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文华 日期:2015-04-25 15:11:49
汉语中,体现人的思想情感或意识活动的词语,写成汉字,一般都少不了“心”字底或者“忄”旁,这样一来,我们习以为常地以为古人有着朴素的认知观,古人大概不知道脑子是用来思考的,认为思考的器官是心脏,于是在造字时突出“心”。汉字中有“心”字底或者“忄”旁的汉字,体现了汉字的时代特征,留下古人取象造字的思维足迹。本书选择跟思考、思想、情感等有关意识活动的40个现代汉语常用汉字,通过对这些汉字进行文字学方面的梳理,关注造字取象与字形,体现字形、字音、字义与结构方面的发展变化,结合语言学、心理学、民俗学、哲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每个字的描述,展示体现于汉字中的思维之美。
作者简介:
胡文华,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师从李玲璞教授,博士师从王元鹿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拾级汉语第1级写字课本》和《拾级汉语第2级写字课本》,发表汉字研究、民族文字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及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项目“留学生评教综合体系建设研究”。
目录:
一、心会思考么
我“思”故我在
“心”有多大
“念”念有词
深谋远“虑”
“悟”是一朵花
持之以“恒”
“感”同身受
二、心能表情达意么
“爱”是永恒
“惜”字如金
不了“情”
“愤”怒是一种能量
快“慢”之间一、心会思考么我“思”故我在 “心”有多大 “念”念有词 深谋远“虑” “悟”是一朵花 持之以“恒” “感”同身受 二、心能表情达意么“爱”是永恒 “惜”字如金 不了“情” “愤”怒是一种能量 快“慢”之间 相“忘”于江湖 “愚”还是笨? 三、大脑思维与言语可怕的大“脑” “知”识与箭 “哲”学何用 君子然“诺” “罚”是一种手段 “计”上心来 四、形象思维的印迹“楚”楚动人 “燕”子春秋 大音“希”声 “索”之有度 上“策”?下策? 不“羡”仙 “梦”的解析 五、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法”是一只神兽 “审”到蛛丝马迹 “虚”位以待 活到老思“考”到老 忍“辱”负重 “解”与牛刀 “德”高望重 随心所“欲”我“思”故我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I think,therefore Iam.)“思”指的是思考。现代汉字“思”,意为思考,从心从田,是否“心田”一词由此拆解?“思”的古文字写法,小篆写作,从囟从心。《说文解字·卷十·囟部》释为“思,容也。从心囟声。凡思之属皆从思。”而段玉裁的解释为“思,睿也。……睿者,深通川也。凡深通皆曰睿。思与睿双声。……今依韵会订,韵会曰,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然则会意,非形声。”看来,元代的学者已经意识到,思考需要从大脑的囟门,一直到心灵,大脑与心灵结合运用才有“思”的存在。汉语中表示人的意识活动的字一般都从“心”字底或者“忄”旁,对于此,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人有一种朴素的认识观:古人认为人类用来思考的器官是心而不是大脑,因此,目前那些从“心”和“忄”的汉字都是这种朴素的认识观的反映。仔细审视“思”字构形,古人造字取象的出发点还是十3汉字中的思思维之美分清晰的。思考需要大脑,也需要心灵,古人对于心灵的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心思”一词本义不就是心会思考吗?到了隶书写法,“囟”讹变成了“田”,于是有了从田从心的“思”。在古代,“思”还出现过一些异体字,如“恖、、、“,这些写法不难看出,第一个“恖”是从小篆写法直接隶定的,““和““本应都从忄,“囟”下面的写法应该是由“心”讹变而来的。“思”的汉字造字体现了汉字中的思维之美,一方面,思考是看不见的严肃过程,汉字“思”却形象地选择思考需要的器官,从心,从囟。大脑和心,合作完成人的思考任务;另一方面,上下结构,上面是囟,下面是心,思考从大脑到心灵,一直贯通不绝。“思”不是简单的想,而是深通的思考,《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季文子凡事要经过反复周全的考虑再行动。后来“三思而后行”渐渐成为成语。韩愈《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其中“思”也是指周密的思考。