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仲牧 日期:2014-11-02 10:14:55
《赵仲牧文集(第三卷):符号分析和语言分析卷》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符号学的几点思考、符号学视野中的语词、诗句及其审美形式、民族电影的符号学解读、符号学、符号美学和心理美学、符号与美学、语言和事象哲学、语言构成中的六重关系、语言与诗学等。
目录:
符号分析
简论符号
关于符号学的几点思考
符号学视野中的语词、诗句及其审美形式
民族电影的符号学解读
符号学、符号美学和心理美学
符号与美学
语言分析
语言和事象哲学
语言构成中的六重关系
语言与诗学
说与写的分析美学
说写与听读活动在三维时态中的“在场”与“即时”心理分析和意向性分析
符号分析
简论符号
关于符号学的几点思考
符号学视野中的语词、诗句及其审美形式
民族电影的符号学解读
符号学、符号美学和心理美学
符号与美学
语言分析
语言和事象哲学
语言构成中的六重关系
语言与诗学
说与写的分析美学
说写与听读活动在三维时态中的“在场”与“即时”心理分析和意向性分析
(1)离析和积淀。
如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鱼纹、蛙纹。原始先民在当时从大自然中的鱼、蛙繁衍情况观察中得来的观念,要求人类也具有这种繁衍能力,转化为陶器上的鱼纹、蛙纹,具有能指美感和所指意义。也许都具有图腾意义,希望后代繁荣昌盛,这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如老子著作《德道经》,“无为即不为”,“无为而无不为”,积淀过程中的笔误影响重大。
马王堆锦帛上的乌鸦,在安葬中为什么用此图像?它积淀的所指意义是什么?追溯已经离析掉的意义,是否与后羿射日,九个太阳被射落地变成乌鸦有关?乌鸦是否指落地的太阳?
白族服装上的图饰离析了远古时原始、古老文化意义,能指审美意义就强化了。文化、历史不断地离析不断地积淀发展。傻尼人黑色包头原始文化积淀中很难说有好看意义,恐怕仅有某种象征、避邪意义,能指层面审美优势是十分微弱的,原始所指意义则是确定的。积淀意义形式化即广义上的形式冲动。由于形式化,在形式层面上,逐渐强化了形式层面的审美优势。
有这样的积淀意义和适应的形式感,才有了艺术审美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起源于表现、交流、积淀意义的形式化冲动;起源于能指层面、形式层面、审美优势的强化;还起源于具有审美优势的能指层面或形式层面相对于所指层面的离析。因此追求形式感,能指审美优势,出现形式主义或唯美主义思潮是艺术进化趋势。
(2)符号的建构、解析和重构与历史传承的关系。
积淀、离析是就符号内部的能所关系来讲。能指层面对所指层面的离析,形式层面对意义层面的离析;所指层面对能指层面的积淀,意义层面对形式层面的积淀。
第一,对整个符号、语词来讲,建构就是建构整个符号、语词,就是使非符号符号化。解构也是对整个符号、语词解构,使符号非符号化,使语词消解。重构就是又重新使非符号符号化,重新创造语词,都是对整个符号和整个语词来讲。
第二,针对符号与符号、语词与语词之间的那些横组合关系而言,也就是那些句法关系,编码关系而言,建构、解构和重构也是对横组合关系、句法关系、编码关系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第三,建构、解构、重构又是针对整个“语境”而言。句法语境、组合语境、施受语意(含场合语境)、文化、历史语境等而言,这样的语境同样处于建构、解构、重构之中。
第四,先见、意向和自我也同样不断地建构、解构、重构,没有什么固定不变。
有些古汉语词汇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后人不用了。如:“夫人乃有灵性者也”中的“夫人”很可能被今人理解为“妻子”的尊称。《诗经》中“桃之天天”,后来“桃”被解构,重构为“逃”,“天天”原义“艳丽”,后来被消解,重构为“无影无踪”。《陌上桑》也是成为消解了的词。
马王堆帛画上的乌鸦,现在也不、用,都以为不是吉祥物,喜鹊作为吉祥物也被消解了。如此的飞禽符号也在逐步消解。现代派的绘画、雕塑、诗歌是有意要消解传统符号的。追求着非符号化,即使是古风、歌行,都讲谐韵,虽然不讲平仄、对仗,如《陌上桑》。五四新诗也讲谐韵。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诗解构了诗歌传统符号。甚至一句一分行的结构也解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