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史学大师写历史:中国近代史


作者:吕思勉,梁启超  日期:2015-05-12 23:39:02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论述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局面。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
  目录:
  
  序例
  译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结论《李鸿章传》
  目录:
  中国近代史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西交通之始第三章传教之始第四章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第五章清代之盛衰第六章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第七章道光以前烟禁第八章烧烟及中英战事第九章江宁和议第十章鸦片战争之役评论第十一章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第十二章咸丰戊午、庚申之役第十三章戊午、庚申和约大要第十四章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第十五章同光中俄交涉第十六章嘉道咸同光之朝局第十七章各国立约交涉第十八章革新之渐第十九章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第二十章英人《芝罘条约》第二十一章法越之役第二十二章英缅之役第二十三章英谋西藏第二十四章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第二十五章港湾之租借第二十六章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第二十七章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第二十八章清末外交情势第二十九章改革政体之动机第三十章清之亡及民国成立第三十一章民国以来之政局第三十二章民国以来之外交中国近世史前编第一章论中国近世史的性质第二章入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第三章中西的初期交涉第四章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第五章汉族的光复运动中国近百年史概说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中西交涉之初期第三章鸦片战争前之国内情形第四章外力侵入时代中国之情形第五章变动中之中国第六章国民政府之北伐中国近百年史补编第一章抗战和建国第二章“九一八”之役第三章“七七”及“八一三”之役第四章东西战事的汇合第五章战争的胜利第六章敌寇的降伏第七章实施宪政和中苏交涉第八章目前的情形和未来的展望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第一章商业篇吕思勉是一位通贯的断代史家。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吕思勉是一位通贯的断代史家。——严耕望
  吕思勉先生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谭其骧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且不得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灭种的紧迫感,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章立凡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的,以为我国的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赶不上的不过是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我们就学这些,洋务运动就完成了。这就是现在举国异口同声的论调,而李鸿章实际上是他们三十年前的前辈他们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只不过让他们的丑陋更加暴露出来,终究不会成功是必然的。李鸿章这么忠诚,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他又长时间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大权,但成就却仅仅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只知道有军事,却不知道还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却不知道还有内政;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还有国民。每天责备他人看不清时局,而他自己对时局就没有弄明白;每天责备他人搞派系,旧习气难以消除,而他自己的派系、旧习气跟那些人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他不知道今天的国际竞争,不靠国家而靠国民;他不知道西方各国能够消除派系、消除旧习气,通过新政而富强的,那种改革的动力都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梁启超中国近代史讲义第一章绪论《史记·六国表》曰:“《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此为研究历史当略古详今之注脚。盖事易见而理难明,自谓能明原理者,往往所执仍系实事,事已过去而犹欲强而行之,则泥古之祸作矣。世之侈谈皇古以及理想太高者,其不可用即由于此。然则历史知识信莫贵于现世矣。史事前后相因,又彼此皆有关系,欲强分之,正如抽刀断流,不可得断一事也。欲求其原因,非谓全宇宙皆其因不真,欲求其结果,亦非谓全宇宙皆其果不确也。然事之真相难穷,而人之知识有限,就凡人识力所及,原因结果,要不能无亲疏之分,然则举吾侪认为与现在有直接关系之事,搜集而研究之,夫固未为不可也。所谓近世史者,其义如此。然则近世史当自何时始邪?中国历史可划分三大时期。