表示思考的词语如“沉思”、“思忖”、“若有所思”、“思前想后”、“深思熟虑”等。“思”从心从囟,此字造字时要表达的意象是从囟门到心脏,中间不断绝,是贯通的,由此造字意象,加上我们的语言又善于联想,“思”的过程完全可以看得见,像一条路,如“思路”;思考要有条理,如同绳索丝线不能杂乱,于是有“思索”、“思维”、“思绪”等词语的形象表达。如果考虑的内容不得要领,则会“胡思乱想”、“匪夷所思”。“思”可以是行动前的谋虑,也可以是行动后的反省,如“反思”、“闭门思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面壁思过的地方叫“思过崖”,这“思过崖”如今恐怕已经成为华山的一道旅游风景线。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过一个陷入“沉思”的人,人在集中注意力思考的时候往往是皱眉的,目光是深沉的,沉入思考的人或许耳朵的听觉可以暂时失聪,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也许需要有科学的解释。思考是人的大脑的一种常规运动。奥古斯特·罗丹著名的雕塑The thinker,汉语译为“思想者”。作品塑造一位成年男性屈坐,单手撑住下颌,目光专注,眉头紧锁,全身的肌肉由于投入思考而显示出强劲的张力。人沉入思考时体现出的外在细节,全被罗丹捉到了。一种震撼的生命之美展示无疑,看着这个雕塑,我们不必关心作品中人物在思考什么,而是瞬间被带入沉思的状态之中。 “思”有想念的意思,而想念的对象则多了去了,可以想念相爱的人儿,可以想念亲人,可以想念故土,可以想念一种时光,可以想念某种东西、某种味道。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5汉字中的思思维之美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里“思”的、想念的是人。成语“红豆相思”指男女相思;“蒹葭之思”指对恋人的思念;《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后来有了成语“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整首词不见一个“思”字,却将思乡之情倾注在每个所用的字上。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的是故乡。表示对故乡的思念,如今留下不少的词语,如“思乡”、“乐不思蜀”、“云树之思”、“莼鲈之思”等词。1976年拍摄的波兰影片《夜茫茫》讲述波兰青年公爵瓦尔迪马与家庭教师斯泰芬妮相爱,遭到上流社会的一致谴责,但青年公爵奋力进行抗争。两人订婚后,斯泰芬妮还是被贵族视为麻风女,最后被摧残致死。影片中女主角弹钢琴并演唱主题曲《永远留在你身旁》,非常动听感人,成为20世纪80年代十分受欢迎的旋律:“你叫我离开,我可以听从; 叫我不爱你,我也能忍受;如果要抹掉这一切记忆,对你对我都万难做到。 云朵朵,声声断肠;千山万水相隔何其远,剪不断的记忆慢慢淡忘。想起了过去,美好的时光,我们的欢笑,轻轻地叹息;我心中的死灰复燃,我将永远留在你身旁。”歌词将思念与距离的对抗表达得十分深刻。“思”似乎有不少近义词,如“想”、“念”,都有“心”作为偏旁。实际上,每个字表达的意思还是存在着细微区别的。“思”强调心脑合作的深入思考,讲究条理、深入,而“想”,《说文》释“冀思也。”“想”可以是片刻的,也可以是长时间的,但更重感性色彩。“想”的口语表达色彩高于“思”,如我们可以说“我想你”、“我想想”,但不可以说“我思你”、“我思思”。“念”,《说文》释为“常思也。”“念”一般是对已有的或者过去的事物和人的一种想念,发展为大声读出某种文本,如“念一封信”。“思”完整地表达了我们对思考意义的理解,字形到结构都十分合理。作为造字要素,“思”不算活跃,但也可以见一二跳动的痕迹,如北魏写下中国古代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贾思勰,其名字中“思”和“勰”都离不开“思考”。“勰”字,一般出现在人的名字中,意思是“和谐”,从思,劦声。这个字之所以选为人名,在于“勰”中有“劦”有“思”,“劦”讲究合力,“思”要求认真深入思考,二者结合,体现对合作与思考的重视。说到人名用“思”,唐代还有著名的药王孙思邈,“邈”从辵,貌声,本义是距离遥远。“思邈”言下之意是要做深远的思考。不由得想到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在字形中提示了思考的要素,在字义中表达了思考的维度,人的思考是随生命同在的,回到文章开始,“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