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曾国藩:如何改变人生


作者:常常  日期:2015-06-17 10:02:50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四大名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轰轰烈烈的一生,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完美实践,因而被认为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后世对他的评价毁誊都有,但不影响他是一个影响了百年中国历史的人物。他严于律己,作官清廉,他的精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诚——诚心、诚敬、诚恳、诚笃、诚朴、诚实、诚挚。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右铭,每天三省其身。正是这样的人格修养,造就了曾国藩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本书以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为主线,深入挖掘他在求学、当京官、镇压太平天国、晚年这四个不同时期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乃至如何显著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这对当代仍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常常,本名常征,1974年出生,重庆市梁平县人。曾教过书、当过编辑,目前在家专心读书。对曾国藩有着深入研究,多次去曾国藩的家乡考察,出版有关曾国藩的著作多部。
  目录:
  一乡下的孩子        001 1.一条巨蟒从天而降      001 2.长辈的期望      006 3.苦读的动力是功名      01 4.进入翰林院      021二在京城的日子 029 1.十年七升迁靠的是什么      029 2.理学的效用      036 3.好风凭借力      040 4.这个人发疯了      045 5.曾国藩的烦心事      052 6.洪秀全把死敌逼出了山      057三出师不利   061 1.左膀右臂      061 2.杀人不眨眼      065 3.组建一支打不垮的队伍      068 4.败得灰头土脸      074 5.老天哪能让他死      083 6.城陵矶大战      091 7.武昌之后是田家镇      097 8.既生曾何生石      105 四倒霉岁月   118 1.重建水师      118 2.塔齐布、罗泽南之死      122 3.江西官场      130 4.血案注定了灭亡      133 5.离开这个鬼地方      146......
  前言曾国藩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不同的时期有他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显著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
  一、求学27年(1811~1838)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农村一个小地主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祖父、父亲深受耕读传家的影响,因此曾国藩7岁时开始读书,启蒙老师就是他父亲。读书期间有三件事情值得重视。一是他的老师对他的打击和讽刺,说什么“将来你要是有出息,我给你背伞”。二是岳父对他的赏识,说他的文章有“金华殿中人语气”,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三是第一次进京赶考,虽然落榜,但在路上当掉衣服并借钱买了一套二十三史,足见他对书有多么热爱。
  27岁考中进士,可以去朝廷做官了。
  二、京官14年(1839~1852)
  曾国藩从湖南农村走进北京城,几乎没有任何官场背景,但是他的官却升得很快。27岁中举,28岁入翰林院,29岁定为从七品,到32岁还是从七品。但从1843年到1847年,他曾国藩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不同的时期有他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显著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一、求学27年(1811~1838)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农村一个小地主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祖父、父亲深受耕读传家的影响,因此曾国藩7岁时开始读书,启蒙老师就是他父亲。读书期间有三件事情值得重视。一是他的老师对他的打击和讽刺,说什么“将来你要是有出息,我给你背伞”。