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藤祐三 日期:2015-01-02 11:43:31
本书主要叙述了以1853年7月8日(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佩里的黑船舰队闯入日本为开端,以之后日本产生的一系列异变为重点,以1854年3月31日(嘉永七年三月三日),签订《日美和亲条约》为主要线索,阐述了日本开国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
加藤祐三,山三溪园园长(横滨),前都留文科大学校长,原横滨市市立大学校长。1936年(昭和11年)东京出生。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东洋史学专业博士课程中退。专业为历史学(亚洲史、文明史、文化史)。有《现代中国目击记》(1981年,讲谈社现代新书);《近代的东亚》(1985年,讲谈社);《横滨今昔》(1991年,横滨市市立大学);《亚洲和欧美世界》(合著)(1998年,中央公论社);《幕末外交和开国》(2012年,讲谈社学术文库)《开国史话》(2008年,神奈川新闻社);《插图讲述横滨开港》(2008年,神奈川新闻社)等多部著作。
目录:
再版序言中日近代开国的不同路径与不同结果/001
初版序言/007
第一章黑船闯入日本/
第一节嘉永六年的浦贺港/
突如其来的黑船/
处于临战状态的黑船舰队/
最初的接触/
隐瞒地位/
误解和理解/
久里滨登陆/
第二节风雨飘摇的锁国政策/
流言飞布/
观览黑船/再版序言 中日近代开国的不同路径与不同结果 /001
初版序言 /007
第一章 黑船闯入日本 /
第一节 嘉永六年的浦贺港 /
突如其来的黑船 /
处于临战状态的黑船舰队 /
最初的接触 /
隐瞒地位 /
误解和理解 /
久里滨登陆 /
第二节 风雨飘摇的锁国政策 /
流言飞布 /
观览黑船 /
海路和陆路 /
海防现状 /
老中阿部正弘 /
第二章 日美情报的比较 /
第一节 锁国下的对外政策 /
政治对应 /
何谓锁国 /
“摩理逊”号事件和鸦片战争的情报 /
颁布天保薪水令 /
对来航船只采取的措施 /
荷兰国王的忠告 /
比德尔率舰抵达浦贺 /
第二节 能否预测佩里来航 /
搜集海外情报 /
《阿兰陀机密风说书》之谜 /
预测美国特使即将到来 /
含混不清的记录 /
环绕地球的情报 /
第三节 佩里方面掌握的日本情报 /
佩里搜集日本情报 /
误解的连锁反应 /
不满足间接情报 /
江户和长崎何处最佳 /
日美获得情报的比较 /
第三章 佩里的派遣与黑船 /
第一节 列强与黑船 /
关于黑船的称呼 /
最早出现在东亚的黑船 /
巨大的蒸汽动力军舰 /
美国的蒸汽动力军舰 /
第二节 派遣佩里 /
派遣佩里的目的 /
外交法权 /
美国海军的内部结构问题 /
派遣佩里的形式 /
第三节 佩里拥有的职权 /
交通、通信的现状 /
舰队的编组 /
超越英国舰队的佩里舰队 /
欺骗日本幕府 /
佩里的身份 /
第四章 幕府采取的对策 /
第一节 老中的咨询 /
传阅美国总统国书 /
美国总统国书的内容 /
咨询得到的不同主张 /
现状维持派 /
反对建筑炮台的意见 /
现状维持派的理由 /
消极的开国派 /
第二节 解除建造大型船舶禁令的问题 /
锁国体制下禁止建造大型船舶的命令 /
咨询之前提出的解禁意见 /
浦贺奉行所的内部问题 /
林大学头的意见 /
日益高涨的解禁论 /
造船经费的来源 /
老中决断的背后 /
大型船舶——是建造还是购买 /
第三节 幕府明确的态度 /
积极的开国派 /
步步后退的现状维持派 /
第五章 收集新的情报 /
第一节 来自万次郎的报告 /
准备佩里舰队再次到来 /
佩里舰队返航的内幕 /
推测佩里再次来航的时间 /
漂流民万次郎的回国 /
幕府对万次郎的信赖 /
万次郎讲述的美国 /
美国对日本的期待 /
美国对日本的要求 /
世界的技术水平 /
物产和贸易 /
风闻美国要向日本派遣使节 /
第二节 荷兰商馆馆长的建议 /
出岛的荷兰人 /
库尔提乌斯馆长的建议 /
列强诸国的构想 /
日本不具有特殊国情 /
美国的真实目的 /
对立的意见 /
委托购买蒸汽动力船 /
第六章 参观黑船和城内管制 /
第一节 黑船和民众 /
蜂拥而至的参观者 /
取缔的对象 /
紧急措施 /
江户湾的内海警备 /
建筑炮台 /
江户的风说 /
日美交战的流言 /
第二节 江户城城内的管制 /
江户城城内的管制 /
町奉行和町名主 /
第三节 禁止参观黑船 /
幕府给警备诸藩的通告 /
佩里舰队再次到来 /
确保粮食运输渠道 /
决定接待场所 /
第三节 江户湾的警备 /
警备的实际状况 /
登上美国军舰 /
禁令再发和食物准备 /
盛况空前的观光客 /
最后的布告 /
第七章 交涉签订条约的进程 /
第一节 隆隆的礼炮 /
危机的转换 /
佩里的强硬发言 /
佩里第二次踏上日本的土地 /
丰盛的宴会 /
第二节 美国提出的条约草案 /
美国提出的条约草案 /
火速研究条约草案 /
条约草案的内容为何较少 /
复杂的条约游戏 /
接待人员的法律精神 /
删除的根据何在 /
被忽略的条款 /
第三节 互赠礼品 /
连连催促 /
佩里的礼品 /
接待人员的回赠品 /
第四节 开始交涉 /
幕府提出的条约草案 /
再度紧张的日美关系 /
装卸礼品 /
美国人与日本民众 /
接待人员的新提案 /
第八章 《日美和亲条约》的签订 /
第一节 共有12条内容的条约 /
“波瓦坦”号舰上的宴会 /
