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劳动力市场与维护职工权益


作者:黄任民  日期:2014-07-28 02:04:13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在于,劳动力市场供给方是众多的劳动者,价格则主要表现为以工资为主的劳动报酬。因此,劳动力市场首先面临的就是劳动者如何成功实现就业,并以此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然而我国总体上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客观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不但影响了劳动报酬水平的正常增长,而且还屡屡发生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过程中,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
  作者简介:
  黄任民,男,教授,四川广元人,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中国劳动学会理事、中国政策学会理事、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主编、合著《薪酬制度与薪酬管理》《分化与协调》《乡镇社会论》《工资集体协商作指南》《公共管理经典著作导读》等著作。
  目录:
  第一编工人职工与经济建设
  第一章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经济建设
  第二章企业改革中的三种经济关系
  第三章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
  第四章搞好职工文化技术培训
  第二编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之管见
  第六章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与相对增加——兼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观念与措施
  第七章从农村人到镇上人:身份系统的变革
  第八章进城务工人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与工会的维权思路
  第九章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阶级属性研究——论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十章农民工及相关问题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双重影响
  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变化及工会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调整
  第十二章论劳动关系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
  第十三章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正在进入逐步减缓时期第一编工人职工与经济建设
  第一章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经济建设
  第二章企业改革中的三种经济关系
  第三章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
  第四章搞好职工文化技术培训
  第二编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之管见
  第六章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与相对增加——兼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观念与措施
  第七章从农村人到镇上人:身份系统的变革
  第八章进城务工人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与工会的维权思路
  第九章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阶级属性研究——论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十章农民工及相关问题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双重影响
  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变化及工会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调整
  第十二章论劳动关系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
  第十三章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正在进入逐步减缓时期
  第十四章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身份认同差异与不平等待遇
  第十五章和谐劳动关系与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十六章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
  第三编维护职工权益
  第十七章贯彻工会十四大精神在推动改革中搞好维护
  第十八章当前困难职工群体的特征及突出问题
  第十九章面对低收入群体的工会对策
  第二十章工资集体协商中的经济分析
  第二十一章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特点及工会作用的切实发挥
  第二十二章后危机时代工资集体协商中的工会策略
  第二十三章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一章 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经济建设
  [摘 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是工人阶级的主要任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这是由我国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现阶段任务所决定的,能否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经济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方向。
    首先,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主要任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要“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主要任务。
  其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坚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人只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历来强调经济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方向,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因为依靠工人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工人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前,“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的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而工人阶级争得统治地位的目标则是共同富裕,因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最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言,必须依靠工人阶级。从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看,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要集体领导、不坚持企业民主管理,广大职工群众无法进行监督造成的。我国工人阶级是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最坚定的力量。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言,依靠工人阶级更是至关重要。一是要依靠工人阶级反对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二是反对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近年来连续出现了许多起侵犯职工权益、侮辱职工人格、甚至体罚职工的事件,这是极其恶劣的。我们在加强法制和严格执法的同时,要使职工群众自觉地以合法手段保护自己。三是防止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对我们队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俊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J].学习与实践,1995,(12) 
  [2]孙曦.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县域经济与县级政府职能转换[J].科学经济社会,1993,(01) 
   [3]吴金兰.发展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素质——兼及吉林石化公司的经验[J].人口学刊,1989,(06) 
   [4]谭麟书,王晓康.自贡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职工素质[J].中国职工教育,1995,(08)