二是岳父对他的赏识,说他的文章有“金华殿中人语气”,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三是第一次进京赶考,虽然落榜,但在路上当掉衣服并借钱买了一套二十三史,足见他对书有多么热爱。27岁考中进士,可以去朝廷做官了。二、京官14年(1839~1852)曾国藩从湖南农村走进北京城,几乎没有任何官场背景,但是他的官却升得很快。27岁中举,28岁入翰林院,29岁定为从七品,到32岁还是从七品。但从1843年到1847年,他由从七品骤升至从二品,五年之间连跃十级。按今天的算法,还差四个月才满36周岁。难怪他很得意地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为什么升得这么快呢?一是得到权臣穆彰阿的垂青,大力提携;二是他自己也很勤奋,在官场有一定声望。值得注意的是,穆彰阿被打倒时,曾国藩没有受牵连,可见在官场树立个人的清名有多重要。他扮演的显然不是马屁精的角色,而是靠个人的品格能力。三、镇压太平天国12年(1853~1864)曾国藩在长沙练兵时被绿营兵追杀过;连续吃了几个败仗,跳水自杀过;坐困江西时,局势绝望,如何死法都想好了;在祁门大营,有五次差点被太平军攻破营垒,而他身边只有两千护卫。经历了这些生生死死,曾国藩终于当上了两江总督,手握江南四省军政大权。既是因为肃顺、文庆举荐,更是因为慈禧太后上台以后,必须依靠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最后太平军被镇压下去。曾国藩仿佛在坐过山车,既饱受了官场的排挤和战争的折磨,甚至差点丧命,同时又收获了最高的荣誉,得到执掌清朝东南半壁江山的权力;既被别人吹捧为中兴名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同时内心深处又战战兢兢,生怕遭到“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下场。四、生命最后8年(1864~1872)这个阶段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是镇压捻军,二是处理天津教案。其实还有一件事情被忽略了,就是曾国藩在官场恪尽职守。他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到京城拜见慈禧以后,就去保定赴任(直隶总督府在河北保定,距北京约一百三十公里)。他没有像一般大官那样坐八抬大轿去保定,而是沿永定河行走,一边考察河工,一边了解当地民情。也因为他是直隶总督,所以才被安排去处理天津教案。结果被骂为卖国贼,精神上异常痛苦,一年八个月后就死了。他最后的头衔是: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1.左膀右臂
  《沙家浜》里,胡传魁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地方武装的组建,大抵都是如此。创业本来就是一件又辛苦又有风险的事情,要创立一支足以逐鹿天下的部队,更是难上加难。曾国藩1853年出山之初,就面对着类似的困境。一方面,军情紧急,就在曾国藩创立湘军的同一天,太平军攻陷了湖北省城武汉,进军长沙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另一方面,咸丰帝虽然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但这终究是个应急的职位,名义上只是“帮办”团练,空有组建部队的义务,却没有号令同僚的权力。而且曾国藩一介京官,戴孝出山,在湖南当地的官场上人生地不熟,平日里又清廉度日,手里没什么积蓄——筹办部队需要的权钱两样,他是一样都不占。咸丰帝被火烧了屁股,天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盼着各地团练救自己于水火,但是又想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吃得少,对于团练坚持国库一毛不拔的政策。曾国藩上书咸丰帝表示一定会组建一支剽悍骁勇的部队击溃长毛贼,咸丰也不过是回了一句“悉心办理,以资防剿”,给予亲切的口头鼓励,钱的事提都没提。可见,曾国藩此次出山,确实困难重重。不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曾国藩敢答应出山,也绝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处事稳字当头的曾国藩,没有相当的把握是不会贸然行动的。尽管筹办团练,皇上圣意的“天时”和地方支持的“地利”都占不到,困难随便一想就是一大堆,但是曾国藩却占到了“人和”,那就是他身边汇集了一群支持者。这些人或为麾下先锋,或为外部策应,或为背后靠山,群策群力,各显其能,这才让曾国藩有胆色逆势出山,将与天地斡旋一番。在曾国藩身边的将星,首推江忠源。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江忠源以忠义闻名一时。道光年间一位老家新化的举人邹柳溪病逝于北京,江忠源以同乡之谊,一路护送其灵柩返回湖南;湘乡籍举人邓铁松病死河北,也是江忠源一路护送灵柩返乡。北京到湘乡,三千余里,江忠源三千里送灵,一时传为美谈,时人谓之“奇人”、“义士”。那时候民风淳朴,没有媒体炒作借机搏出位之说,江忠源此举完全是他忠义任侠的天性使然。曾国藩素习理学,对忠义之道本来就心向往之,听说了江忠源的事迹,更是击节赞叹“真侠士”,非要结识一下,结果二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任侠之道,除了忠义不二,更要有勇力谋略。难得的是,江忠源就是这样一个忠勇并称、可远追武圣关帝的人物。