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冈田尊司 日期:2017-02-18 10:18:08
《怪癖心理学》是日本5年来最畅销的通俗心理学著作。 《怪癖心理学》揭示怪癖的真相:完美主义、洁癖、强迫症、多重人格等,所有的怪癖都是内心欲望的投射。你的影子操纵着你! 《怪癖心理学》使用了大量精彩案例,讲述尼采、叔本华、荣格、王尔德等天才人物是如何为怪癖所苦,又是如何因怪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的。 怪癖是人的两面性的体现,人既有做正确的事的冲动,也有做坏事的冲动。一味压制做坏事的冲动,很可能适得其反。勇于正视怪癖,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能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低谷,收获健康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
冈田尊司,1960年生于日本香川县,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作家。中途退学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后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院,在京都大学医学院高等脑科学讲座神经生物学教室、脑病态生理学讲座精神医学教室从事研究工作。现任职于京都医疗少年院,并担任山形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现代人的心理危机。主要著作有《边缘性人格障碍》《亚斯伯格症候群》《抑郁及精神障碍》《人为什么会失眠》《动摇世界的潜规则》《人格障碍》《了解孩子的“心病”》《悲伤的孩子们》等。
目录:
序言:你的影子操纵着你
每个人都有异常心理/001
“异常心理”不等于“精神障碍”/002
异常心理所传递的真相/004
第1章 恐怖的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异常心理的入口/002
无法接受妥协与模糊/004
三岛由纪夫的完美主义/005
无法释放本能/006
完美主义的悲剧《黑天鹅》/007
潜藏在完美主义下的病理/009
喜欢反复做同一件事的孩子/010
优秀白领为何反复卖淫/011
洁癖和饮食障碍/013
抹不掉的伤痛/015
印在心底的心理暗示/017
甘地的故事/019
完美主义与不洁恐惧/022
导致死亡的病态性完美主义/024
为何在成功的顶峰选择死亡/025
扔掉完美主义吧/028
即使满身泥垢也坚强生存/029
第2章 潜藏在身上的罪恶快感
被犹如麻醉般的快感控制时/034
欺侮、家庭暴力或虐待容易上瘾/036
虐待和欺侮是罪恶的温床/038
沉迷于怪异行为的儿童/039
过度饮食症与偷窃癖/041
快乐电流一旦接通便持续循环/044
说谎的快感/045
裸露是舒爽的/047
一个人的性爱/049
他人的不幸是蜜味的/052
罪恶哲学家巴塔耶的色情社会学/054
颠倒错乱的孩童经历/056
因不被爱而生“恶”/061
蹂躏弱者的快感/062
施虐症/064
摆脱罪恶的反复循环/068
第3章 从内心走出来的敌人
妒恨招致不幸/072
夏目漱石的被害妄想症/074
不存在无意义的偶然/076
过度敏感造成幻觉/078
被同伴排斥后/080
“大家都在离我远去”/082
绝对自我的陷阱/084
偏执分裂和抑郁/085
自恋性防御/087
是性欲还是支配欲?/089
只爱朋友妻的罗素/091
缺爱和自卑感导致病态的自恋/094
为什么无法阻止伴侣虐待孩子/096
嫉妒是人类情感中最强烈的心理/097
支配欲“中毒”/099
有色眼镜下的“问题儿童”/101
第4章 你被相反心理所愚弄
李尔王的悲剧/104
人会同时持有两种相反的心理/106
逆反心理/108
乖孩子常有“邪恶”的想象/110
与其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如顺其自然/112
何谓倔强、矫情?/114
就爱唱反调/116
不听话的孩子/118
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嗜虐性和解离症/121
第5章 你身体里的另一个你
脱离自身的另一个自己/124
从恶魔附身到癔症/126
“心理分析”的诞生/127
两种强迫观念——“固执观念”和“固着”/130
人有情结,情结也拥有我们/131
无意识现出原形/133
从自身经历中学习“心病”的荣格/134
拥有双重人格的荣格/136
第二人格是精神的“避风港”/140
改正强迫观念的方法/142
消除心理创伤的方法/144
第6章 只爱玩偶
玩偶之家/148
同一性扩散的时代/150
被遗弃的“玩偶”叔本华/151
被母亲当作玩偶的孩子/154
自恋者过于纯粹的爱情/156
自恋的人嫉妒深/158
被当作女孩养大的王尔德/159
“好孩子”的危险/162
为什么杀掉自己的孩子/163
杀掉亲生儿子的悲剧/164
悲剧背后的父母心及责任感/166
奉献的对象也是“另一个我”/167
失去依恋对象的悲伤/169
无法舍弃的人和物/170
依赖症/172
第7章 罪恶感和自我否定的深渊
恋母情结/174
酒精依赖症的背后/176
尼采为何一定要杀掉上帝/178
害怕“黑狗”的海明威/182
急于求死的冲动/184
潜藏在异常心理中的罪恶感/185
为何害怕得到幸福/187
另有隐情/191
自我否定的陷阱/192
试图用金钱购买友情的心理/193
痴迷“牛郎”的人/194
隐藏在依赖欲望背后的爱情饥渴/196
不惜出卖肉体的心理/197
半求半不求的自杀心理/199
不需要完美的人生/201
为何完美主义与自我否定有关/202
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203
为了幸福的人生/206
结语:异常心理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