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亚瑟·亨·史密斯李楠 日期:2014-08-04 00:57:46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第一本探讨这个问题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作,也代表了一个时代外国人的中国观,因此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共总结了二十七条中国人的特性,引证丰富、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
作者简介:
亚瑟?亨?史密斯,美国传教士。1872年来到中国,先后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进行传教,因此得以广泛接触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人群,并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深入了解,对当时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他一生著有十多部作品,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其中《中国人的脸谱》一书是他在华传教22年之后,于1894年写作完成并出版的一部代表作。
目录:
译者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面子生存法则
第二章勤俭持家
第三章劳动是生活的主题
第四章万事礼为先
第五章淡薄的时间观念译者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面子生存法则
第二章勤俭持家
第三章劳动是生活的主题
第四章万事礼为先
第五章淡薄的时间观念
第六章凡事不较真儿
第七章善用误解
第八章拐弯抹角的艺术
第九章顺从背后的固执
第十章混乱的思维
第十一章灵魂的麻木
第十二章轻视“蛮夷”
第十三章缺乏公共意识
第十四章抱残守旧的习惯
第十五章极强的适应能力
第十六章顽强的生命力
第十七章坚忍的性格
第十八章知足常乐的心态
第十九章尊老爱幼的美德
第二十章积德行善的传统
第二十一章同情心的缺失
第二十二章功不可没的和事佬
第二十三章株连与守法
第二十四章猜疑的弱点
第二十五章漠视诚实守信的原则
第二十六章多元的信仰
第二十七章中国的现实与未来
第一章面子生存法则
一旦正确理解“面子”的含义,你就如同得到了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中国人的特性”之锁的钥匙。“面子”之于中国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然而在中国,“面子”不仅仅指人的脸面,它更是一个复杂的复合性名词,其含义远远超出我们所能表达的范围,或许比那些心领神会的词语的意义还要广泛。
想要弄清“面子”的意义,就算只能部分地理解,我们也要事先考虑有关的一些事实:作为一个种族,中国人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戏剧本能。几乎可以说,戏剧是这一种族唯一的全民性娱乐方式。中国人对戏剧的痴迷程度,同英国人对体育、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不分上下。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触动,中国人都会沉迷其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戏剧中的人物。置身于戏剧的场景之中,中国人会像戏中人物一般行礼、下跪、躬身、叩头。
在西方人眼中,这种行为即便不会被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会被看作是一种无趣的表现。而中国人正是借助这种戏剧术语来思考的。每当中国人的自我防御心理启动的时候,即便只有两三位听众,他们也会像面对上百万民众一般,慷慨激昂地说:“我不仅要对你说、对他说,我还要对你们大家说。”假如麻烦得到了解决,他们就会像绅士般自称自己是在一片赞扬声中“走下舞台”的;假如这些麻烦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们就“下不了台”。如果你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你就会发现,这一切与现实毫无瓜葛。
事实永远不会成为问题,而问题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如果人们总能适时地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说出一段漂亮的话,那根本就是做戏。我们不会到帷幕的后面探个究竟,因为这样做只会破坏戏的美感。在纠结各种复杂关系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去探究,因为这样才会有面子。如果不这样做,抑或忘记这样做,时时中断表演,就是“丢面子”。
一旦正确理解“面子”的含义,你就如同得到了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中国人的特性”之锁的钥匙。但我们必须注意一点:西方人通常不能完全理解面子的运作规则,以及这一规则所能获得的利益。他们总会忘记戏剧这一重要元素,而不断地纠缠于无足轻重的现实领域里。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面子如同南洋岛的“塔布”,存在着一种无法否定的势力。但面子更加神秘莫测、无章可循,只能按照中国人的观念来判断和变更。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无法否认这一点,因为在同一件事情上,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即便在解决村民吵架这样的小事上,“和事佬”也需要认真掂量面子的平衡问题,就像欧洲政客们思考力量均衡的问题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目的并不在于公正——尽管理论上要求这一点,但对于东方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调解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法律的仲裁。很多时候,诉讼都只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