羲、农、巢、燧利物前民,文化由来,遐哉尚矣,虽书阙有间,传说要非尽虚诬,此为自草昧入文明之世,一也。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史公作《记》,始于黄帝,惇史留诒,盖自兹始。斯时部落林立,异族错居,以累代之尽力经营,而林立者始渐合并,错居者始渐同化,至于嬴秦,遂胥宇内而为郡县,此自分裂入统一之世,二也。自秦迄今二千余年,就大体言之,疆域实无甚变更,政治亦无甚根本变动,四方异族程度皆较我为低,虽亦有时凭恃武力,荐居上国,至于声明文物,终不得不舍其故有者而从我。一再传后,其族且与我同化,泯然无迹焉。文化足以裨益者,唯一印度,亦仅及神教哲学而止耳,此为闭关独立之世,三也。自欧人东来,而局面乃一变,其文化既与我大异,政治兵力亦迥非前此异族之比,我国受其影响,遂至凡事皆起变化,此为现在所处之时期,就此时期之事而讲述之,此则所谓近世史者也。其中又可分为二期:一自欧人东来,至清末各国竞划势力范围止,此为中国受外力压迫之时代;一自戊戌变政起,讫于现在,此则中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反应之时代也。…………《李鸿章传》精彩书摘:第一章绪论天下只有平庸的人不被责怪,也不受赞誉。如果一个人被全天下的人憎恨,那么他可说是超乎寻常的奸雄了。虽然,天下说这些话的,大部分都是平常人,千百人里也难找出一个非同寻常的人,那么,以平常人的眼光和见识来评论非常之人,是可信的吗?所以,享誉满天下的,未必不是被人厌恶的伪君子;遭天下诽谤的,未必不是伟人。俗话说:盖棺论定(即死后才给一个人下结论)。我看有不少人死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对他的评价也还是没个定论的。各自认为自己所评论的是非没问题,那么,后世的史家或论者将如何从中甄别鉴定呢?如:有的人被千万人赞誉,同时也被千万人诋毁;对其称颂达到顶点,对其诽谤也达到顶点。他今天所遭到的诋毁,正好可以与他当初受到的赞誉相抵消;他今天所受的赞誉,正好与他当初所受的诋毁相抵消,像这样的人,那是什么样的人呢?回答是:这种人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人了。他是非常人的奸雄,还是非常人的豪杰,我们暂且不论,而看他所处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就不是平庸之人的眼光和见识随便可以信口雌黄的。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可以读我的这本《李鸿章传》。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我惋惜他见识的不足,我又同情他的遭遇。李鸿章曾环游欧洲,在德国面见当时的宰相俾斯麦,曾请教地问道:“作为一国的大臣,想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事,但满朝的人与自己意见不合,大家合力阻挠,束缚你的手脚,此种情况下,仍想不放弃自己志向,应从何处入手,怎么做呢?”俾斯麦回答说:“首先要得到皇上的支持,有他支持你就获得了特别权力,那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李鸿章说:“比如现有这么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什么人的话都能听进去,君主身边的近臣和侍卫人员,又经常狐假虎威,借主子名义把持着大局。那处于这种情况的人该怎么办呢?”俾斯麦深思了良久说:“作为大臣,如果他是以忠诚之心操劳国事,估计就没有不被君主理解体谅的,只有与妇人女子共事,就不好说了。”(这些话是从西方报纸翻译过来的,普通华文如《星轺日记》所登载的内容,因有所忌讳而不敢全译)对此,李鸿章沉默认同。唉,我看李鸿章胸中的气闷不快和牢骚忧郁,不是旁观者所能理解的。我因此批评他,我也因此理解他。自从李鸿章在全世界扬名以来,五大洲各国各界,几乎只知道李鸿章,不知道有中国。简单地说,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代表人物了。以甲国人的身份来评论乙国人的事,是必然不能得知其真相的,原因自不必说,但若举出重要人物,李鸿章确实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第一流的重要人物。读中国近代史,势必不能不说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势必不能不参见中国近代史,这是有识之士都认同的。所以我现在这本书,也可命名为“同光以来大事记”了。不仅如此。大凡一个国家今天之现象,必然与它之前的历史有因应关系,所以,过去的历史是今天现象出现的原因,而今天的现象是之前历史发展的结果。以李鸿章与今日中国的深切关系,那么要想评价李鸿章这个人物,就势必要以高远而准确的眼光,观察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化更迭的大势、中国各民族的此消彼长与兴衰的发展方向,及当今中外交涉中的隐情内幕,如此才能了解李鸿章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独特位置。孟子说:知人论世。世情世事固然不容易评论,而人难道是容易了解的吗?今天中国的一些时评家,往往以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叛乱为李鸿章的功绩,以数次与外国的谈判议和为李鸿章的罪过。我以为这种功罪评价都有失妥当。过去,俾斯麦曾对李鸿章说:“我们欧洲人把抵御异族入侵当作功绩。为保全一家的利益而自相残杀,是欧洲人不赞赏的做法。”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可说是兄弟间同室操戈,兄长得胜罢了,如果以此为功劳,那天下兄弟们都会忧惧不安啊。国人因为国耻,积愤已久,痛恨与外国的和议,从而把怨恨都迁怒、集中到李鸿章一人身上,事出固然有因,然而如果设身处地想想,在一八九五年二三月份、一九○○年八九月之交,假使这些批评者也处在李鸿章的位置,那么他们的举措和行为,果真就能比李鸿章表现出色吗?对李鸿章批评指责的人,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嬉笑怒骂,图一时口舌之快罢了。所以,我对李鸿章对于中国的功罪评价,恰恰是与此不同的。李鸿章现在已经去世了……







阅读提示:史学大师写历史:中国近代史的作者是吕思勉,梁启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史学大师写历史:中国近代史下载地址

上一本:新中国口述史
下一本: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