  [5]刘声远,苏义发.搞经济与讲政治的理论统一[J].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1)
   [6]崔惟琳.高校工作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05)
   [7]李合敏.两手都要硬[J].高校理论战线,1993,(06)
   [8]彭顺清.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进双文明创建[J].学习与实践,1997,(04)发表于《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4期。
  第二章 企业改革中的三种经济关系【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这个改革过程中,企业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以及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关系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如何处理好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企业职工与出资者所有权的关系以及企业职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劳动关系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到目前为止,许多国有企业开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理论界也为此展开了许多论述,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产权关系明晰的问题来进行的。所有的论述都努力地去界定“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这二者的关系对于现代企业制度而言的确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本文拟就出资者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经营权以及劳动者的权利等关系,谈谈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
  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
  建立企业首先是投入资产,使企业有经营的资本,凡是投入资产者即享有出资者所有权。而众多出资者的资产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成为法人资本,由此产生法人财产权。从这个过程来看,产权关系是很明确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问题就复杂起来,当前的争论也主要集中于此。
  第一,出资者所有权是否进入企业。
  有人认为,出资者一旦将自己一部分资本投入企业之后,这部分资本就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为一体,成为企业的法人资本,而法人资本作为一个整体,出资者是无法干预的。这种观点太绝对化,他只将出资者看成独立的个体,作为个体出资者,的确不能也无法干预作为整体的法人资本,更何况有的出资者本来的目的只是投机,而不是企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将出资者作为整体来看,他们是不能不关心企业状况的,因为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资者的利益。
  出资者首先要按其所出资本享受企业的收益权,而收益权的享受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出资者要通过出资者代表大会和由它选出的董事会、监事会享有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通过享受这种权利保障最终收益权的实现,否则,收益权同银行利息一样,出资者自己难以掌握,且承担大于存款的风险,这就必然造成出资者的行为只具有投机性质,而不带有投资的性质。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改变所有制的性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出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但这种分离在任何国家都不允许导致所有权性质的根本改变,因而分离只能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所有制,其本质内容是所有权,所有权的归属决定所有制的性质。
  所有制的全部内容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实际上是所有权与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的分离,而这种分离决不意味着法人财产权能绝对脱离出资者所有权,否则,出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所有制的性质就会蜕变,这是任何出资者所不能容忍的。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非两权绝对脱钩,出资者不但享有收益权,而且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必然运用其所有权影响企业的方向,同时保证自己的资本不因投资而流失或发生所有制的变异。
  第三,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进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有的同志认为,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绝对分离才能实现政企分开,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产完全负责,在没有所有权对法人财产权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使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观点是很幼稚的,因为,出资者只有通过所有权影响并控制企业,才能使自己的资本保值并增值,国有资产也不例外。哪种认为国有资产所有权脱离企业法人财产权,才能使政企分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以这种观点指导实际工作,不但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还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企业职工与出资者所有权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理论指导下,普遍推行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很大程度上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但是,承包制没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并且还出现了企业行为短期化的难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关键之一是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谁来代表。本文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有资产的代表应是企业职工。
  第一,企业职工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有资产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正因为如此,凡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定,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然产物,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正是国有资产所有权进入全国经济领域的表现。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则不能直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执行,而最适合作为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的,应是企业职工。
  有人会说,企业职工只占全国人民的几万分之一,因而不具有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性。这种说法似乎是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实际上是要从根本上否认国有资产的全民性质。因为全国人民事实上不可能利用国有资产的全民性质,直接使其所有权在每个具体企业实现,即使是自己选举的全国人民代表也无法实现,如果片面强调国有资产人人有份,就会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进入企业成为一句空话。而企业职工作为全国人民的一部分,直接占有、使用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直接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完全可以作为全国人民的代表,保证国有资产所有权能真正进入企业。
