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高義 日期:2017-02-18 10:59:07
深入探討日本中產階級的第一流著作 一本抓住時間脈搏的書
哈佛大學日本研究權威 傅高義Ezra F. Vogel
出版50周年紀念版(2013年)
耶魯大學人類學教授William W. Kelly :回顧一本前瞻的經典
傅高義之妻Suzanne Hall Vogel:重返真町(Mamachi)
日本新中產階級是如何誕生的!
美國中日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深入探討日本中產階級的第一流經典,觀點獨到,深具見地。作者曾於日本千葉縣市川市真間町長駐,透過其詳盡的踏查與研究,為日本上班族及其家人的生活描繪了一幅既豐富又複雜的畫面,旨在顯示當代日本的變與不變。
日本社會歷經戰爭、戰敗、佔領及工業成長的巨大衝擊後,新中產階級誕生,成為戰後快速崛起、經濟高度發展的領頭羊,帶動了家庭、產業與文化的變革,不僅為社會快速變動時期的重要穩定力量,更建構了延續迄今的日本社會運作基本模式。
做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於九○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陷入「平成大蕭條」的長期景氣低迷,繼這「失去的十年」之後,二○○八年,金融海嘯再度重創日本經濟,二○一一年又發生「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一波接一波的經濟衝擊近乎動搖國本,將亟欲自衰退桎梏中解放的日本再次推入谷底,社會朝極端化發展,中產階級受到擠壓,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刻,日本社會正面臨重大的轉型陣痛,亦是檢視社會體質優劣的關鍵時刻。全世界都在關注日本震災後的重建與發展,究竟安倍經濟學是猛藥還是毒藥?古老而堅毅的大和魂安在?透過本書的歷史縱深,爬梳日本現代社會發展的軌跡,放眼未來,且看日本如何踏上重返榮耀的征途。
媒體推薦:
一本有見地的好書……一個礦藏,充滿有見地的觀察、評論與詮釋。
──《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本書旨在顯示歷經戰爭、戰敗、佔領及之後工業成長的巨大衝擊,當代日本的變與不變……對亟思以俗民誌著手描繪現代都市生活的人類學家、想要講授當代日本生活正在尋找一本好教科書的教師,以及任何關心現代社會之文化及社會變遷的人,本書值得強力推薦。
──《美國人類學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
深入研究一個迅速崛起、充實了日本公司階層組織並關心自己家庭及個人生活的『新中產階級』……本書值得廣為閱讀。
──The Annals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傅高義 Ezra Feivel Vogel
一九三七年生於俄亥俄州一個猶太人家庭。先後就讀俄亥俄衛斯里昂大學及哈佛大學,任教哈佛大學三十餘年。傅高義精通日文,能說漢語,著有多部關於中國、日本和亞洲的著作。他有關日本的著作,在西方作家中是史上最暢銷的,包括《日本新中產階級》(一九六三)及《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一九七九)。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譯作包括《哭泣的橄欖樹》、《塔利班與女裁縫》、《印度 美麗與詛咒》、《真正的家::365天每日智慧》、《遙遠的目擊者:阿拉伯之春紀事》等(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目录:
序:回顧一本前瞻的經典∕William W. Kelly
致謝
卷一:薪水的意義
1 問題與背景
雙重結構
背景:町
2 科層組織面面觀
成功的商人
專業個體戶
小商店店主
上班族
3上班族的門檻:千辛萬苦升學考
升學考試
家庭的角色:母親的投入
學校的角色:老師的投入
另闢蹊徑
考試肥大症
競爭退場
卷二:家庭與其他社會體系
4 光明新生活
有計畫的生活
不該省的不省
購物的自由
5 上班族家庭的政府觀
國家認同
公民的角色
若即若離
6 人際關係
夫妻孩子各有人際關係
小圈子
社會控制的技巧
7 基本價值
忠誠
能力
變奏:審美的價值
上班族的道德基礎
卷三:家庭面面觀
8 「家」的理想式微
「家」的概念
旁家
「家」的權威與福祉及其式微
象徵性的殘餘
家庭原則的式微
9 家庭分工
家庭內緩慢形成的合作
家務事:日常例行工作
家務事:不體面的與體面的
10 家庭權威
「男人當家」的傳統
分權原則的維持
丈夫權威的本質與行使
管理丈夫的藝術
婆婆與媳婦
11 家庭團結
家之所以為家
基本組合:母親與孩子抗衡父親
丈夫與妻子:逐漸增加的隱私及親密
與祖父母的聯合
12 兒女的養育
基本關係:母親與孩子相互依賴
主題的變奏:出生序、性別與出身
父親
教導孩子懂事
督促孩子用功讀書
卷四:真町面面觀
13 快速社會變遷中的秩序
轉型的秩序
新秩序的本質
新秩序的擴散
卷五:重返真町
14 薪資之外
舊真町新信心
沒有前景的薪水
邁向富裕
民族自尊的增長
「我家主義」:舊酒新瓶
15 成功之外:真町三十年後∕Suzanne Hall Vogel
經濟進步,國家與家庭的自信
上班族生活方式的主流地位
上班族生活的壓力
考試制度肥大症
不斷式微的「家」:核心家庭與持續增強的個人主義
婦女的解放.真町的模式
對婚姻期待的改變:新觀念與舊習慣
權威式微時代的兒女教育
成功之外
結語∕傅高義
附錄 野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