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香港非营利组织


作者:王名李勇黄浩明  日期:2015-02-17 10:28:13



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香港非营利组织既有浓郁的基督教文明、宗教慈善和自由结社等西方文化因素,又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本书系统介绍了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史及管理现状,突出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信息,有助于读者较为系统、全面、客观地了解香港非营利组织,并为目前我国社会领域深化改革的展开和中国公益新体制的建构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王名,男,1960年10月生,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主编。1997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博士学位。
  李勇,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从事社会组织管理工作18年,亲身参与中国社会组织重大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国家十余个社会组织相关协调领导机构成员。著(编)十余部专业书籍。
  黄浩明,现任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研究员(教授)。发表中、英和日文文章120余篇,致力于社会组织战略管理和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目录:
  第一章香港概况/1
  1.1基本情况/1
  1.2人文与地理/2
  1.3历史/4
  1.4政治与行政/5
  1.5经济/7
  1.6教育与文化/8
  1.7小结/9
  第二章香港非营利组织发展及其规制史/11
  2.1发展与规制简史/11
  2.2发展的影响因素/20
  2.3香港非营利组织的特点/28
  2.4发展趋势/32
  2.5小结/36
  第三章香港慈善文化/37第一章香港概况/1
  1.1基本情况/1
  1.2人文与地理/2
  1.3历史/4
  1.4政治与行政/5
  1.5经济/7
  1.6教育与文化/8
  1.7小结/9
  第二章香港非营利组织发展及其规制史/11
  2.1发展与规制简史/11
  2.2发展的影响因素/20
  2.3香港非营利组织的特点/28
  2.4发展趋势/32
  2.5小结/36
  第三章香港慈善文化/37
  3.1独特的慈善文化/37
  3.2慈善文化的具象化:慈善捐赠/42
  3.3义工:慈善文化的集中实践者/45
  3.4小结/53
  第四章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54
  4.1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概要/54
  4.2设立与免税地位/59
  4.3劝募监管制度/64
  4.4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制度/67
  4.5香港非营利组织的解散规则/71
  4.6小结/73
  第五章香港非营利组织登记制度/74
  5.1《社团条例》之规定/74
  5.2《公司条例》之规定/85
  5.3小结/98
  第六章香港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99
  6.1香港税收制度概况/99
  6.2香港税制的主要税种/101
  6.3香港非营利组织减免税待遇与管理/103
  6.4涉及减免税的相关讨论/109
  6.5小结/112
  第七章香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体系/113
  7.1资助体系的历史变迁/113
  7.2资助现状/117
  7.3资助形式/124
  7.4保障机制/130
  7.5资助特点/135
  7.6小结/137
  第八章香港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开发与筹款/139
  8.1基本概念/140
  8.2资源开发与筹款的相关因素/141
  8.3香港非营利组织筹款的外部环境/142
  8.4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环境与筹款/147
  8.5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成功筹款对中国内地的意义/157
  8.6小结/159
  第九章香港的社会工作/160
  9.1发展历程/161
  9.2运行机制/163
  9.3服务领域/167
  9.4社工与义工/174
  9.5小结/178
  第十章香港的社会企业/179
  10.1发展概况/180
  10.2政府对社会企业的支持/188
  10.3发展趋势/200
  10.4小结/202
  第十一章香港非营利组织在内地的公益活动/203
  11.1基本情况概述/204
  11.2合作模式/207
  11.3主要成果/210
  11.4挑战与应对/215
  11.5小结/218
  第十二章香港非营利组织实例/219
  12.1香港世界宣明会/219
  12.2施永青基金/223
  12.3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26
  12.4黑暗中对话/228
  12.5长者安居协会/230
  12.6苗圃行动/232
  12.7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235
  12.8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237
  12.9香港赛马会/239
  12.10东华三院/242
  12.11救世军港澳军区/244
  12.12香港红十字会/248
  12.13香港社会福利署/249
  12.14突破机构/251
  12.15香港慈善立法的讨论/253
  第十三章尾章——香港非营利组织口述访谈录/256
  参考文献/274
  作者简介:
  /279
  后记/281 前言序一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演变
  香港人多习惯多做事,少说话,能写书的就更少。因此,香港的非营利组织虽已发展得很蓬勃,但坊间却不容易找到有关的参考书。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共同倡议,打算组织一批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一本对香港非营利组织做整体性论述的书,应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我在香港虽然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但工余一直也会参与志愿组织活动,曾任乐施会、苗圃行动与复康资源中心等非营利组织的理事,对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情况亦有一点了解,可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香港最初的非营利组织,真是纯民间的自组织。他们的出现皆因港英政府早年对社会的承担不足,令社会的弱势社群缺乏照顾,有能力的善心人士于是自发地组织起来,希望可以减少社会的悲剧。
          最初,这些组织多属于本地的街坊会、同乡会之类,随后亦有外来的宗教组织加入。最初,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赈灾与扶贫,后来逐渐便转移到教育与医疗工作。香港现序一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演变
          