  第二,长期建立起来的民主管理制度,使企业职工有能力当好国有资产在企业的代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使企业体制发生一定的变化,许多企业财产将不会再是由单一的国有资产构成,而是所有者多元化,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主要由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决定。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职工代表大会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提法是错误。的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董事会将决定企业重大方针和主要经营者的任免。但是,董事会的组成是由出资者的实力所决定,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后,原有的国有资产所在企业中占很大比重,因此董事会的组成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职工董事。既然,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的董事会必须有职工代表,而职工代表在董事会行使权力,就不能仅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全体职工,这样,职工代表大会就不仅仅像过去那样只是对企业重大决策进行审议、讨论,还要对职工董事如何在董事会中行使权利做出决定。可见,我国长期建立起来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职工代表国有资产所有权,保证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利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企业职工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维护国有资产。现在,有很多人担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国有资产不能得到保护,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它将会逐渐被侵蚀和吞并,最终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如果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不明确或者只是某些个人,这种担心是完全可能变成事实的。这对一些投资者而言,只要自己的投资得到了补偿甚至有了增值,企业的命运是无关紧要,而职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必然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国有资产,一方面,他们要力图使国有资产不流失,使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会反对“掠夺式经营”,他们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使企业的前途受到影响。可见,重视职工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四,职工持股不能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现在有一些同志认为,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会使职工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职工持股的形式可以使职工真正行使主人的权力,为此,现代企业制度中可以取消职工代表大会,而代之以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代表大会。这种思维是很不实际,一方面,职工所持股份的数量有限,难以对董事会的人选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很难通过董事会行使出资者所有权。另一方面,股分是可以转让的,一旦股份出手就无法行使股权,如果职工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出手,是不是就不再是企业的主人了呢?当然不是,企业职工之所以成为国有企业的主人翁,关键不是持有本企业的股份,而是以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的身份参加企业活动。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不能以股东(代表)大会代替职工代表大会的,否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就不能得到保证。
  三、企业职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
  职工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在企业中的代表,并不是说职工要直接管理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相对独立的,出资者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之后,就不能再对企业有任何干预,此时出资者所有权已同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发生分离,正是这种分离,使职工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只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生产。
  关于国有企业的职工既是所有制又是普通劳动者的问题,攻取仅有许多文章论述,就不再想。我们论述的中应该放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首先,管理者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以前,企业经营者大多由上级部门任命,他们的工作必须对上级负责,因此,上级部门有时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这时的管理者具有行政干部的性质。而现代企业制度中管理者由企业董事会任命,他们要按照董事会做出的重大决策进行经营管理,而日常的具体经营活动完全由管理者自行决定,投资者甚至董事会无权过多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已不单纯是某一投资者或投资机构的代理,在很大程度上,将以独立的管理者身份进入企业。正是这种变化,导致现代企业中劳动关系的部分新变化。
  其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在进行企业体制改革以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已经存在,有时也会非常尖锐,但这时的对立普遍是由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引起的,因为,总的说来,此时的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利益显得更加独立,这里我们不谈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只涉及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除了加强科学管理以外,有时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职工利益,特别是我国目前有关法律尚未健全,靠牺牲职工利益保证管理者自身利益的现象,就更加难以避免。因为,管理者的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实现方式不同,职工在工资分配上一般采用小时工资制、周薪制和月薪制,而主要管理者则以年薪制为主,所以,管理者与职工考虑问题和追求的目标就存在差异,这就必然造成企业管理者与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对立。而这种对立是由管理体制造成的,它只能通过努力不断进行调整,但不会最终消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企业劳动关系必须以合同形式加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姜初炎.浅析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两大难点[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S1) 
  [2]李水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我院深化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矿产与地质,1995,(Z1)
  [3]国家经委副主任陈清泰谈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J].新疆钢铁,1994,(03) 
  [4]王志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体制[J].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4)
  [5]徐学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对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 
   [6]聂德宗,王功荣.股份制: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最终走向[J].学习与探索,1994,(01) 
  [7]毛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J].成人高教学刊,1994,(04) 
  [8]姜作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1994,(04)
  [9]孙耀川,李天舒,王仕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亟待解决的难题与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4,(03). 
  [10]宋涛.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J].经济问题,1994,(11)
  [11]韩旭.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J].经济问题探索,1993,(12). 
  [12]吴家骏.关于我国企业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J].党校科研信息,1993,(24). 
  [13]王秋克.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辑刊,1993,(06).