交欢于美酒和舞乐之间 /
开放下田港口 /
偶人节签订条约 /
条约中美国的主张 /
条约中日本的主张 /
第二节 没有共同署名的条约 /
日美双方的绘画 /
署名的问题 /
悬空的条约正本 /
接待人员的自我总结 /
向日本幕府赠送大炮 /
第九章 黑船异变的深层含义 /
第一节 箱馆和下田 /
舰队逼近江户湾 /
在下田街头散步 /
偷渡者的出现 /
偷渡者的意图 /
箱馆的印象 /
佩里的日本观 /
变化的征兆 /
难以解除的出国禁令 /
第二节 佩里的挑战 /
佩里的动机 /
通信与文明 /
佩里的抱负 /
最后的重要工作 /
第三节 日本通过黑船所见到的 /
日本看见了什么 /
日本拥有的远洋船 /
脱离中华世界 /
在下田签订附属条约 /
尾 声 /
初版后记 /
初版译者缀语 /
再版后记 /
附 录 /
1.“名茶上喜撰(蒸汽船),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上喜撰”是当时的名茶之一,其发音与“蒸汽船”相同。这首狂歌暗喻,突如其来的四艘蒸汽动力军舰,搅扰得日本举国上下人心不宁,人们犹如喝了浓茶一样而无法睡眠。不少学者把其中“彻夜不能眠”一句解释为“恐怖”或者是“威胁”,这是否有些片面呢?我个人认为这首狂歌也含有日本人要用名茶接待贵客,以礼接客、待客、送客的意思。2.林涧斋认为,禁止建造大型船舶是锁国以后采取的措施,在此之前日本曾经建造过大型船舶。当今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剧烈变化,禁止建造大型船舶的命令应该解除,老中可以发布“建造大船令”。林涧斋所说的大船,其用途不仅仅限于军舰,国内各藩到江户“参谨交代”时也可以使用。同时,林涧斋认为,出海远航和海上贸易还应该在禁止之列。3.许多人想亲眼看一看黑船,想亲身确认一下社会上的传闻。武士们以“侦察”为名前来参观;百姓们则直言快语,说决不能放过太平年间突然出现的,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的机会。当时,幕府虽然屡发禁令,但对违反者并没有进行处理。船主们也明明知道禁令,但只要多拿到一点钱,便肯载人驾舟离岸而去。这种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非寻常的娱乐活动可以相比。4.佩里方面的乐队队员个个身着漂亮的服装,人人都有矫健的身材。幕府方面努力寻找能够与此相称的人员。看来,能够与佩里舰队的乐队队员相媲美的,只有相扑大力士了。这些大力士曾经为佩里进行过表演。他们在与美国士兵比赛时轻松地取得了胜利,毫不费力地扛起几十千克重的米袋的举动,更令美国人咋舌不已。可以说,他们丝毫不逊色于佩里的乐队队员。尽管这是一场充满幽默感的竞争,但双方都不肯败在对方的手下。美国方面做了细心周到的安排。佩里让乐队纵行排列,从岸边渐渐前行。如果远远地从斜前方望去,这能够让人产生这支队伍绵延不断的错觉。特别是用透视的画法描绘之后,蔚为壮观的场景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海涅在作品中描绘了乐队纵列行进时,幕府官员前来欢迎的场面,其中有站在旁边的官员弯腰鞠躬的景象。日本是一个用鞠躬向客人郑重致意的国度,如果谁对此毫无所知的话,一定会感到这种场面不可思议,或者认为日本人卑躬屈膝。当然,作为要给美国人欣赏的绘画,这种描绘或许是最恰当的。日本画家留下来的作品,从侧面描绘了登陆的佩里一行。虽然画卷与横向展开的图案相互吻合,但这种画法让人看后觉得佩里的队伍散乱不齐。5.“黑船来啦!”佩里舰队的突然出现,震醒了处于200多年锁国梦幻中的日本。德川幕府和庶民百姓,对佩里舰队的反应是什么?日美双方在接触之前,获得的情报应该怎样修改、补充?互为对手的两国,究竟相互理解到什么程度?蜂拥般参观黑船的人们,惹人注目的舰队官兵,连篇累牍的布告……这一切都在说明着什么?交涉双方的智慧、意图、信念和情感显然都是不同的。面对着炮口威胁,巧妙的回避与高超的斡旋;交涉进入紧张高潮时期举行的宴会、相互赠送礼品的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礼仪……通过日美双方珍存的史料,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跃然在我们的眼前。艰难的一攻一守,沉重的一搏一抗,最后的结果不过是签订了一个《日美和亲条约》(1854年3月31日)。具有重要意义的《日美和亲条约》,结束了日本长达200余年的锁国状态,对紧随而至的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签订的条约不过是一张纸,却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6.到日本后,我一方面收集资料,试图将中日两国近代的开国史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也常和日本人谈起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黑船”舰队强迫德川幕府打开国门的史实,希望听听他们的见解。谁料,日本人在谈论这个问题时表现得异常平静,至少我未曾见到任何一个人“激昂的感情如火山奔涌”;甚至还有人说:“现在,不少日本人对当年美国舰队,打开日本大门抱有感激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