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莎莎 日期:2018-11-12 10:27:52
江村在世界及中国人类学、社会学史上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村落。我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在1936年夏在此进行了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并写作了闻名世界的作品PeasantLifeinChina(《江村经济》)。一直以来,江村人生活的发展变化持续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中外人类学、社会学者都不远万里来此进行学术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有不计其数的研究者到访江村,而费孝通本人更是通过共计二十八次重访江村来推进其新的学术生长点。在江村调查八十年后,本书作者以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的方式考察江村的社会生活,并在时间和空间中追溯江村的社会变迁轨迹。在方法论上,尝试提出一种场所追溯的民族志实践,进而通过时间人类学的讨论去理解社会变迁。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所所长赵旭东教授作序,庄孔韶、王延中、王建民、思沁夫等多位中外人类学学者郑重推荐。
王莎莎在田野报告中所描记下来的很多细节内容终将在江村历史文献的遗存中留下一笔,她的不懈努力也必将使其成为江村重访研究队伍中的一分子,她细致的重访研究所梳理出来的学术史脉络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和分析也会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实际借鉴。——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王莎莎博士注意到,作为中国人类学的经典之作发生地之一的江村,因费孝通先生的名望,始终携带着巨大的政治、社会与学术影响而前行。不仅如此,她的人类学参与观察,精彩地展示了传统民俗与科技进步何以整合的现代江村图景;她的这一回访与关联性研究的价还在于,顺理成章地为读者提供了认识江村社会文化变迁的缘由、脉络与未来走向。
——庄孔韶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莎莎的《江村八十年》,为费孝通开辟的“江村”研究谱系增添了新的注脚。这是中国人类学学科研究的新记录,也是用田野民族志方法探讨21世纪中国乡村发展转型的新成果,体现了深入田野参与观察的生命力和社会学人类学中国学派的新魅力。——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基于作者对于江村这个学术名村的追踪研究,不仅呈现了江村人的生活,又关照了学科史的追溯。开弦弓之成为“江村”,不仅是名著里的江村,更是实践中的江村。——王建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莎莎的《江村八十年》以跨越时空的视野,国际学术对话的表述,以及对“文化自觉”的追求,勾勒了以费孝通先生为主帅的人类学中国乡村人类学派的起点——江村研究兴起和发展的路线图。
——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人类学高级论坛创建秘书长、顾问无疑这部民族志又一次唤起了人们对“江村研究”的热情。——思沁夫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如果你读过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读过他和其他学者的一系列江村调查研究,或者碰巧还读过本人的《江村七十年》,那么,你不能错过这本《江村八十年》。接下来你可以期待能与《百年孤独》媲美的《百年江村》的面世,而作者也许就是王莎莎!——周拥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江村七十年》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