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鼎杰 日期:2015-05-26 12:42:40
本书从国际关系和战略学的视角进行解读,力图拨开战争迷雾,澄清战场细节,深入剖析中日双方立足于大战略、军事战略和作战层级的行动,进行中高层级的复盘。
作者简介:
王鼎杰,1980年生,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热爱历史与军事,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历史教师,做过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历任某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学术部部长、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战略学、战争史、儒学、中国传统史学。著有《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李鸿章时代》,数年来在《世界军事》、《战略与管理》、《中华参考》、《信报》(香港)、《成报》(香港)、《国学新视野》(香港)、《历史月刊》(台湾)、《航空档案》、《现代舰船》、《战场文集》、《全球防务》、《围棋天地》、《百家讲坛》等期刊发表战略、历史、传统文化类文章百余万言。
目录:
序姜鸣
引论:战争不复盘,历史无殷鉴
第一局:近代中日对抗格局之形成
第二局:地缘支点之争
第三局:战略机遇之争
第四局:军事转型之争
第五局:购舰竞赛
第六局:半岛危机与出兵竞争
第七局:调停引发的明争暗斗
第八局:开战法理之争
第九局:丰岛海战
第十局:成欢之战
第十一局:中日战争计划对比
第十二局:平壤之战
第十三局:大东沟海战 序 姜鸣引论:战争不复盘,历史无殷鉴第一局:近代中日对抗格局之形成第二局:地缘支点之争第三局:战略机遇之争第四局:军事转型之争第五局:购舰竞赛第六局:半岛危机与出兵竞争第七局:调停引发的明争暗斗第八局:开战法理之争第九局:丰岛海战第十局:成欢之战第十一局:中日战争计划对比第十二局:平壤之战第十三局:大东沟海战第十四局:金旅之战第十五局:终战的较量总结篇:日本的甲午梦与中国的甲午病主要参考书目¨本书将大战略的视角引入到19世纪下半叶的中日关系和甲午战争研究,立意宏远,视野广阔,不拘成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掩卷后又启发读者久久的思索。可以说,整个学术界,迄今尚未有人对于甲午战争、对于近代中日关系,做过如此角度的剖析。——姜鸣(著名近代史专家)
¨甲午之战是日本第一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绝非最后一次。在这个沉痛的历史命题前,本书的作者展现了惊人的理性,和高度的专业素养。这部专著既用上了战略的放大镜,又用上了历史的显微镜,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如一把犀利的思想手术刀,触及了历史伤疤深处被遗忘的病因。或许有人无法接受这种医学式的理性,但却不能不承认:120年来,相关研究多如过江之鲫,但如本书这般兼实战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著作可谓凤毛麟角。欲知甲午,不可不读!——戴旭(国防大学教授)
¨ “国之大事”如何“以史为鉴”?本书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全书综合运用政治学及国际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历史学的方法论,动态再现了近代中日的第一轮 ¨ 本书将大战略的视角引入到19世纪下半叶的中日关系和甲午战争研究,立意宏远,视野广阔,不拘成说,读来让人耳目一新,掩卷后又启发读者久久的思索。可以说,整个学术界,迄今尚未有人对于甲午战争、对于近代中日关系,做过如此角度的剖析。——姜鸣(著名近代史专家)¨ 甲午之战是日本第一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绝非最后一次。在这个沉痛的历史命题前,本书的作者展现了惊人的理性,和高度的专业素养。这部专著既用上了战略的放大镜,又用上了历史的显微镜,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如一把犀利的思想手术刀,触及了历史伤疤深处被遗忘的病因。或许有人无法接受这种医学式的理性,但却不能不承认:120年来,相关研究多如过江之鲫,但如本书这般兼实战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著作可谓凤毛麟角。欲知甲午,不可不读!——戴 旭(国防大学教授)¨ “国之大事”如何“以史为鉴”?本书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全书综合运用政治学及国际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历史学的方法论,动态再现了近代中日的第一轮国运大碰撞。十五局复盘,兼顾了历史的宏观、中观与微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环环相扣,动魄惊心,颠覆了大量循循相因的定论成说,开辟了战史研究的崭新路径。——江上苇(《南方都市报》专栏作者、天涯煮酒论史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