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青年对话录:我的教育生涯


作者:汪丁丁  日期:2014-10-22 02:32:33



本书是汪丁丁教授开展“跨学科教学实验”生涯的回忆录。在中国,跨学科教育理念最早由汪丁丁教授提出。2008年,突破重重障碍,汪丁丁教授成为在中国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第一人。东北财大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对中国现下问题与危机重重的教育体制的一次深刻反思。该中心的成立,是一向关注青年成长的汪丁丁,为莘莘学子的知识命运和中国教育的长久发展,做出的一次不计回报的心血尝试。
  在东财跨学科研究中心这块辛苦得来的“试验田”里,汪丁丁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实验:用“批判性思考—问题导向的知识路径—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有“相与之情、向上之心、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的“有灵魂”的专家。这是与当下的应试教育有本质差异的。
  作者简介:
  汪丁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深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经济学博士。研究与教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领域。出版《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的视角》等数十部书籍。曾在《读书》《财经》等重要媒体就“中国问题”“人生问题”不断发言,近年身体力行主持“跨学科教育”实验,知行合一,直面“教育问题”。长期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倡导批判性思维,尤其关心青年人的思想成长,与读者互动的搜狐博客被誉为网上的“柏拉图学园”。
  目录:
  缘起教育生涯的新起点
  第一篇什么是跨学科教育
  主旨:培养有灵魂的专家
  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差异
  实验初目标:培养跨学科教师
  跨学科教育实验的四大创新
  跨学科教学方法
  评价维度
  改造教室
  招生办法
  悲剧与创新:新课程设计
  我与学生们的互动
  跨学科俱乐部
  第二篇传统教育的思与变缘起教育生涯的新起点
  第一篇什么是跨学科教育
  主旨:培养有灵魂的专家
  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差异
  实验初目标:培养跨学科教师
  跨学科教育实验的四大创新
  跨学科教学方法
  评价维度
  改造教室
  招生办法
  悲剧与创新:新课程设计
  我与学生们的互动
  跨学科俱乐部
  第二篇传统教育的思与变
   “跨学科教育”三论
  短论一:应试教育为何摧残人脑
  短论二:为什么跨学科教育重要?
  短论三:怎样掌握知识模块之间关系而不深究模块内的知识细节?
  我们一起成长,在朗润园
  让教育摆脱官僚制的摧残
  课堂不需要安静
  ——丁丁读《可汗学院》2014年湛庐中译本笔记摘要
  第三篇我与学生们的学术通讯
  一、丁丁指导李敏夏令营论文——熟悉并深刻理解模型的涵义
  二、丁丁指导徐杰硕士论文思路——以价辨质的研究路向
  三、丁丁指导刘颂杰博士论文意见——如何研究舒立团队的新闻实践?
  四、丁丁与马英举、余佳的交往——留学日子里的苦乐分享
  五、丁丁指导杨东睿出版著作——哲学与星相
  六、丁丁对丁建峰法理学课程设计的建议——本科新生的法学启蒙
  七、丁丁与徐轶青的学术探讨——中国基尼系数的争议
  八、丁丁与曹正汉、陈怡俊的讨论——关于博士培养问题
  九、丁丁与程琛的通信——“公司法”在中国的前途
  十、丁丁与黄小骑的交往——搜索引擎领域的创业机会
  附录
  附录一学生感言
  (一)打开跨学科之门/余海跃111
  (二)回生命之本真,发内心之大爱
  ——“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有感/王靖淇
  附录二清华大学2012级心理学与正念实践期末论文选
  (一)体会正念之道/孙千然
  (二)感悟正念/王婧
  附录三新政治经济学,“新”在何处?——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书评/马英举
  附录四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之“道”——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书评/丁建峰
  编后记汪丁丁:苦心孤诣的教育对话/赵婕
  为什么跨学科教育重要?注意,下面的第一、二段文字,概括了我的教育哲学。生活就是一连串问题的求解过程,关键是,你不可能知道你将遇到哪些问题。并且,对你的幸福感至关重要的是,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求解路径,而且每一路径都向着未知敞开——G.L.S.Shackle认为这样的不确定性(惊讶)是幸福感的必要条件,谁愿意消磨在完全确定的人生里呢?当然,假设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你仍能为你的生活做一些准备,那就是开发自己求解未知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被希腊人恰当地称为“phronesis”(实践智慧)。伽达默尔的论证是,普遍理性只有落实到具体情境中才是真正的理性和有力量的理性。嵌入于情境的理性,哈贝马斯称为“situatedreasoning”。因此,实践智慧与我多年来讲解的行为经济学的“情境理性”(又曰“依赖于情境的理性”或理性的“情境依赖性”)完全一致。当我们说一项知识在特定情境内是正确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提醒自己这项知识在其他情境内可能是谬误的。