截了当。他上书总统说,如果台湾海峡出现危机,建议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1955年3月6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与刚从台湾出访归来的国务卿杜勒斯进行了一次两人单独密谈。据30年后解密的白宫备忘录披露,两人当时在密室商定,如果金门、马祖的危机继续发展下去,就要对红色中国施行“核”手术,使其变成第二个长崎、广岛。
同年3月18日,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向全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他颇带弦外之音地称,核武器不仅是战略武器,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为“平”服务。言外之意,要对红色中国进行一场核战争,美国老百姓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从此,美国的战争边缘和核讹诈政策出笼,在世界人民头上罩上了核乌云,预示着人类“核冬天的来临……”
另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中国人的头上挥舞核大棒。那是1969年9月11日,就在珍宝岛事件发生半年后,中苏边境剑拔弩张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进行了为时190分钟的会谈。柯西金带着威胁的口气说:“难道想与苏联打核战争吗?要知道,我们只消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将你们打回石器时代。”叛逃到西方的克格勃高级官员施甫琴柯曾在美国《纽约时报》上撰文透露,勃列日涅夫在1969年以后,确实考虑过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突击空袭,已让苏联在亚洲地区的35个导弹基地的核弹头瞄准了中国的导弹基地和重要的城市目标,并曾试探过美国的态度。1970年6月,在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会谈中,苏联的首席代表向美国代表递交的备忘录中建议,如果出现第三国的“核挑衅行动”,苏、美有责任对挑衅国家采取“报复行动”。这实际上是建议苏、美两家联合对中国实行核攻击。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了把苏联这股祸水引向东方,减弱其在欧洲咄咄逼人的态势,对其采取了绥靖政策,当然希望中苏军事对峙越紧张对其越有利。
处于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威胁下的中国,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粉碎霸权主义的核威胁、核讹诈,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从最坏的可能出发,多准备几手,从各方面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一个个战备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并迅速付诸实施。
首先是利“矛”,加快核武器研制步伐。
马克思主义认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去摧毁。
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并以一代伟人的气魄和胆识预言:“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当有人讽刺我们国家太穷,就是当了裤子也搞不出原子弹时,元帅外交家陈毅以他豪爽的天性慷慨陈词:“宁要原子,不要裤子。”
具体负责抓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张爱萍在谈到研制工作的意义时更加形象地说:“叫花子还要有一根打狗棍呢!”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苏联中断援助,国内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在原子弹研制处于困难时刻,1961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强了研制核武器的领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