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青松 日期:2014-07-21 00:01:03
“影子银行”是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影子银行问世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其身份尴尬、矛盾丛生,发展更是步履维艰:它游离在阳光与阴暗之下,光明与黑暗之间。有人赞美它是中小企业的生命之源,让无数处于资金饥渴中的企业获得重生的甘露;有人指责它是可怕的金融炸弹,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有人大声疾呼让它回到阳光下茁壮成长;有人则认为应防微杜渐,要求坚决取缔它。
到底什么是影子银行?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又何在?《影子银行》作者陈青松通过长期研究,并深入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以及珠三角的广东深圳、东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如何运作和利弊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到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大量第一手真实案例。
此外,作者还重点从中小企业贷款难、城镇化建设、钱荒、互联网金融等时下经济热点的角度,结合影子银行在这些经济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精彩剖析,既从宏观又从微观上将真实的影子银行呈现给读者。
作者简介:
陈青松,湖北天门人,1998年于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担任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总经理秘书、办公室副主任,湖南五仙山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后进入媒体行业,曾担任多家知名媒体财经记者。
多年来,作者一直深扎珠三角、长三角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广东深圳、东莞、上海、浙江温州等地的改革和中小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过深度调查。其中《温州震痛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珠三角企业困境调查》、《珠三角产业进退》等多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作者熟悉中国法律及中国企业PE、VC、海外上市运作程序,精通企业管理。多年来,作者发表两百余篇约五十余万字新闻作品,撰写过多部企业研究著作。曾先后出版图书《企业激励:神奇的一滴蜜》、《100个经典营销案例》,以及《救救孩子――中国网瘾少年调查》、《冲出地平线――鼠族也有阳光梦》、《守望》等。
目录:
第一章天使OR魔鬼?中小企业对影子银行爱恨交织
中小企业资金饥渴
东莞调查: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样本
中小企业的上市苦旅
IPO关闸券商裁员彰显中小企业融资之艰
心焦的中小企业主
“影子银行”救火
郑老板的千里讨债路
从百万富翁到穷光蛋
第二章“中国式次贷危机”爆发?
“老板跑路”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
连环民间借贷引发“地震”
民间借贷市场混乱无序
“影子银行”滋生疯狂高利贷“毒瘤”
民间借贷市场活跃的公务员“掮客”第一章天使OR魔鬼?中小企业对影子银行爱恨交织
中小企业资金饥渴
东莞调查: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样本
中小企业的上市苦旅
IPO关闸券商裁员彰显中小企业融资之艰
心焦的中小企业主
“影子银行”救火
郑老板的千里讨债路
从百万富翁到穷光蛋
第二章“中国式次贷危机”爆发?
“老板跑路”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
连环民间借贷引发“地震”
民间借贷市场混乱无序
“影子银行”滋生疯狂高利贷“毒瘤”
民间借贷市场活跃的公务员“掮客”
隐匿于银行体系内的高利贷操盘手
银行成合谋共利隐形市场
第三章高利诱惑下变身“影子银行”
放弃实业变身“影子银行”
上市公司疯投小贷公司背后
都玩“钱生钱”的游戏谁来搞实业
年息48%融资红线引发轩然大波
第四章监管体系外的地下金融体系
小额贷高息大揭秘
一名房地产企业主的无奈“过桥贷”
小贷借道“基金”融资影子银行现身其间
小贷公司为何热衷大额贷款
中西部小贷公司冰火两重天
担保公司: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微企业减税受热捧
第五章银行“出表”
券商资管渗透影子银行业务
银证通道业务面临被叫停风险
调查:年终银行理财“吸储”大战打响
高收益理财产品背后暗藏巨大风险
一起典型银行理财兑付纠纷案件
监管层向银行理财资金池“开刀”
信达资产管理是中国的最大影子银行吗
第六章钱荒背后的影子银行魅影
钱荒:惊心动魄的三天
钱荒背后的“影子”凶手
“钱荒”折射各大商业银行“无底线”
银行暴利无法否认
实体经济是银行高利润的最大受害者
2014年“钱荒”会常态化吗
QE退出带来中国市场“心理地震”
第七章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
“卡位”影子银行拯救者还是搅局者
阿里巴巴变身“影子银行”
2500亿元“余额宝”改变金融生态
“狼”来了银行打响保卫“奶酪”之战
银行发力争夺“最后一公里”
一家外贸B2B公司的火箭蹿升
高收益的余额宝会被叫停吗
第八章网贷“脱缰”
投融资领域新星P2P网贷狂野生长
P2P网贷投资者深陷泥潭
网贷吸金游戏庞氏骗局现身
一线调查:网贷行业担保乱象丛生
规范P2P网贷行业亟待监管
互联网金融不可触碰的“红线”
第九章影子银行:生死劫还是康庄大道
金融幽灵还是融资功臣
影子银行风险是否可控
监管难题:疏与堵的选择
影子银行基本法出炉引热议
顶层设计直指影子银行
让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
心焦的中小企业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原来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无数中小企业便一直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苦苦挣扎。
对无数中小企业而言,这个经济的冬天寒冷而漫长。
