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濮兰德菲利普 裕德龄 日期:2015-11-04 16:02:51
我几次垂帘听政,不知内情的人认为我是贪图权势,实际是形势使我不得不这样做。
——慈禧
慈禧,她是中国传统体制上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
慈禧在个人上是成功的,但她在历史上毫无疑问失败了,她对中华民族是有罪的。
——隋丽娟(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她是百姓口中*骄奢淫逸、*虚荣自私、*刚愎自用的妇人,她是皇权路上不甘屈居男人背后的传奇女性;她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登上政治舞台并统治大清近半个世纪之久,她的一生与晚清相连,可以说读懂慈禧,看透晚清。
慈禧同时代作者濮兰德、裕德龄等私密讲述,以**手史料,独特视角,详细解读一代“无冕女皇”的传奇人生,全景再现晚清波诡云谲!★传记类相关推荐★ 李鸿章全传:史学界公认*权威的李鸿章传本书简介:
慈禧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她是晚清的最高统治者,人称清朝“无冕女皇”。她是同治帝的生母、咸丰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登上政治舞台时,正是大清国风雨飘摇的危难时刻,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太平军占据半壁江山,捻军等起义军不断起事,帝国几无宁日。后人大多认为她的统治祸国殃民,但她以一个女人的智力与才能,在晚清的危难时刻保住了这个不断下坠的王朝。慈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晚清为什么选择了她?她的一生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本书精选三部书稿,通过全面记述慈禧的少年时代、与咸丰帝北逃、处置顾命八大臣、与恭亲王反目、戊戌政变、辛丑之变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慈禧作为一个弱质女人的善变、虚荣、爱玩、贪财、节啬、记恨,又深刻揭示了她精神层面上的男性气质。
而对于慈禧备受争议的问题,如她究竟是慈悲为怀还是残忍嗜杀,究竟是放荡不羁还是恪守传统美德,究竟是愚昧无知还是熟读诗书、热爱文艺,究竟是仇洋还是媚外,究竟是迷信还是轻信人言,究竟是保守透顶还是有意维新等等,本书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佐证。
作者简介:
(英)约翰·濮兰德(Bland.J.O.P1863—1945年),英国作家,记者,曾任《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曾在中国担任海关官员。(英)埃蒙德·贝克豪斯(EdmundBackhouse,1873—1944年),英国爵士,祖上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奎克家族。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精通汉语、满语和蒙古语等多种语言。曾任满清政府京师大学堂法律和文学教授、英国外务处专员。(美)裕德龄(1886-1944),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时代。她是满清外交使臣裕庚的女儿,曾随父出使日本、法国。自法国归来后,作为宫廷女官贴身服侍慈禧两年。在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深得慈禧器重和厚爱,并凭借自己与慈禧太后朝夕相处的亲身经历向读者披露了太后的生活起居、从政经历等等。(英)菲利普(PhilipW.Sergeant),曾任《香港日报》(HongKongDailyNews)杂志主编。
目录:
第一部太后治下的中国
慈禧的家世及幼年时光
逃亡热河
载垣逆谋
首次垂帘听政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1864)
慈禧与宦官
礼节问题
同治皇帝亲政及选帝闹剧
吴可读尸谏慈禧太后
慈禧独权
慈禧让权
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第一部太后治下的中国慈禧的家世及幼年时光逃亡热河载垣逆谋首次垂帘听政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1864)慈禧与宦官礼节问题同治皇帝亲政及选帝闹剧吴可读尸谏慈禧太后慈禧独权慈禧让权维新运动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慈禧训政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景善日记纪念两位勇士慈禧外交侧记两宫离京西逃义和团首领之死老佛爷悔过两宫返京慈禧新政荣禄遗折慈禧太后弥留之际慈禧太后之死及安葬结语第二部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前言回国宫中的第一天在宫中看戏与太后共进午餐接见俄国大使夫人为太后当差宫中序曲宫廷女官光绪皇帝皇后我们的服装太后与康格夫人太后的画像皇上生日中秋节颐和园紫禁城过年西苑结束两年宫廷生活第三部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慈禧身世之谜鸦片战争——中西方间的博弈咸丰帝统治下的清朝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联合摄政外国传教士引发的统治危机同治帝之治慈禧——皇帝的幕后推手独自摄政撤帘归政慈禧的六十大寿镇压维新变法囚禁光绪帝重归朝野慈禧与义和团运动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慈禧返京慈禧新政最后的时光王朝覆灭慈禧太后附录:慈禧太后的身世十一月底,太后接受直隶总督袁世凯请求觐见的要求。那天恰逢假日,卡尔小姐没来,我也因此能够参加。太后问袁世凯,对于日俄争端有何看法。他说,尽管这两个国家有可能开战,但是中国最好保持中立。若战事一开,满洲一定会遭受池鱼之殃。太后说,对此她也心知肚明。日俄在中国的领土上开战,中国最好严守中立,她已经受够了甲午战争。她说最好马上拟定诏书,谕告百官,中国决不干涉此事,以免予人口实,徒滋衅端。
