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刚升 日期:2017-02-18 20:50:51
民主政体的崩溃是影响重大的政治事件。民主政体为什么会崩溃?本项研究试图系统地解释民主崩溃的原因和因果机制。现有文献从阶级斗争和不平等、经济落后及不稳定、结构性社会分裂、政治制度缺陷、政治精英行为与选择,以及国际因素等几种理论路径来解释民主崩溃。但是,现有理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存在不足,适用的时空范围也比较有限。作者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民主崩溃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选民政治分裂程度高,二是离心型政治制度安排,那么该国民主政体就倾向于崩溃。
民主政体的崩溃通常都起源于国内社会的某种政治紧张关系,如果这种政治紧张关系愈演愈烈,就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当这种政治危机无法在现有的民主政体框架内解决时,就会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因此,理解政治危机的形成和激化,是解释民主崩溃的关键。政治危机的形成和激化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国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政治冲突,而这种政治冲突是不同选民集团存在严重政治分裂的反映。第二个条件是民主国家没有能力去解决这种严重的政治冲突。因此,国家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民主政体的稳定性。固然,国家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民主政体下的政治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国家能力的高低。从制度主义的视角讲,离心型民主政体会显著地削弱国家能力,从而使其无法应付剧烈的政治冲突。作者的观点可以归纳为: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而离心型制度安排无法塑造有效的国家能力,两者的结合倾向于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
这项研究采用比较历史分析方法,在重点横向比较德国(1919-1933年)、尼日利亚(1960-1966年)、智利(1964-1973年)三个民主崩溃案例和印度(1947年至今)一个民主存续案例的同时,还对四国不同时期的民主经历进行了纵向比较,以揭示选民政治分裂程度和政治制度安排对民主崩溃或维系的影响。作者希望这项研究能对如何避免新兴民主政体的失败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包刚升,浙江海宁人,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讲师。包刚升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在《二十一世纪》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南风窗》等新闻杂志发表时政评论多篇,译著有《国家建构与后发展》等。包刚升的学术论文《民主转型的周期性:从启动、崩溃到巩固》在中国大陆学术界首次引入了对“民主崩溃”的系统理论研究,其博士论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获2012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民主崩溃的新解释
第一节 民主崩溃及其历史
第二节 民主崩溃的现有解释
第三节 一种新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第二章 选民政治分裂的逻辑
第一节 选民政治分裂与政治冲突
第二节 选民政治分裂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选民政治分裂的衡量
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离心型民主政体
第一节 政治制度、国家能力与政治冲突
第二节 不同层次的政治制度安排
第三节 离心型民主政体的概念与特征
第四章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崩溃
第一节 德意志国家与魏玛共和国的起源
第二节 魏玛时期的选民政治分裂
第三节 魏玛宪法与政治危机
第五章 族群冲突与尼日利亚的民主困境
第一节 殖民统治、国家构建与民主起源
第二节 族群冲突、地区竞争与选民分裂
第三节 联邦宪法、政治制度与国家危机
第六章 阶级冲突与智利民主政体的失败
第一节 从竞争性政体到民主政体
第二节 工业化、普选权与选民阶级分裂
第三节 宪法制度与民主政体的危机
第七章 印度民主的奇迹与宪法制度
第一节 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民主的起源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选民政治分裂
第三节 宪法设计与政治制度安排
第八章 结论:如何避免新兴民主政体的失败
第一节 民主崩溃的理论总结与反思
第二节 选民政治分裂与民主转型
第三节 宪法设计、制度安排与民主转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