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天国起事之初,江忠源就在老家新宁组建了一支地方团练武装,号称“楚勇”,以五百勇士纵横湘乡,平定民乱,阻击太平军,与清军协同作战。在剽悍的楚勇面前,清军就像是一群刚刚参加完军训的大学生。咸丰二年,江忠源率楚勇在蓑衣渡截击渡江的太平军,大获全胜,不仅击毁了太平军几乎所有的船只,更是将太平军重要将领、“开国元勋”南王冯云山一炮轰死,一战成名。同年,又在长沙防卫战中梅开二度,炮击轰死太平天国另一“开国将领”西王萧朝贵。一方面,在清军见到太平军如老鼠见到猫的咸丰初年,江忠源的楚勇屡战屡胜,更是连续击杀对方大将;另一方面,在太平天国册封的诸王中,在天京事变之前死于战场的西南二王,都死于江忠源之手。由此不难想象,江忠源当时是何等的名动天下,令清军又嫉又恨、太平军又恨又怕。此后不久,江忠源因为战功卓越,被提拔为湖北按察使,咸丰四年(1854)升任安徽巡抚,成为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而此时,曾国藩还在领着手下不成形的部队到处瞎折腾。就是这样一个江忠源,却与曾国藩甚为交好。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江忠源在北京时官位在曾国藩之下,受曾国藩赏识而没少得到照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个人趣味相投。在曾国藩筹办团练最窘迫的时候,江忠源频频上奏朝廷,替曾国藩说了不少好话,又以自己的实权,为曾国藩谋求了很多政策上的实惠,成为曾国藩筹办团练最硬气的靠山。另外一位在湘军创立之初就鼎力加盟的悍将,就是后来人称“湘军儒将”的罗泽南。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罗泽南家中贫苦,为了供他读书,只能过着卖了大衣柜交一年学费、卖了冬棉衣再交一年学费这样的惨淡生活。而且罗泽南身世悲苦:十九岁母亲去世,二十岁父亲、兄嫂相继过世,好不容易结婚生子,二十九岁出门赶考,适逢家乡大旱,回家时发现妻子哭成了泪人,一问才知道,几个月不见三个儿子居然全饿死了。十年死了十一个亲人,除了命犯天煞孤星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解释。就是这样,也丝毫不能阻止罗泽南读书的决心,到了三十三岁,他终于“补县学生”。为了补贴日常用度,罗泽南早年就在各地开馆讲学谋生。他开设的学馆授课风格别具一格,上午学文,下午习武,修身打坐,拳脚枪棒,无所不包。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曾国华、曾国荃曾就读于此,湘军的数名重要将领也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称之为湘军的“黄埔军校”也不过分。这种办学方法,也展示了罗泽南退而修学、进而勤王的儒家人格和价值追求。另外,文武并举也显示出一介儒生的罗泽南在军事上的专长。后来罗泽南成为湘军重要将领,亲赴战场,白日里在战场上率军冲杀,夜里在营帐秉烛夜读《春秋》、《左转》。麾下李续宾等人均是以一当百的虎将,却在书生罗泽南面前俯身受教。由此足见,罗泽南“儒将”之称,无论是为“儒”还是为“将”,都不是浪得虚名。咸丰二年,罗泽南在家乡以自己的学生为班底,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带着这支人马随曾国藩出山,组成了湘军最初的底子。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的领袖,那么罗泽南就是湘军不折不扣的“教父”。除这两位之外,曾国藩在京时的至交老友刘蓉、罗泽南的学生王錱、亲弟弟曾国葆,还有劝说曾国藩出山的郭嵩焘,也都在这个时候聚集在曾国藩身边。虽然是书生居多,但都有一腔报国热情。加上湖南巡抚张亮基,一直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曾国藩的团勇来救急,自然对曾国藩格外关照,不仅恭敬有加,在大小事务上更是鼎力配合。这些人汇聚到一起,让曾国藩有了成功的信心。人才有了,但是外部条件却依然恶劣。曾国藩早就听说太平军之乱起,民心思变,社会动荡,但是听说终究是听说,事不关己,不过是添了几分日常的谈资,直到亲身来到长沙,才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要乱得多。湖南湘乡原本民风就勇悍机巧,既多产名儒猛将,也有不少惯盗悍匪,其实原本就是一批人,走的路不同而已。太平天国之乱,调动了不少兵勇,吓跑了不少官员,原本暗潮汹涌的湖南社会忽然少了官方势力的制衡,各种牛鬼蛇神就一股脑地冒了出来,除了土匪流寇大行其道,也有不少小股的“党”、“会”借着太平天国狐假虎威地想要起事。这边曾国藩刚到长沙,道州的一支天地会就宣布起义,曾国藩赶紧派王錱、刘长佑带兵前去镇压。王刘二人的部队前脚跨出衙门大门,又传来衡山刘积厚率众杀死地方官策应太平军的消息,曾国藩又命王錱先灭刘积厚。王錱领命刚走,又有一大堆结党起义的消息传来,什么攸县黑红会、桂阳半边钱会、安化串子会、永州一炷香会,不一而足。曾国藩应接不暇,手下区区一千人,分身乏术,恨不得把一个兵勇掰成三个使。
  







阅读提示:曾国藩:如何改变人生的作者是常常,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曾国藩:如何改变人生下载地址

上一本:知识界的抗争
下一本: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