接着,太后问,如果开战,战争的结果会怎样,哪国会获胜。袁世凯说这很难说,但他认为日本会胜。太后说,果真如此的话,她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烦。但是,俄国是一个大国,兵士众多,究竟哪国获胜,也很难说。
接下来,太后谈到中国的状况。她说如果中国被迫卷入战争,该如何是好。中国没有海军,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没有应对战争的准备,几乎无以自卫。然而,袁世凯向太后保证,只要中国不被牵涉进去,尚不必为此忧虑。太后说,无论如何,中国应该警醒,进行革新,增强实力,但她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尽管她希望中国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最高地位,她也常常接受到改这改那的建议,但是没有一场革新深入彻底地进行下去。
袁世凯的觐见结束之后,太后召见了军机大臣们。她先向大臣们介绍了刚才她与袁世凯的谈话,大家自然也表示要有所作为。一些关于国家防卫的问题被拿出来讨论。但一位亲王说,虽然他一般情况下也赞成革新,但他反对穿洋装、剪辫子,也不同意采用洋人的生活方式。太后对此深以为是,她说,将国外不太发达的文明取代中国的习俗是非常不明智的。照例,会见结束后,没有达成任何结果。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除了谈论战争,没有其他话题。太后在大殿召见不少中国将领。这些会见有时非常有趣,因为这些武将出身的人,很不适应宫里的习惯,在太后面前,不知所措。一些非常愚笨的建议也是这些人提出来的。一次谈话中,太后提到中国海军作战能力差,缺少训练有素的海军将领。一位将领回答说,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国家都多,至于船只,我们有那么多商船、渔船,这些都可以用于战争。太后喝令他退下,说:“中国人口众多,这没错,但是大部分人都像你一样,对国家毫无用处。”这位将领退下之后,大家都笑起来。太后制止了我们,她说这种事一点都不好笑。想到这样的人竟然能在军队混到这样的官位,她就气愤不已。一位女官问我,为什么当那个人提到渔船的时候太后如此生气。我告诉她,对付一艘战舰时,这样的渔船不但不能起到对抗作用,反而有害的时候,她非常惊讶。
大约十一月底,湖广总督张之洞来到北京,得到太后召见。太后对他说:“如今,你也是国家的一位老臣。关于日俄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我希望你说些你的真实看法。你不用担心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我想为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好应对办法。”张之洞说,无论战争结果如何,中国都很可能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开放满洲通商,否则,武力干涉在所难免。太后将关于这个问题的前几次会见情况告诉他,也提到改革的事情。张之洞说,改革的事情来日方长,如果急功近利,势必一事无成。他提议,这件事还应该从长计议,等理清事情头绪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他认为,改革这件事不能走极端。他说,要是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前,他会坚定不移地反对任何革新,但如今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势在必行。他说,我们应该严格遵循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丢弃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换句话说,他只是赞成采用西方文明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其他的大可不必。太后对于这次召见,非常满意,因为张之洞的看法与她的见解不谋而合。
每次召见,皇上都站在旁边,但他一言不发,只是在一旁静听。一般,太后都会询问他的意见,改革的事情也不例外。但他总是一成不变地回答自己的看法与太后一致。
在所有与佛教有关的宗教庆典中,腊八是最重要的一个,每年十二月初八举行。据说,几百年前,腊月初八那天,如来佛外出化缘。途中他化到许多米饭和豆子。归来后他将这些米和豆子分发给他的师兄弟们,每人得到相等的一份。后来,他的慈悲天下皆知。因此,为了纪念这件事,初八这天就成了一个节日,不过就是为了让大家通过克己忘我的行为,得到如来佛的恩赐。因此,这天人们将米、谷和豆子混在一起煮成粥,不加盐,也不加任何其他调味料,将这种食物作为当天的唯一食物。至于粥的味道,我们可想而知。
在线预览图书