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凯凯 日期:2018-11-12 11:19:07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地方院校呈现出“组织化动员”的迎评景象,这种奇特的组织行为存在三重悖论: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相悖、世界各国评估实践几乎没有同例。
那么,这种独特的迎评景象为什么会发生?又是怎么发生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以大学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质的研究法、案例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大学“组织化动员”迎评这种策略行动的涵义,挖掘这种奇特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
首先,对评估“组织化动员”发生的行业背景进行深入剖析。简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评估发展历程,描述分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家实施评估的现实基础与制度特点。重点分析被评院校面临的内外“结构性紧张”。外在的“结构性紧张”表现在评估结论与大学资源获取密切相关,而大学组织的资源依赖性使大学对评估结论高度敏感。内在的“结构性紧张”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高校办学面临严峻挑战,理想化的评估目标与薄弱的办学基础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本科评估的“组织化动员”为大学组织依靠整合人员力量,应对内外双重“结构性紧张”而产生的一种“压迫性反应”。
其次,深入挖掘评估“组织化动员”产生的社会结构背景。沿着从总体性支配到技术治理的脉络,分析赶超式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在改革开放前后不同的呈现方式。分析改革开放前“总体性社会”的结构形态特征和资源配置方式,剖析“组织化动员”模式产生的起源、动因和运作程序,分析“单位”体制的特点,探讨伴随着“运动”而进行“组织化动员”的效果。分析改革开放后“分化性社会”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探讨技术治理模式兴起的原因,剖析项目治国的逻辑、特点和方法等。
再次,在“组织化动员”为典型的地方院校中选择一所,作为剖析“单位”载体的案例。对案例大学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描述思想动员、宣传动员和行政动员各种动员技术的实施过程,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后,深入到个体层面,以教师为核心,对“组织化动员”的微观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描述教师对待本科评估的矛盾态度,以及所产生的相关行为方式,深入分析教师这个学术职业的工作特点,挖掘教师们这种态度和行动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