          香港人多习惯多做事,少说话,能写书的就更少。因此,香港的非营利组织虽已发展得很蓬勃,但坊间却不容易找到有关的参考书。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共同倡议,打算组织一批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一本对香港非营利组织做整体性论述的书,应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我在香港虽然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但工余一直也会参与志愿组织活动,曾任乐施会、苗圃行动与复康资源中心等非营利组织的理事,对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情况亦有一点了解,可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香港最初的非营利组织,真是纯民间的自组织。他们的出现皆因港英政府早年对社会的承担不足,令社会的弱势社群缺乏照顾,有能力的善心人士于是自发地组织起来,希望可以减少社会的悲剧。
          最初,这些组织多属于本地的街坊会、同乡会之类,随后亦有外来的宗教组织加入。最初,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赈灾与扶贫,后来逐渐便转移到教育与医疗工作。香港现时的学校,大部分仍是由非营利组织办理的,只不过他们的财政来源,现时已主要依靠香港政府津贴。
          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教育事业上,亦出现在社会的其他事务上。随着香港的经济增长,政府的财力日增;但港英政府并没有借此以公营的服务去取代民间非营利组织,而是提供津贴,伴以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这些机构的服务,以达到政府的施政目标。
          这样做,不但可以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民间组织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缓冲地带,令政府可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甚至可以借此对民间组织进行一定的监督与管理。
          现实是:现时香港的一些规模庞大的民间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大部分的财政开支都来自政府的津贴。而他们提供的服务也逐渐集中在政府愿意津贴的那部分,政府不愿提供津贴的服务,他们就少做,甚至不做。所以,他们虽宣称自己是非政府组织,但实质上在执行政府的政策,成了政府的政策工具。
          这类组织一旦用惯了政府的钱,自己的筹款能力就日渐荒废,变成一停止资助,他们就无以为继,可谓已失去了独立的生命力。
          不过,香港亦存在着另一种情况。有不少非营利组织,一方面想拿政府的钱,另一方面却处处向政府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形成了政府施政的对立面。他们主要是一些环保组织与历史文化保育组织。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监督政府,防止政府贪一时施政上的方便,而牺牲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他们会对政府所主张的兴建高铁、新界东北发展、开第三条机场跑道等重大事件提出不同的反对意见;他们实际上已发展成政府的压力团体。
          近年,已有愈来愈多的非营利组织,把政策倡议也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他们不但想做政府没有顾及的事情,还想推动政府制定一些更有利于社会的政策。譬如,最近就有不少非营利组织在倡议政府要制定全民退休政策。
          他们觉得,如果能够及时推动政府修订一些不恰当的政策,并制定出一套更符合民间需要的政策,会比在本业上埋头苦干,带来更高的成效。
          这种想法表面上很有道理,但政策倡议无可避免会涉及不同的政治信念,一时间不容易在社会里取得共识;结果,公民参与反招来社会上无休止的争拗。有部分较为激进的非营利组织,甚至会为了倡议某些政策议题而发动群众游行,他们已愈来愈变得像政治团体,而非纯粹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
          这种发展不宜过甚,否则就会本末倒置。非营利组织始终有别于政治组织,应该先集中力量做好当前的社会服务工作。至于政策倡议,只宜视作向社会做信息回馈,不宜成为政治图谋的组织者。非营利组织若是政治色彩太浓,就很容易吓走一些原有的持不同政见的支持者,影响了自己的初衷,令原先的受惠者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施永青基金创办人:施永青
          2014年8月15日于香港
          
