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勇军/米莉等著 日期:2017-02-18 10:52:38
广场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当代中国存在着的、极为典型的“静默的喧嚣者”。一方面,它无疑喧嚣着,因为我们都看到、听到了;但是,它又处于一种静默的状态之中,因为,我们都对它熟视无睹。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组成的广场舞群体,其行为本身很是喧嚣,音乐、舞蹈、人数、行为,各个方面都带着一股子热闹劲,但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群体,广场舞群体又是相当静默的,并没有明确的组织、没有明确的意志、没有明确的身份,更为关键的是,没有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当这一群体受到攻击时,很难以组织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利益。近年来,广场舞与反对广场舞的人之间,对抗态势日趋激烈、极端,体现出身处“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急需构建的政治—社会结构:理性的现代公民、共识的现代观念、成熟的制度体系、有效的基层政府、自治的社会组织、公平的社会供给、务实的社区服务。
作者简介
黄勇军,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米莉,博士,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目录:
导论
一 缘起
二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三 广场舞:喧嚣的静默者
四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断裂时代的自我弥合:广场舞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世界
一 集体的大众与个体的大众:关于广场舞的宏大叙事
二 断裂与弥合:广场舞的个体、家庭、社会功能
三 分歧与困惑:自由观念中的广场舞
四 集体的自由与个体的自由:广场舞的界限缺失
五 结论
第二章 规制与惩罚:中、美、英比较视野中的广场舞治理
一 被放纵的大众:社会“冷热点”与广场舞的蔓延
二 被妖魔化的大众:中、美华人媒介关于广场舞的不同态度
三 被规制的大众:广场舞与中、美社区治理比较
四 被融合的大众:关于美国洛杉矶某公园排舞群体的实地调研
五 被分流的大众:中、英比较视野下的现代都市“农夫”
六 结论
第三章 重建女性主体价值:广场舞者的历史镜像与意义世界
一 “进步”与“典范”:国家叙事主体下的广场舞者
二 看不见的父权制:双重负担下的生存困境
三 被置换的意义世界:市场分化下的广场舞者
四 比较的视野:英国社区的功能设计与女性意义世界重构
五 结语
第四章 健康话语、排斥和再生产:广场舞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基于七个地区的实地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健康话语机制
三 排斥机制
四 再生产机制
五 结论
第五章 广场舞群体的生态考察:以湖南师范大学0731广场舞群体为个案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三 广场舞群体的兴起
四 群体结构与内部矛盾
五 外部冲击与群体张力
六 广场舞者与广场舞
七 人与地
第六章 都市村庄里的广场舞者:以长沙市火炬村为个案
一 调查的缘起
二 火炬村广场舞的基本状况
三 抗拒与冲突:火炬村广场舞遭遇到的外部限制
四 式微抑或繁荣:火炬村“广场舞”命运与“村民舞者”归属
五 结论
第七章 广场舞与小城镇中问阶层民众的生存意趣考察:以湖南省洞口县梦之恋舞蹈队为个案
一 柴:点燃生活热情的广场舞——广场舞的特征以及功能分析
二 米:享受品质生活的舞蹈者——舞蹈者生活环境与背景分析
三 油:滋润交际生活的新形式——熟人社会与半熟人社会网络的交织
四 盐:拒绝平淡步调的小团体——平凡而又不甘平凡的舞者
五 酱:演绎幸福梦想的大世界——一步一步,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六 醋:伴随风雨艰辛的坎坷路——舞团与现实的博弈
七 茶:品味风华岁月的生活情——一曲广场舞,舞出百味人生
八 结语:犹恋芳华故,舞出心中梦
第八章 官方话语与民问话语关于广场舞的博弈:基于人民网与天涯社区的话语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素材的选取
三 人民网和天涯社区关于广场舞的话语现状分析
四 关于网络广场舞现状的话语分析
第九章 城市中心的广场舞:基于长沙市贺龙体育场东广场的问卷调查
一 前言及研究方法
二 广场舞参与者分析
三 广场舞团体的发展状况
四 广场舞发展的外部支持因素
五 广场舞团体的管理机制
六 广场舞的功能分析
七 小结
第十章 广场生态:关于舞蹈群落选择的模型建构
一 “广场生态”的理论
二 数据与变量
三 影响因素初探
四 多类别逻辑回归模型的建构
五 “产品”的需求满足
六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