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昭连 日期:2018-11-12 10:24:59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集中围绕“之乎者也”等文言虚词是否古人口语这一问题,展开密集论述。全书共分七章。*章,以丰富的文献依据和繁密论证,依次指出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时期古人口语中并不使用“之乎者也”这样的虚词。第二章,通过历史的考察,指出文言虚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爆发”与其后迅速“消失”等现象,并分析其内在原因。第三章,分析指出了“辞”的本质就是非口语。第四章考察文言“虚词”的产生过程及成因。第五章,分析指出 “辞”的繁荣与“言外”观念之消亡的过程。第六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综合分析,指出 “辞”的加减与替换的情况。第七章,综合揭示了“修辞”乃古人为文之法的这一结论。全书语言凝练,结构得当,论述严谨,观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虚词是古人口语,这几乎是文化人*基本的常识。本书作者却提出这个与传统看法完全相左的观点。作者对汉语史上的材料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逆向考察了元明清时期、唐宋时期、汉魏南北朝时期直至先秦时期文言语气词与口语的关系。作者指出,古代书面语与口语既不对立,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整个文言虚词系统都是吕叔湘先生所谓“人为的东西”。汉语书面语无论古今,都是口语与非口语两部分的组合,非口语成分多,文言程度就高,就难懂;相反,口语成分多,白话程度就高,就易懂。作者特别强调,诸如“先秦书面语与口语一致”“文言是古人口语”之类的结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才出现的,是西方语言理论影响下的产物。这些结论根本是未经任何证明的假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