          
          序二
          
          本书是关于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专题著作。由我和李勇、浩明担任主编,邀请长期担任香港一家著名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王超博士参与和指导,由多位熟悉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在对香港非营利组织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基础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研讨、分工协作、集中统稿逐步完成,力图较为系统和真实地全景展示香港的非营利组织。付梓之际,就本书成书的若干问题简要交代一下,以为序言。
          一
          首先,因为香港紧靠内地但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先进又迥异于内地。近则便,异则显。随着近年来内地非营利组织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为非营利组织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学习香港”成为内地许多地方发展非营利组织的首选路径。赴港考察、培训、研修、实习等活动成风成潮,许多香港非营利组织也被邀前来指导、讲学、交流、合作,甚至香港非营利组织常用的一些词语如“义工”“社工”“社福”等也在内地流行开来。香港非营利组织确有许多地方值得内地学习借鉴,这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用意之一。但我们更想用较为系统、全面、客观的视角展示和介绍香港的非营利组织,不仅告诉读者香港的可学之处,也告诉读者香港的独特之处及无法简单照搬的地方。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和中国公益新体制的建构,我们越发感到有必要写一本关于香港非营利组织的系统著作,为内地非营利组织的改革发展提供镜鉴。
          其次,因为香港所处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的特殊历史境界。在先后完成四部关于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的介绍性专题著作之后,我们认为有必要观照一下非营利组织的文化源流。作为晚近出现的人类最基本的组织制度形式之一,非营利组织首先在主要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亦有许多非营利组织的精神和实践源流。香港特殊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提供了一个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的最佳场域,香港非营利组织身上既有浓郁的西方基督教文明、宗教慈善和自由结社等文化因素,又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使得我们在学习借鉴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同时能思考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介绍的是“我们”中的先行者,故更便于学习,便于借鉴,便于思考和挖掘。
          最后,香港与内地虽实行“两制”但属“一国”,非营利组织在运作机制、活动方式、管理制度、监管体制等许多方面存在可比性,且靠得近、联系多、合作交流方便普遍,加之香港国际化的优势,在中国非营利组织“走出去”战略中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香港还是内地,很少见到系统介绍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专题性著作,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本书在这种意义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尽管深恐对香港知之甚少且多谬误,但能够在各方鼎力支持下成书,深幸并感恩。期待本书的出版不仅能满足读者对香港非营利组织了解之需,更能唤起相关各方对这方面的多一些关注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二
          从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看,香港非营利组织有哪些主要特点?本书从多个角度都有探讨。我个人体会,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历史过程上看,香港非营利组织经历了从民间主导到政府支持,再到社会共治的三个阶段的演进。早期的香港非营利组织多为民间慈善团体,其中既有源于本土的互助和难民救助团体,也有来自欧美等地的国际救助组织,基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乡土互助精神、成批的难民涌入及港英政府社会福利的缺失,构成这一阶段香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独特条件,而致力于包括救助、医疗、教育等在内的社会福利则成为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传统特色;第二阶段的香港非营利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全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购买服务、整笔拨款等构建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合作体系;第三阶段的香港非营利组织更加关注社会权利、公共治理、国际交流和全球治理,非营利组织的倡导性功能得到彰显,网络化、国际化、平台化倾向显著,超越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社会共治或创新,成为越来越多香港非营利组织所追求的新境界。
          第二,从发展现状上看,香港非营利组织表现出价值多元、社会支持、服务主导、行业自律、专业精神五大特点,体现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第三部门或公民社会。价值多元表现在香港非营利组织既有很强的宗教背景,又有深厚的人文传统;既倡导人类普世价值,又维护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权益;既坚守公益和公共精神,又遵循脚踏实地的专业理念。社会支持表现在香港非营利组织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资源动员能力和支持体系,以及来自政府、企业、媒体等各方面的信任。服务主导表现在香港非营利组织的绝大多数都致力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的资源配置和核心竞争力也集中于社会服务,使社会服务机构成为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力量。行业自律表现在香港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很强的行业共识、价值认同和伦理共约,形成并有效运行着若干重要的自律体系。专业精神表现在香港非营利组织无论在组织愿景和使命、战略规划和管理、人才队伍和志愿者等许多方面,都贯彻专业化的要求、遵循专业化的要求、达到专业化的水平。基于这样五大特点,香港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相对而言发展比较成熟,是较为发达的第三部门,因而,香港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相对较高。