在思想史视角下,这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thinking)的起源。康德意义上的批判性思考,是为任一理论或观念划出适用的界限。越出了适用性的界限,真理就成为谬误。所以,批判性思考的任务是建立理论或观念的反例,因为每一反例都是一根界桩。常识以及由常识构成的历史(思想的和行动的),往往成为真理与谬误的最佳参照系统。历史是一些已经发生了的情境,并且这些历史情境的幸存者已将他们的实践智慧留给后代。因此,当我们从事批判性思考时,我们从历史学习实践智慧并逐渐对历史有了敬畏感。历史从不重复,历史是开放的,从任一历史情境,只要改变问题求解的路径,就可能改写历史。也因此,历史是一连串偶然,历史是一连串“黑天鹅事件”。这里,黑天鹅事件通常被定义为“罕见但致命的事件”(rareandvitalevents)。注意,这一定义里再次出现了“生命攸关”这一语词,它意味着关于黑天鹅事件的知识,必须从人们的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生活就是这样的一连串生命攸关问题的求解过程,值得回味的生活,是一连串黑天鹅事件——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却改变着生活的路径。 跨学科教育,我们在招生简章里宣布,是“问题导向的”而不是“教科书导向的”教育。如上述,生活就是一连串问题的求解过程。问题导向的教育于是返回生活教育,或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是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所以,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常识是教育的基础,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教育考核的标准。当问题本身来自生活时,当生活本身是一连串黑天鹅事件时,怎样求解问题?首先,改变我们对知识的态度,知识不再被视为一堆静止的概念(可以死记硬背)。在实践智慧的视角下,知识是鲜活的过程,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永远纠缠在一起(参阅汪丁丁,1998,《读书》,“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所谓“融入生命的知识”。以往应试教育培养了太多的优秀学生,他们太习惯于在课堂上问我:老师,那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有鉴于此,我特意要提出一些不可能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我特意告诉学生,习惯于思考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正是跨学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如果生活问题永远有必然正确的答案,生活在必然性之中,谁还可能有幸福呢?人之所以成为人,因为人的问题永远向未知开放,于是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静止的无生命的知识,借用王阳明的批评,与行割裂,终不是知。真知与生活是合一的,借用许茨的“社会科学概念”定义,是基于常识的再建构,是对生活保持敏感性的知识。所以,我们的跨学科教育同时就是将静止的知识改造为对生活保持敏感性的知识。其次,我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界定每一知识的合理范围,并通过这样的批判性思考初步确立人类知识版图里每一知识模块的轮廓。哈耶克《感觉的秩序》论证,脑的基本功能是为体验分类。改造静止的知识,就是改变每一位同学头脑里已有的关于世界的被误以为固定不变的分类。从此,任何观念必须对生活保持敏感,而且也据此而从短期记忆转移到学生们的长期记忆里,这恰好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暖记忆”(场景记忆)——也因此,人类有了“历史感”(或“时间”)。跨学科教育不承认任何固定不变的知识版图,因为,随着每一位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演化,他头脑里的观念拓扑也在改变(参阅汪丁丁,2001,《经济研究》,“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一方面,对他的生活保持敏感性的知识,在他头脑里观念拓扑内的模块边界在演化。另一方面,借助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其他切磋知识的方式,在同学们各自不同的观念拓扑之间可以形成主体间客观的知识。后者,成为跨学科教育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试卷设计所必需的知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成为每一位学生正确知识的制度条件。很明显,对学生而言,应试教育是一种激烈竞争的制度。在我们的教育实验中,跨学科教育已成为一种鼓励合作的制度。下面的试题,出自2014年6月21日每组四人的考生面试(请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请先审阅考题,4分钟之内,可以提问。然后,你们在主考老师面前放大声音自由讨论,争取在25分钟之内,注意,通过论证,获得更清晰的见解。保持沉默将导致你们全组被淘汰,你们每人的得分取决于:(1)与他人合作求解问题的能力,(2)表达不同于已表达过的观点的能力,(3)激发同伴想象力的能力。







阅读提示:青年对话录:我的教育生涯的作者是汪丁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青年对话录:我的教育生涯下载地址

上一本:古语文例释
下一本: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性格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