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坎贝尔·珀顿 日期:2022-08-18 00:53:47
长期以来,心理治疗界都将“理论系统”作为治疗实践的基础。这也说明了为何不同流派的创建者都致力于提出各自的治疗理论,于其他流派相区别,并坚定地认定自己的理论是描绘心灵世界的真实“地图”。问题在于,当人们看到自己创造的强大模型运行良好,并具有令人满意的解释力时,会倾向于过度应用该模型,甚至有意无意地将模型与现实混为一谈,混淆了“地图”与“领土”的区别。在心理治疗中,当心理工作者过于认同某一理论流派时,常常容易出现把理论“套”在来访者身上的情况,甚至用理论“强行解释”来访者的问题,忽视了理论*初仅源于对临床现象的一种可能性猜测和理解框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理论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应忘记:不论地图多么栩栩如生,它都无法等同于领土本身。一个根本性的误区在于,理论家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常识性的现实是超越语言和概念的。”作者将各种方法的“核心常识”汇集在一起,以不偏离人们思考个人烦恼的日常方式,提供了一套对心理治疗实践的综合理解。无论是对心理治疗理论哲学分析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临床实践中实际操作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获得一种“醍醐灌顶”的阅读乐趣。
每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理论术语、概念体系和治疗理念,也都基于各自偏好的哲学观为理解人性提供一套解释系统。本书**部分批判性地讨论了临床心理工作者司空见惯的概念和技术,也给了他们更多启发。第二部分作为一种未来临床咨询与治疗发展的假设,构建了实践系统,还提出一种可能性框架,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