          当然,香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有许多独特的地方,上述概括只是我在研究中的一点心得,相信读者会从本书的叙述中得到更加具体和明确的把握。
          三
          本书尽量关注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入门性知识,集中香港非营利组织发展和管理方面客观并具实用性的资料和信息,突出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优惠措施等方面政策信息,并主要基于访问和考察,从非当事人的鉴赏视角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思考。基于此,本书在结构上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总论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三章,分别介绍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历史与文化;二是体制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登记制度和税收制度;三是专题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分别选择五大主题,即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政府资助体系、筹款、社会工作、社会企业和内地公益活动,进行较为深入的专题研讨;四是阅读补充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十二章,分别提供香港概况和香港主要非营利组织实例介绍;五是访谈录,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将我对一位香港资深非营利组织领导人的口述访谈作为尾章,供读者在阅读完全书后进行整体梳理与思考。
          本书并非关于香港非营利组织深入研究的专著,只是我们观察所见,有许多是介绍性的资料汇集,旨在较为初步和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凡此还请读者诸君多多包涵,当然成书责任皆在我等,诚望不吝赐教。
          四
          本书从策划到调研、研讨、写作和出版,得到香港施永青基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主编和作者一行,向施永青先生及基金各位同人深表谢忱!
          在施永青基金的支持和我的友人梁建华先生的大力协助下,我们于2013年10月13日至19日组团赴香港调研考察。这次考察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得到了所有受访机构的热情接待,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先后走访了苗圃行动、世界宣明会(中国)、香港青年协会、香港红十字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突破机构、长者安居协会、香港圣公会、丰盛社企学会、明途、香港赛马会、香港救世军、黑暗中对话、香港义工发展局、施永青基金15家非营利组织,拜访了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华先生曾于2005年携妻陈诚励女士来清华当了一个学期的旁听生,他们是我那学期开设的“非营利组织管理”课最认真的一对学生。后来诚励将她的新著《是缘分也是福分——助学长征随笔》一书寄到了我的案头,她的题词“万里长征路,十亿助学心”令人心热,深为她执着的公益精神感动。前年她不幸辞世,令人悲恸不已。访港期间,建华为我们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并多次陪伴同行,我却一直没有机会表达对他失去爱妻的安慰和关切,在此借出书之际,谨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切的慰问,也祝满心公益的故人一路走好。
          访港期间我们走访的每一家非营利组织都有一段精彩感人的故事,接待我们的每一位同人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我们提供了尽可能详细全面的资料,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调研组一行和本书主编、作者,向各被访机构和各位同人深致谢忱!
          我要特别感谢香港青年协会王鸣主席在百忙中接受我的访谈并答应以口述史的形式刊登她的访谈录。王鸣主席和我同为全国政协委员,她是香港公益界的卓越领导人,见证了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史。
          初稿完成后,我们于2014年9月中旬在清华举行了专家研讨会,邀请在京的部分作者和相关专家到会,香港施永青基金总干事陈庆芸女士专程赴京,大家就书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积极的修改建议。
          金秋时节,正值香港社会福利署组团来清华参加培训班,我在给他们的授课上带着本书初稿征求了意见。
          因此,尽管本书作者多数不是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亲历者,但我们尽量贴近香港非营利组织进行观察学习、思考研究,努力真实表达我们的所见、所习、所思,也力求通过本书加强对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学习和交流,加强我们和香港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内地和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后续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
          本书得到出版社各位同人的支持和密切配合,谢寿光社长和社会政法分社王绯社长、骁军女士一如既往鼎力相助,使得本书能够精彩呈现,在此深致谢忱。
          关于后续研究和出版计划,考虑到当下国内社会治理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需要和我们自身研究团队的能力,我们初步考虑下一步将集中力量分别就我国台湾地区非营利组织和非洲非营利组织开展相关研究。望读者诸君继续关注。
          感谢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各位同人在我们香港调研和本书编写过程中承担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明德公益学术志趣的发展和弘扬。
          
          王名
          2014年11月18日于北京香山 







阅读提示:香港非营利组织的作者是王名李勇黄浩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香港非营利组织下载地址

上一本:山海丰村
下一本:从零开始学贵金属投资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