  发表于《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第三章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
  [摘要]搞好企业需要企业党政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群众组织,必然要充分发挥好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工会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民主管理,其重要内容就是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为此,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错误,是不相信职工群众,认为群众落后,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参加管理。另一种错误,则与前一种完全相反,认为职工群众不但要参加管理,而且可以直接管理,也就是要否定生产中的管理权威。因此,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和带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厂长,工会,职工,民主管理
  关于工会在搞好大中型企业中的作用,工会工作在企业中是至关重要的,工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工劳动积极性的高低,关系到企业民主管理的水平,以及企业正常经营的许多条件。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清楚的认识到,加强工会工作,并不是由工会直接管理企业。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具体的经营活动,必须有专人或专门的机构负责。因此,要搞好大中型企业,还必须充分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会的工作就是要支持(经理)行使企业管理的权利,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一、正确处理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与职工民主管理的关系
  为了搞好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对于这三条,现在已有许多的论证和研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有一定的矛盾,许多同志认为强调这三点,使具体工作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使三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产生这种认识的思路发生了错误,它把三方面从分离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从关系的角度,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三方面关系并不完全是矛盾的,其内在的实质是统一的,这就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环节,共同搞好工作。当然,由于党,政,工三方面在具体工作中各有特点,所以,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协调和配合,以下我们准备着重分析怎样处理好工会工作与支持厂长行使正当权力的关系。
  第一,广大职工与厂长具有共同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企业中,厂长和广大职工共同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主人的权力,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由此我们认识到,确立厂长在企业经营中的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至高无上或大权独揽,厂长的中心地位与职工的主体地位不是对立的,而是要共同办好企业,也正是因为这一共同目标,才使厂长(经理)负责制能够顺利推行。在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之初,有的同志曾错误的认为,加强厂长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厂长个人说了算,不宜再过多地强调职工民主管理。实践证明,个别企业不坚持职工民主管理,造成职工与厂长对立情绪,生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社会主义企业,加强科学管理,突出厂长在生产中的权威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并不是把职工仅看成是机器设备的附属物,而应看到,职工同厂长一样,都是企业的主人翁,企业生产经营好坏,不仅影响到厂长的利益,更要对职工切身利益产生巨大影。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职工对企业的关心,不亚于任何人,对厂长做出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他们总是坚决地支持。如果我们不看到职工群众与厂长的这一共同点,人为地造成矛盾,厂长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决不可能真正落实,企业生产经营最终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二,企业工会工作必须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环节。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企业里,必须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怎样维护呢?从长远的观点看,首先是企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工会宣传,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支持厂长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在这个实体内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凡是与企业生产无关的部门,单位则无存在的必要。工会作为企业必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决不能脱离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外,如果不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工会则真的没必要在企业内建立。那么,工会在企业中的工作与厂长代表的行政工作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对此,全国各大中型企业都创造了许多经验,总的原则就是“支持和监督并存,监督和理解并存”。
   支持,就是要自觉尊重和维护厂长的经营管理权威,支持厂长充分行使正当的职权。在日常的生活动中,工会要积极配合厂长的工作,向职工宣传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对职工中出现的一些不理解企业方针,政策的现象,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当职工因生活困难影响工作时,要通过基层工会和工会积极分子,及时地为职工排忧解难,解除他们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当厂长对个别违纪职工进行处理时,工会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应坚决支持厂长的决定,并在事后对落后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维护全体职工的利益。
  监督,就是在支持厂长工作的同时,加强民主监督,特别是反对厂长违背民主管理的原则,不尊重职工群众意见的做法。这项工作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厂长的中心地位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相统一。但是,监督工作并不是建立在对立和挑毛病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在进行这方面工作时,工会应引导职工充分了解厂长做出某项决定的原因,理解厂长在具体经营工作中的困难,在提出意见的同时,更多地提出建议,协助厂长更好地开展工作。
  企业工会的工作与厂长工作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既要保证为国家多做贡献,又要使企业职工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因此,工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减轻厂长在许多工作(特别是有关职工生活方面)的负担,集中更多地精力搞好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要认识到工会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就是支持厂长的工作,而支持厂长的工作,就是为了搞好企业,就是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第三,工会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相互关系。许多企业的实际工作者都发现,虽然工会与行政工作各有具体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责任却是很难分清的,经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必须加强配合,工会支持厂长行使权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协调搞好与行政的关系。