从2011年开始,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浙江温州迎来倒春寒。市场上不时传出温州知名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倒闭破产的消息,如温州当地有名的电器企业月兔集团和鞋服公司皮王狮丹被传倒闭。此后,月兔集团由政府介入,债权人接盘重组,企业停产后又恢复生产。
彼时,社会热点舆情,是温州广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还贷压力大,以及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多企业订单减少或是零订单等诸多情势。而在所有的问题中,“缺钱”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最挠头的问题。
在温州,鞋企和眼镜企业是其标志性产业,这两个产业曾为温州的繁荣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温州素有“中国鞋都”的美誉。
然而,辉煌过后,温州中小企业形势严峻。曾经发展最好的鞋企和眼镜企业面临的情况最为严重,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郭斌是温州本地一家鞋企的负责人。二十年前他高中毕业后从老家湖北到温州打工。他先是在鞋企做学徒,很快便掌握了这门技术。由于人肯干,脑瓜又聪明,老板先后提升他做生产主管、营销副总。
在鞋类企业闯荡了六七年,郭斌对这个行业了如指掌。1999年他辞掉了人人羡慕的企业高管职务,用打工积攒的和向亲戚朋友筹措的钱,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鞋企。
虽然刚开始自己的生产车间并不大,但由于对这个行业很熟悉,以及之前积累的丰富人脉资源,郭斌很快就打开了一片天地,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不到三年工夫,他手下的员工就有四五百号人。
回忆起2008年前企业所经历的黄金时期,郭斌仍然十分回味:那个时候,鞋子绝大部分出口欧美,每年订单直线上升,利润更是相当可观。
但是现在,与所有同行一样,郭斌的企业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其次,“民工荒”年年来袭、企业生产技术工人极度匮乏,有时郭斌还要亲自回老家找工人。为了招到好的工人,企业不得不提高福利待遇,这导致人力成本持续上涨。此外,由于外贸出口下降,内需也不活跃,加上竞争激烈等因素,产品市场价无法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而2011年则同比上涨6.0%。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往往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上涨的成本只能由企业自己负担。
调查结果还显示,长三角一带的中小企业认为2011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企业高达81%,而2010年只有56%。
除了原材料上涨令人头痛外,工人工资上涨更是让中小企业难以招架。2011年企业雇用工人的工资水平较2010年出现20%~30%的上涨。由于工资上涨较快,工人在薪酬方面出现攀比现象。往往是一家企业提工资,一些员工便立即跳槽,同时带动工友出现离职潮。
根据温州市经贸局当年对855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紧缺,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尤其以鞋类、服装和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情况最为严重,80%以上的企业用工缺口达10%以上,约有25%的企业出现因缺工导致生产能力饱和而不敢接单的现象。
2011年一季度,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大约30%,亏损面达到1/4。
不过,这些困难在郭斌看来,都不算是大事。他认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只是暂时的,经济形势起起伏伏很正常。企业只要坚持,就可以渡过难关。
郭斌认为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问题:购买原材料要钱,发工资要钱……从年初开始,他的鞋企周转资金变得骤然紧张起来。
温州市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当前资金吃紧的企业占到42.9%。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只要机器一开动,就必须保证大量的周转资金,郭斌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由于上下游企业都缺少周转资金,除特殊关系外,企业之间交易大都要求现货现款。郭斌的鞋企年销售额一千多万元,大量的周转资金必不可少。
为了筹措资金,郭斌想到了银行。因为以前只要有抵押,银行就可以提供贷款。
郭斌随后找到以前贷款给自己的一家国有银行,希望获得周转资金的支持。
但是,他得到的答复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银行陆续收紧银根,以前较为优待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相对收紧。
银行方面还告诉郭斌,他的鞋企属于传统制造业,像这种中小民营企业不仅在温州、浙江,就是在上海、广东也是多如牛毛。“在你来之前我们已经收到数十家贷款申请,最后只有两家拿到贷款,而且还是在三个月之后才能拿到。”郭斌还了解到,之前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的贷款模式已经基本被取消,银行目前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有抵押物,还增加了优质企业将股权作为抵押物的要求。
此外,银行为了保障资金安全,贷款手续相当烦琐,贷款审批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企业根本等不起。
不甘心的郭斌继续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总之,能想到的他都跑了。
以前,郭斌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生产经营上,现在他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精力跑贷款。一个月下来,得到的答复大同小异。结果只有一个:贷不到款。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