  生产上的管理,主要是由行政部门层层落实,但同时,职工的劳动竞赛活动又是由工会组织的,在这方面,行政和工会的工作是完全统一,并相互关联的,配合得好就有利于企业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工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意效率的目的,企业行政采取了一切列的措施,如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制订提高设备和原材料利用率的措施等等。对这些有利于企业生产发展的规定,工会都在各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同时,围绕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任务,许多企业的工会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工会,许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开展各有特色的“增节杯”竞赛。为确保年度装置大检修的顺利进行,他们每年都开展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保一次开车成功为主要内容的大检修竞赛。为提高装置生产能力,他们近年来,一直把实现装置达标作为重点竞赛项目。通过劳动竞赛工作,工会给予企业行政以极大的支持,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工会不再给人以无足轻重的感觉,工会工作也受到企业行政的欢迎和拥护。
  工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同样离不开行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开展民主管理,虽然是由工会主管,但开展民主管理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行政部门决不可能袖手旁观,因此,在这项工作上,工会和行政仍然是不可分割。为了使民主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在制订措施和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工会要与行政协调一致,民主管理措施不能与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相矛盾,而应做到企业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工会开展的其他活动,往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就必须得到行政的支持。为此,各级工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主动与行政有关部门协商,凡是涉及到抽调人员,占用工时和需要行政经费等方面,必须主动征得厂长或有关行政领导的同意。这样,工会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以上分析说明,企业工会必须在党组织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具体活动是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开展,通过工会工作,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又要坚决维护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保证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防止和避免思想上的两种倾向
  为了搞好大中型企业,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突出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权威,同时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搞好企业民主管理,这三条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给社会主义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而实际工作中,在处理三方面关系时,确实有部分同志思想上认识不清,特别是处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关系上,就有两种不同的错误思想。一种错误,是不相信职工群众,认为群众落后,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参加管理。另一种错误,则与前一种完全相反,认为职工群众不但要参加管理,而且可以直接管理,也就是要否定生产中的管理权威。这两种思想都是极端错误的,用任何一种思想指导实际工作,都既无法真正确立厂长的中心地位,也无法真正实现民主管理,对生产是有害无益。
  第一种思想似乎是在支持厂长(经理)搞好经营管理,事实上,以这种思想管理企业,只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因为,厂长的经营管理是不可能逃脱广大职工的,企业管理主要是人、财、物的管理,对“财”和“物”可以单纯靠报表和调度就可以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点并发挥作用,而对人就不能如此简单,在历史上,资本主义企业曾采取过所谓"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结果是引起广大工人阶级的反抗,迫使资本家不得不采用新的管理方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人在工作中的态度如何,心情怎么样,将对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当今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在不改变所有制的前提下,加进了一些由工人参与的管理措施,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在我国社会主义企业里,管理者与全体职工群众并没有不同的特殊利益,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因此,在厂长(经理)从事管理工作时,不能置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利益于不顾。我们目前运行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决不是改变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而是要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不是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恰恰相反,职工参与管理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是要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绝不能在企业管理上走连资本主义企业都有所否定的老路,否则,将是很危险的。最后,再让我们看看职工群众是否具备参加管理的素质。对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职工群众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既包括脑力劳动者也包括体力劳动者,就是厂长本身也是职工群众这个整体中的一员,厂长是代表全体职工进行企业管理。在职工队伍中,许多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但懂得技术,也懂得企业管理,他们完全具有参加企业管理的能力。就是在具体生产岗位从事操作的普通职工,同样有能力参加管理。这部分职工而言,他们普遍对管理知识说不出一二三,讲不出概念,性质以及系统的管理程序,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他们最清楚自己的工作上,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哪些方面的制度和措施定得不合理,以及搞好管理的一些关键问题是什么,由此,他们完全能够为企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看不起职工群众,不相信职工群众的思想是不正确的,用这种思想管理企业,厂长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不利于搞好社会主义企业。
  第二种思想否定权威同样是错误的,这种思想目前虽然并不普遍,而且也不太明显,但确实存在,具体表现为,不但企业的重大决策要由职工决定,而且要求日常具体工作也要通过职工讨论决定。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要搞好生产,必须明确责任。而厂长的责任就是按职代会决定的重大决策,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前提就是必须树立权威,否则,令不行禁不止,企业生产就会受到损失。厂长的权威就如同一个乐队的指挥,在演奏前可以充分听取意见,但正是演奏时则只能按指挥的手势。这样做,如果发生了指导上的错误,才能有人承担责任。因此,民主管理不是否定厂长的作用,而是要对厂长的工作给予充分地支持,保证其行使正当的经营管理权力。当然,厂长在经营管理中有可能出现错误,这时,就要求职工行使民主权利,但行使民主权利不等于代替厂长,而是通过正确的途径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向上级部门放映,或要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经营管理中的错误进行批评,甚至提出更换新的管理者。此外,职工在工作中,往往更多地看到身边的情况,对企业全局并不十分了解,如果具体共走中的每件事,都交给全体职工讨论,意见很难得到尽快统一,对厂长做出经营决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同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市场又是不断变化的,能不能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这就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此,厂长的经营权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由此看来,不讲权威的所谓民主,是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
  







阅读提示:劳动力市场与维护职工权益的作者是黄任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劳动力市场与维护职工权益下载地址

上一本:教学生涯50年
下一本:社会冲突中的和平教育:学校层面..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